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昨天寫完了1月覆盤以後,今天完成日常打卡以後,自己就閒下來。

這一閒下來,自己完全不適應。平常的自己,每天都在忙忙碌碌中渡過。

閒下來以後,我慢悠悠地泡了一壺茶,邊喝茶邊整理自己的東西。

第一時間先去整理自己的微博,在2016年的時候自己開通微博了,可不知道怎麼玩,也不曾去研究,主要用來瀏覽最新訊息的情況。

去年開始在微博上的自律超話打卡,才開始把閒置多年的微博用起來。

在清理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關注的人員有500多人,而自己每天都不會看這些人發的動態,手指咚咚咚,取消關注400多人,現在還剩下一些自己特別喜歡微博135人。

清理完後,整個人感覺好清爽。

自己有個小毛病,一感覺狀態不好什麼的,就喜歡透過整理收納,來調節自己的狀態。

去年12月的時候,自己每天看的書籍都是各種各樣的整理收納系列,包括在1月在喜馬拉雅聽的書,都是這方面的書籍。

之前還在想,自己這樣是不是不好。在這幾天聽完心理療愈的課程以後,發現這樣的處理方式不會不好。

在整理收納的過程中,就是在對自己的情緒進行梳理,只是我用的不是常見的方式而已。

在這麼多好友當中,穎兒是第一個大呼說:“這個暱稱,和你特別配,你現在的狀態就是這樣。”有了穎兒的認同以後,在後面接觸的小夥伴中,也說我的性子和這暱稱完全匹配上了。

在還沒開始練習寫作之前,我的做事方式是風風火火,性子又是很急躁的那種。

急得連平時和老姐一起散步的路上,可腳步就是比老姐走得快,雖然人小個,也不妨礙我走路快。

這樣的情況,時常在生活中上演著,但我不曾去重視起來。人,就是這樣只要沒有碰壁,都不會正視自己的毛病。

這不,在2018年11月的時候,自己因為工作的進度不能如期推進,脾氣一再控制不下來,導致氣鬱,胸口悶痛了幾天。

在那幾天自己才真正停下來,去思考:自己,為什麼對工作,對生活的事情,那麼容易煩躁起來!

思索的答案是:太想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按照自己設想的那樣完成!太想證明自己的能力,太想告訴別人:我是一個有能力的呢。

從而,對待每一件事情用盡全身力氣。

後來,我離職回來幫老姐打理茶室,邊打理茶室,邊練習讓自己靜下來去練習瑜伽和冥想。

練習了一年半以後,我才把整個人的浮躁給慢慢消化掉了。

前兩天,時隔兩個月沒見我的兼職晚輔的林老師約我試茶,在試茶的過程中,忍不住說了一句:“你現在的狀態比之前更好了,人也比之前更靜了!”

在慢慢磨練自己身上的浮躁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什麼都想要,什麼都想爭第一,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做得了這個就做不了那個。

原因是:我做得事情太多了,精力太分散了,從而導致自己的更文頻率不穩定。

意識到這一點以後,每逢做什麼事情,我都會衡量一下哪個事情更重要。

俗話說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作為一個自律社群的群主,跟著我一起學習的小夥伴,也是一群急性子的人兒,也是一學習什麼東西,就想立馬看到效果。

就拿寫作來說吧:剛學習寫作一年,在一年之中100篇文章都沒有寫夠,還想著寫文章沒有變現,我現在沒有動力去寫了。

每每看到這裡,我都會說上一句:任何的事情,都是需要一段時間的積累和沉澱才會開花結果。你這才剛開始呢,怎麼會立馬結果子呢?

小夥伴聽我這樣說,不好意思,但又倔強地說:道理我都懂,可就是改變不了心急的心態。

真的是這樣嗎?不,她還沒有真正讀懂這個道理,表面看上去明白了,實際上還沒有懂,懂的人會立馬調節自己的心態,繼續去做好手上的事情。

截止到現在,我會減少買課學習的衝動,先把之前學習的課程複習一遍,再根據自己有需求進修的課程,再去報名學習。

做什麼事情,都會保持一個原則:有進有出,有刪有減。

人的慾望是無窮大的,當你想要的東西越來越多的時候,你的狀態就發生了改變,整個人就會變得很焦躁。

一焦躁,做事就會少了敬畏之心。

所謂的從容,就是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需要什麼,把不需要的東西統統清理掉,只留必要的東西。

擁有從容的生活態度,會使你以客觀的態度看自己,會使你客觀地審視自己的生活狀態。

不經審視的生活狀態,是會使人陷入焦躁不安的狀態之中來。

讓我們以慢一點的生活態度,面對自己的生活和狀態,讓我們以慢一點的生活態度,過好自己的當下!

4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家有犬子已娶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