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此文章是來自閱讀-戴爾·卡耐基《人性的優點》的作品。

現在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很多人都有自顧不暇的事情,而每個人都曾有不同程度的憂慮體檢,比如考試、工作面試、交房租、還房貸……

最近我的一位好朋友,常常找我們吐槽,說她最近太難了、都快抑鬱了。

事情是這樣的:我朋友是做工業網際網路產品設計的,她最近跳槽到一家新公司。在新的環境,她遇到了麻煩。她稱她的直屬領導為“胖子”。她剛到公司就接到了新任務,快速的進入了工作狀態。工作上的高強度,她倒可以接受,但最讓她頭痛的是她和“胖子”不對付。用她的話就是:“外行指揮內行,業務溝通就是對牛彈琴”。她說她一天也不願意在那個公司呆了,情願裸辭,也不能和他共處……”工作上的不開心讓她更加的憂慮,這也導致了她身體上的“報警”:內分泌失調、流鼻血、免疫力下降等。她開始懷疑自己,懷疑自己這麼多年的為人處世、懷疑自己的工作能力、憂慮自己要失業了…… 由於工作中的不愉快,工作上的高強度,讓原本信心滿滿的她產生了:懷疑、憂慮、疲憊,導致身體出現了一系列的毛病。

那我們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憂慮,又如何應對不同的憂慮呢?

01 若你有很多瑣事,也會產生憂慮

蕭伯納曾說過:“痛苦源自有時間琢磨自己是不是快樂。”當人太閒的時候,就容易有很多煩惱。

“我今天失眠了,明天會不會還失眠呢?”“最近想出去玩,給朋友打電話,結果都說忙,我這是怎麼得罪他們了嗎?”“我男朋友最近對我沒有那麼熱情了,給我回復訊息都變慢了,他是不是不愛我了?”……

當我們開始忙碌,專注於一件事情時,就不會有時間琢磨其他事情了。

要想打破憂慮的習慣,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做:

保持忙碌,

不要為瑣事煩惱,

用機率排除憂慮。

02 你有某件事情無法改變卻又困擾,也會讓你煩惱

每當我們持續浪費生命為某件事煩惱的時候,請先停下來,問問自己三個問題:

第一,   我在擔心的這件事實際上對我有多重要?第二,   我應該把“止損線”定在什麼位置?第三,   這件事值得我花費多少?我為此付出的時間和生命是否已經超出了它的價值?

圖片來源於網路

我們要學會:

接受無法避免之事,

為憂慮設定止損線,

讓過去留在過去,別為打翻的牛奶哭泣。

03 看到別人光鮮亮麗與別人攀比,也會影響心情

“思想塑造人生”,我們的思維方式、我們的心境決定了我們是怎樣的人。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各種社交平臺的崛起,我們能夠越來越多地看到別人的生活。

因為每個人都渴望把自己光鮮亮麗的一面展示出來,所以我們總能看到別人光彩的那一面。

我們要有知足常樂的心態,不要讓別人影響自己,多關注自己已擁有的。

04 當你受到批評,也會產生焦慮

要想避免因為批評而焦慮,不妨換一種角度看待問題。 有時候不公的言論也是變相的讚美,因為人紅才會是非多。

請記住:

盡力而為;

忽略那些惡意的批評;

把自己做的愚蠢的事寫下來,經常自我批評。

05 疲勞會引發憂慮

現代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字就是“累”。也許你認為疲勞是身體上的,而憂慮是心理上的,雖然是兩回事,其實他們卻息息相關。

防止疲憊和憂慮的方法就是多休息,在感到疲勞之前就休息。

此外,可以透過傾訴來緩解憂慮。

傾訴能讓人從焦慮中釋放自我,這可能是因為人們在訴說的過程中,對問題有了更好的認識,能夠從不同的視角看待問題。下次你在在情緒低落的時候,可以試著找個人聊聊。

最後,如果你被睡眠問題困擾著,請記住,沒有人會因為缺少睡眠而死,為失眠擔心對你造成的傷害遠大於失眠本身。

06 工作中的厭倦,會引發疲勞、憂慮和不滿

有很多人經常工作一天回到家後疲憊不堪,累得連話都不想說。我們每個人都想避免這種疲憊,

但是首先:

究竟更多是因為心理上的累,還是純粹因為高強度的工作造成的。

很多人覺得上班累,其實是一種情緒上的累,做著一份枯燥的工作,因此有著深深的厭倦感。

如果你的疲憊不是心理上的問題,而是單純因為高強度的工作引起的,

那麼,

我們除了要學會適時休息外,還可以透過培養一些習慣,來讓我們更高效地工作,預防疲勞和憂慮。

07 不好的財務現狀,會產生憂慮

當支付寶的年度賬單出來的時候,網上一片哀嚎,很多人都在說:“看了支付寶賬單才發現我原來這麼富有,看了餘額又發現自己這麼窮。”

為什麼現在工資收入很高的人也會產生憂慮呢?

在這種情況下,你就算薪水再高,也同樣會焦慮。

如果你月收入組成是:工資1萬,收取房租2萬,你絕對不會憂慮。

那麼我們應該學會:

學會記賬;

量入為出;

增加自己的收入方式,發展副業;

為疾病、意外等做好保障;

如果你的財務狀況暫時無法改變,就對自己好一些,不要為無法轉變的事情鬱鬱寡歡。

結束

若想避免憂慮,就請活在當下,不要為明天煩惱,只要把當下活到淋漓盡致!

8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如何經營家庭關係——快樂與幸福的港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