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個問題,用一句話回答就已經足夠了然:如果可以,晚一點相遇吧,你足夠成熟,我恰好溫柔。
自己不夠成熟優秀,什麼都不懂的時候去做一件事,最後的結果基本都是搞砸。
所謂初戀,就是說在那個人之前,沒有經歷過別的感情,第一次跟一個人以情侶的身份相處,而在這之前,我們只有親情和友情。
我們知道,親情是不管犯了什麼錯他們都不會不要我們,友情是他們的一些小錯誤我們都不會隨便計較,但愛情不一樣,對方犯了一丁點錯誤我們就會無限放大,自己犯了錯誤對方也有可能說走就走。
愛情是所有感情中最複雜的,有時候像親情,有時候像友情,可有時候又跟親情友情有著天壤之別,我們不需要學習就天生知道怎麼跟親人朋友相處,但愛情卻是要不斷學習的。
所以為什麼初戀基本上都會分手?我想大概是因為,愛情是人生的一場必修課,如果沒有基礎就直接上考場,大機率會不及格要重新補考。
大部分初戀走不到最後,往往都有以下五種因素:
1. 好奇心作祟,在一起太過倉促
沒有談過戀愛,都會下意識對愛情抱有期待,看別的情侶成雙成對形影不離,就也想體驗一下談戀愛是什麼感覺。
這個時候雖然不至於隨便找個人都行,但最起碼在選擇物件的時候是比較膚淺的,可能覺得對方長得很合自己的胃口,或者跟對方相處起來很開心,就會想在一起試試。
可大多數問題都是在相處之後慢慢呈現出來的,在一起的時候只考慮外表和感覺,在一起之後才發現根本不瞭解彼此,而對方慢慢顯露出來的真實的自己,可能是我們沒辦法接受的。
所以兩個人在一起,長久的瞭解很重要,但沒談過戀愛的人,太容易因為好奇而倉促地在一起,也很容易倉促地分開。
2. 不懂什麼是愛,也不懂怎麼去愛
第一次談戀愛,總覺得愛就是無條件付出,就是把自己濃烈的感情一股腦交付出去,以為彼此相愛就夠了。
可最後換來的是爭吵、疲憊、失望和痛苦。為什麼會這樣?明明相愛最後卻是互相傷害?那是因為最初的我們都不懂愛,做的一切所謂“愛”的行為,說到底都只是為了滿足自己對愛的幻想。
真正的愛不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想問題,不是一股腦把自己有的都給出去,而是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他想不想要,給他想要的,不強行給他不想要的。
因為不懂愛,所以太容易在感情裡歇斯底里,都追求轟轟烈烈的感情,可真正能走到最後的都是平平淡淡細水長流。
3. 把愛情想得太純粹
沒有經歷過愛情之前,我們都會把愛情想得很簡單,覺得兩個人只要互相喜歡就可以在一起。
可愛情如果真的有這麼純粹,就不會有那麼多愛而不得的人了。
決定兩個人能不能一直在一起的遠遠不止是愛情本身,還要看性格是不是合適,父母是不是同意,三觀是不是相同,追求是不是一致,等等等等。
時間、空間、現實、父母、三觀,任何一樣都可能是讓愛情結束的因素,幼稚的愛情只看感情,成熟的愛情會注重合適。
4. 覺得人生還很長,不懂珍惜
人生這麼長,一輩子只愛一個人,不是很虧?
雖然聽起來很渣,也很少有人會承認,但這確實是大多數人內心的想法。
說白了,初戀只是我們感情上的第一次練習,他覺得你太黏人,所以你會在下一段感情裡學會獨立,她覺得你不夠體貼,所以你會把細心和溫柔留給下一個人。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現在這個年紀,我們都明白,誰都不可能是誰的一生。
因為第一次,所以允許出錯,因為第一次,所以有恃無恐,因為第一次,所以不知道遇到愛的人有多麼不容易,總覺得以後還會遇到更好的,卻往往在最後發現,最初的才是最好的。
5. 都太年輕,人生方向沒有成形
初戀也不是完全不可能走到最後,但前提是,兩個人戀愛談得晚,遇到的時候都已經足夠穩定和成熟。
但大部分人的初戀都發生在年輕的時候,一切都充滿了未知,以為一句喜歡就是一輩子,卻不知道愛情有時候比任何東西都脆弱。
中學的時候分到不同的班可能會分手,大學的時候選了不同的學校可能會分手,畢業了以後去了不同的城市可能會分手。
年少輕狂,誰也不願意為誰放棄自己的人生軌跡,最後往往只能背道而馳。
就算大部分的初戀沒有結果,也是我們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回憶,畢竟那樣純粹的感情,長大以後就真的很難遇到了。
長大以後你會發現,沒車沒房沒幾個人會願意跟你,別人跟你在一起不一定是多喜歡你,而是權衡利弊之後覺得你是個還不錯的選擇,以後你遇到的每一個人,都是心裡裝著別人的人。
所以,不要因為害怕結束而拒絕開始,不努力爭取一次,一輩子都會有遺憾,就算最後真的不能在一起,至少也能告訴自己,我曾經毫無保留地愛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