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每年一到春節,親人之間,就像一場“破冰儀式”。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正在成為無根一代。

01

網上衝浪時,刷到這樣一條帖子:“說實話,現在的表兄妹、堂兄妹,一點也不親吧?”

這位網友感慨,自己親戚不算少,同齡人表兄妹也有4個,但就是“一年也不會聯絡一次””更談不上幫忙了”,她還認為,等到長輩百年之後,差不多也就斷聯了。

其他人怎麼說呢?

“住得近就還好,住得遠就不親了。”

“小時候還好,大了沒什麼話講。”

“大部分人都這樣吧,各有各的家庭事業,只有少數特別親近的。”

不少人因為家中老人過世,沒理由再經常團聚一起,漸漸就生疏了。

“自從我奶奶走了,基本就沒有什麼聯絡了。”

“老人是家族聯絡的紐帶。我爺爺奶奶不在了,過年堂兄弟都不用見了。各過各的過年。”

02

人類是群居動物,中國社會更是強調親緣關係。長輩們希望後代能像他們一樣,常常走動,互相幫襯,但對於年輕人來說,維持親戚關係的成本卻在上升。

和親戚不親了,這是年輕人的常態。

曾看到一條提問,大約30%的人還和親戚維持良好關係,經常電話、影片和約著一起玩。但更多人和親戚之間,就像是“有血緣關係的陌生人”。

為何年輕人會處理職場關係、朋友關係,但在親戚關係上卻這麼尷尬?

其實,就像咱們常聽到的一句俗語:“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不相識”。

最早那一兩代人,一般都在一個地方打拼,因此互相幫襯、互通有無。而到了第三代和第四代,由於長輩們打下的基礎,他們很可能走出了原來的城市。

由於地域上的距離,再加上日常生活缺席,無法避免形成代溝。

03

也不僅是空間距離會形成代溝。

正如一位網友所說:“父母那代差距就拉開了,有人當醫生,有人燒鍋爐,孩子聊不到一起,也不意外吧。”

這話雖然尖銳,但也說出了一些真相。

大家都在天南海北地搬磚,從事著不同的職業,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交往方式。早就駛離了一個軌道,又如何期望他們仍像小時候一樣暢所欲言。

對於這種狀況,日本年輕人早就有所體會,稱之為“無根一代”,就像浮萍一樣,沒有來處,只是漂浮。

越發淡漠的親戚關係,是現狀,更是未來。

我們這輩子會遇到很多人,但親人是有限的,不妨多付出一些努力去維持。但同時也要守住距離,少些干預插手,多些溫暖和問候。

8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大家透過相親都有了什麼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