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故事讀起來充滿戲劇性,就像紀德的《田園交響曲》。
當翻開的一剎那,就不由自主地被流水般的文字帶入情境,非常喜歡這種文風,也驚歎著波折的故事情節。
故事講述了一位牧師,帶回來一位盲女。乍看之下,原本全然不可能的愛情,竟然發生了。在不經意間,牧師愛上了她。直到後來,盲女治好了眼睛,才發現:自己愛的不是牧師,而是牧師的兒子。她受到良心譴責,跳入水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戲劇般的故事,使人歎服,喜歡故事中細膩的筆觸,將牧師不易覺察的內心變化描寫得如此細緻。
01、初遇:牧師不可能愛上盲女,乍看上去就知如此!
最初,我讀這本書不禁產生類似疑問:為何“我”會愛上這個看似痴傻的盲女?
盲女是牧師從去世的老婆婆家裡帶來的。當時,她和老婆婆相依為命,她總是靜靜地躲在角落裡,像只受驚的小鹿。
一開始,牧師並沒打算收留盲女,只是懷著一絲憐憫之心才勉強收留。
然而,一切都充滿戲劇性,未曾想到他竟然日後逐漸愛上了這個盲姑娘。
牧師出於善心執意收留盲女,他想要拯救盲女,自然也沒有任何愛情可言。
盲女也表現得很糟糕:
她的身上佈滿了跳蚤,而且,始終蜷縮在一個角落裡,一旦有人靠近,就面露兇相,一臉防禦的狀態。
她從小被聾人老婆婆撫養長大,不會太多的語言。每當聽到有人說話,她都會像動物一樣哼哼嗷嗷地叫起來,根本無法跟人溝通。
聾人老婆婆年事已高,生活難以自理,她每天也在飽一頓飢一頓的環境裡成長。牧師給她吃的東西,她就像牲口一樣吞嚥,模樣難看極了。
很顯然,這種狀態下,牧師根本就不可能愛上盲女的。
可是,生活中充滿戲劇性,他的老婆也在無形中推動了這段感情。
事實上,牧師年紀很大,有老婆,甚至還有5個孩子。
牧師老婆看到盲女,不由得皺起了眉頭。畢竟,每天照料5個孩子很艱辛,她已經夠累了。
她極力抗議照顧盲女,未曾想到,這讓牧師產生了憐憫之心。而且,照顧盲女的重擔也落在了牧師一個人身上。
如果,但從盲女的情況看,牧師是不可能愛上盲女的。她看上去又愚昧又痴傻,牧師收留她,起初僅是出於憐憫。
可是,妻子的拒絕卻使照顧盲女的重擔全部落在牧師身上,他需要花費更多精力去照顧盲女。長期而更加頻繁的接觸也是他們的感情升溫留下隱患。
這也印證了人的一種逆反心理,在《親密關係》中提到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你越阻止越反抗,越容易促進一段感情升溫。雖然,他們此時不是情侶,但是,女人有自己的直覺。隨後,他們的感情也在妻子的反抗之中逐漸升溫。
02、故事發展時有戲劇性,盲女在點滴相處中,逐漸讓牧師心動
盲女的狀態讓人絕望,為了能讓盲女更好地融入生活。牧師請教朋友尋找讓盲女習得語言的方法。
終於,他尋找到一種有用的方法,開始指導盲女學習。
沒想到,盲女的痴傻卻成了她的一種優勢。她並非智力有問題。所以,每次學習的時候,她總是心無旁騖,專注地學習各種知識。
未曾想到,她竟然飛速地進步。
盲女的飛速進步源於她的專注,她沒有太多歪心思,不會將精力放在很多世俗的事情上;她沒有太多接觸外界資訊的渠道,不會隨意分散注意力去關注其它事情。
於是,她進步得飛速,不由得讓牧師也肅然起敬。
曾經的悲苦,讓盲女始終處於戒備狀態。如今,她終於開始燦爛的笑了起來。
實際上,盲女並不醜,她的容貌長得十分標緻。笑容映在她的臉上,顯得格外美麗。
此時的牧師像看孩子一般看著她,心情激動不已。
看到她開心,自己的心也被融化了。
他像吻孩子一般,親吻著她的額頭,卻未曾想到,微妙的舉動引起了盲女的誤解。
她愈發對牧師依賴起來,原本喜歡蜷縮在角落裡的她,甚至只讓牧師攙扶,她才願意出門。
此時,牧師對盲女依然處於憐憫。可是,性質卻在悄然改變。
他嘗試和她一起學盲文,才發現自己的學習速度遠不如她。
他看到她燦爛的微笑,心也變得柔軟起來。
他每天都和她膩在一起,名義上指導她,幫助她走出困境,卻在長時間相處中,越來越依賴於這種感覺。
愛情,是一種微妙的存在,也是在點滴的相處之中產生的。雖然,此時,他依然未曾意識到,卻漸漸淪陷進去。
03、當局者不知的真相,旁人卻更容易看清楚
女人的直覺都是敏銳的。
那天,他帶著盲女參加音樂會回來,妻子心懷怨恨,她憤然說:“你對家裡哪個人都不會像她這樣”
很顯然,敏感的妻子感受到他對盲女的感情,她在吃醋,也在捍衛自己的位置。
可是,聽到妻子惡狠狠地說著盲女的不是,牧師竟然感覺很傷心。
妻子當面說著話,盲女的眼中流下了淚水。摸到淚水,牧師感覺心,無比疼痛。
愛情,就是一種微妙的事情,感情不在了,心也就不在某人身上了。
雖然,答應了妻子,不和盲女見面。
可是,心總是不在焉。
妻子交代買的東西,辦的事情早已成了耳旁風,一切都變成了煎熬。
他喜歡盲女心無旁騖專注的模樣,討厭妻子無休止地喊叫。
他卻不知道:為了生活,妻子獨自撫養5個孩子已經很辛苦,她不得不精明能幹,不得不勇挑家庭重擔,成為一家之主。迫於生計,她不得不變得強勢。
可是,盲女就不同了,此時的她看不見任何事物,一切都不用考慮,自然也就心無旁騖地學習眼前的知識。
他傾慕盲女的同時,卻忽略了妻子的感受。
起初,他和盲女相處是出於一種憐憫,他沒有顧及妻子感受,出於所謂的“善心”,幫助絕望的盲女走出困境。
他沒有得到妻子的幫助,獨自培養起盲女來。如果,妻子肯承擔照顧盲女的責任,多陪伴在盲女身邊。或者,他們協商好,將盲女安排在其它更加合適的地方,就不會有類似事情發生。
從交談中能夠看出,妻子和他的感情在盲女變化過程中逐漸產生了變化。
在他的整日陪伴下,從未感受過愛的盲女,對他也逐漸產生了更多的依賴。常言道:日久生情,很多情感都在漫長相處之中微妙產生。等到覺察的那一天,已經變得牢不可摧。
妻子的反覆阻攔,也使他更渴望和盲女相處,畢竟,人都是逆反的,逆反的過程中,你會產生一種對人生的掌控感,也能感受到叛逆之後內心的成就。
就在微妙之中,他逐漸愛上了盲女,原本不應該發生的悲劇逐漸發生。
人生如戲:意料之外的很多事情,冥冥之中早已成為定局。
實際上,很多悲劇卻完全刻意避免,不去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