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對兒子放手的第27天。回到老家後沒幾天的功夫,兒子就變得態度不好,說話也總帶著情緒。我剛看到兒子變好的跡象,這下子又白努力了,具體原因可能和家裡人的責備有關。
老家人口多,我們四個大人和三個孩子住在一個屋簷下,房子又小,所以每個人在幹什麼,彼此都看的很清楚。雖然我決定了在寒假期間對兒子放任不管,無論是每日作業,還是玩手機不放;無論是亂吃零食,還是不洗漱不洗腳,我都不批評、不管制、不催促、也不提醒,完全放兒子自由。可我控制不了家裡其他人的言行。
我每天都能聽到批評兒子的話,“一天就知道玩手機,玩上手機啥也不管了。” “你的作業要每日打卡呢,你也不寫,除了玩手機就是電腦。” “你玩上手機,飯也不吃了。這會兒不吃,一會兒餓了沒人管你。” “都幾點了,玩的覺都不睡了,還要不要眼睛了?”等等的話,一天能聽到二十來句。因為我這個媽媽在場,大家的話語還沒有那麼激烈。
兒子玩手機時很投入,經常聽不到家裡人叫他,而且還會隨著手機內容一會兒笑,一會兒叫,一會兒對話,一會兒罵幾句。這樣就更招來了家裡人的反感,對他說話的語氣慢慢地帶著了責備。
我每天和兒子也說不上幾句話,一是沒有機會說,二是也沒有可說的話題。我叫兒子:“來吃飯吧。”兒子厭煩地說:“知道啦。”可還是在原地玩手機沒動。我說兒子:“幫媽媽看一下小寶,我去拿一下東西。”兒子連哼帶跺腳地說:“怎麼又是我。”也常聽到兒子大喊:“你這個臭寶,你這個笨寶,滾開。”有時也對奶奶的關心,生氣地說:“我不餓,不吃。”對爺爺的好心提醒,撅嘴氣憤地說:“睡覺,睡覺,一天總是讓睡覺。”總之,兒子一直是憤憤不平地說話。
以前像這種情況,我會立馬大吼兒子,並教育一翻。但現在,我沒有這樣,我知道兒子這樣的狀態是有原因的。我認為是家裡人對他玩手機的批評和責備太多了,他心裡十分不滿,但又無力反駁。因為反駁,可能會被沒收手機。兒子玩的手機是奶奶和姑姑的,指責他最多的也是奶奶和姑姑。這種情緒的積累,讓兒子對任何人的態度都不友善。
我儘量壓著脾氣,用平和與關心的語氣去說這一天中僅有的幾句話。至於兒子班級群裡老師的點名批評和小程式打卡的提醒資訊,我也沒有再讓兒子看,也沒有再提一句。這四天來,兒子也沒有再寫過作業。但我覺得兒子心裡對作業一事是有譜,只是不想寫。我管也只能是反作用,不如不管,就這樣吧。
在老家這些天,我對兒子的態度一直都是給他完全的自由,所以兒子面對我時,也有了微妙的變化。以前兒子總會很早起床,去另一個屋子偷著玩手機,就怕我醒來後管制他。有時他正玩手機時,我無意經過,兒子會抬頭看我,表情有點不好意思。還有晚上睡覺時,他會偷偷把手機藏在被窩裡,背對著我,鑽進被子裡玩。現在的兒子,不再早起了,也不管我在不在身邊,都能投入的玩手機。晚上躺在被窩裡,舉著手機邊看邊樂。我覺得這些都是好的變化。兒子本來就不該怕媽媽的,本就該在媽媽面前是輕鬆真實地表現自己。孩子怕家長,我覺得並不是什麼好事兒。
我還會繼續給兒子完全的自由,繼續觀察兒子的變化。雖然兒子現在每天過的都一樣,都是從早到晚玩手機,但我相信兒子會有一天對手機不那麼著迷的,會自主拿起筆去寫作業的。我也一直在堅持看書和寫文章,就是想給兒子做榜樣,讓兒子慢慢地變化。我相信兒子,媽媽可以一直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