無有一筆不珍重
那日在家煮麵,看到碗底有個字:全。從前的碗,比現在的有趣。它們會記住主人的名字。
村莊擺宴席時,會有男人擔著籮筐挨家挨戶借碗,宴罷,又有女人圍坐一處,一邊洗碗,一邊大聲說笑。然後,各家的碗會按照碗底的字號,準確地回到各家。童年的記憶中,曾見父親用一枚釘子、一把錘子,叮叮噹噹敲著,在碗底鑿一個字。那是家裡新添置了碗具。
父親的神情認真而鄭重。仔細觀察鑿在碗底的字,發現其與現在電腦螢幕上的字近似——都由點構成。數了一下,那個“全”字,一共有48個點。
父親現在很少寫字。從前父親提筆寫字,一是為村人寫信,二是“號”農具,三是過年寫春聯。春聯現已不寫,信更是少見,唯大大小小的籮筐、風車、打稻機、竹簟、犁具上,還時常能見到父親的字跡。打稻機上寫的是:“顆粒歸倉”“五穀豐登”“一九八六年,周全仔辦”。風車上寫的是:“去浮存實”“公元一九九0年辦”。
父親上到高中,毛筆字寫得不錯,至少比我好很多,不僅自家“號”字,村裡鄉鄰新辦了農具,也會請父親去幫忙“號”字。鄉人對於農具的態度是很珍重的,一席竹簟,一隻籮筐,一條扁擔,也都會“號”上字,寫上某某年春或秋,某某某辦。
每每此時,總見父親一筆一畫,鄭重其事,似乎生怕哪裡一不小心寫錯。現在大家很少寫字了。
前天,我去餐館吃飯,服務員太忙,半天沒有過去招呼,我便拿起點菜箋,一邊翻菜譜,一邊寫選單。閒著也是閒著,就寫出了一點揮灑筆墨的味道。結果,一不小心,把菜點多了。
突然想到一個好主意:若是餐館在每張桌上備好筆墨(鋼筆也行,當然最好還得是毛筆),由客人自寫選單,那一定會很有意思。
現在,人們用多了電腦,寫字的機會反而難得。餐館用平板電腦點菜,我看並非什麼創舉,讓客人迴歸原始,用筆墨寫字點菜,才算有意思。
2016年8月,我和一幫朋友重走日本匠心之路,有一天,在京都一家很有名的日料店用餐。那一頓飯,花樣豐富,品目繁多,大家吃得極有滋味。飯畢,我們便想著跟店家要一份選單,留作紀念。服務生答應著,退出去了。等到我們離開的時候,服務生與老闆候在門邊,給每個出門的客人奉上一個小信封,裡面裝著的,居然是店老闆親自用毛筆手寫之後,又影印的一份選單,其食材與製法,也一筆一畫寫得清清楚楚,雖是日文也可以看懂。
老闆在門邊相送,給每一位客人鞠躬,那細緻與珍重的神情,令人十分感動。
前些天,在家幫著父親整理農具,我看到農具上父親的字跡,歷數十年光陰而依舊鮮明。那一筆一畫的字跡裡,無有一筆不是珍重的態度,我又想到父親對待土地、對待莊稼,也無有一日不是珍重的態度,不禁在心中生出一種敬意來。
劉靜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