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的父母離婚後,她和姐姐把母親從老家接到武漢,不但給母親安排了工作,還準備給母親買一套小房子養老,可母親卻堅持要把房子給兒子,“這麼多年來,我和我姐默默付出,我以為我媽能明白誰才是真的對她好,可現在看來,女兒在她心裡始終不如兒子。”林麗說,母親的所作所為徹底傷害了她和姐姐。
我從小就知道自己是多餘的,據說,我媽懷我時,不但找人算,還對照了清宮表,大家都說我媽懷的是男孩,我媽才生下了我。結果生下來一看,又是女孩,我爸媽就要把我送人。
我姐姐不肯,姐姐比我大6歲,我爸都把我抱走了,我姐一路跟到了對方家裡,硬是把我要了回來。我和姐姐的感情很好,毫不誇張地說,姐姐對我的關愛,比父母還多。現在回想起來,爸媽在我小時候的記憶裡除了罵就是打。爸媽吵架,最後捱打的是我和姐姐。開學要交學費了,我們回去多問了幾句,也是要換來一頓打的。我爸常常掛在嘴邊的話是:“兩個賠錢貨。”我媽永遠只有四個重複的字——爭氣聽話。
小時候,我有什麼事情從來不敢跟爸媽說,有一次我在學校被同學用磚頭砸了,額頭腫了很大一個包塊,我嚇得不敢回家,因為回家註定要捱打,我爸媽不會問我發生了什麼,只會怪我不聽話。最後,我在奶奶家躲了兩天,腫塊消了才敢回家。
在我們姐妹倆成長的道路上,我爸媽從來就沒有操過什麼心,從小學到大學,我們都是別的家長眼裡的“別人的孩子”,儘管如此,爸媽從來沒有給過我們關愛,姐姐考大學的時候,明明可以進更好的學校,因為他們的私心,讓姐姐去了一所她不喜歡、但卻提供全額獎學金的學校。
姐姐大學畢業後,留在武漢工作,她每個月工資的三分之二交給了爸媽,省下的錢她都攢著給我。她說,不能讓她的悲劇再在我的身上發生。果然,我高中畢業後,我爸不讓我繼續讀書,我媽幫不了我,只知道在一旁抹眼淚,讓我聽話。最後,我姐說,如果不讓我讀書,她就不把工資寄回家,我爸這才同意讓我繼續升學。
坦白說,我也挺同情我媽,就因為她生了我和姐姐兩個女孩子,她在家裡一直沒有地位,家裡的大小事全是我爸說了算,就算我爸在外面鬼混,我媽也不敢多說一句話。
我媽46歲的時候生下了我弟弟,那個時候,我爸已經在外面有人了,我和姐姐勸她離婚,她不聽,堅持要冒著風險生下我弟弟。就因為這件事情,我姐姐原本定好的婚禮都取消了,哪個男人願意在自己的婚禮上看到丈母孃挺著個大肚子。
弟弟的出生,並沒有緩解父母之間的矛盾。用我姐的話說,我爸媽之間根本沒有愛情,多一個孩子,只會讓矛盾更加惡化。事實也是如此,弟弟出生之後,我爸以在外做生意為藉口,長年不在家,我媽要人見不到人,要錢更是沒有。我媽以為我爸會有回心轉意的一天,可最後找上門的是我爸在外面養的小三。
這種情況下,我媽還不願意離婚,我姐用中斷給她和弟弟的生活費施壓,她這才在離婚協議上籤了字。
我大學畢業後,一直跟著姐姐創業,我們姐妹倆一起努力打拼,創下了屬於自己的事業。這些年,我媽從來沒有操心過我們姐妹倆,我姐結婚生孩子,她不但沒有出一分錢,還擔心我姐有了自己的孩子後,會對我弟不好。
我弟十歲那年,我姐把我媽接到武漢,給她找好工作,又給弟弟找了學校。這兩年,我們的日子總算是越過越好,我爸知道後,又回頭來找我媽,我媽有意無意地透露想跟我爸復婚。我和我姐的態度是,要復婚可以,以後我們不會再管她和弟弟,我媽這才消停。
前陣子,我媽動了買房的念頭,她說她和弟弟不能一直和我們住一起,我媽看中了一套五十多平米的二手房,辦下來大概得要九十萬,我和我姐一人出一半。
那天約了房東去辦理手續,路上我媽突然說:“以後我的房子給你弟弟結婚。”
我說:“這房子是我和我姐買給你養老的。”我媽便反問道:“那你弟弟你們就不管了?”我當時就不高興了,結果我媽又來一句,“這房子反正是我的,以後我想給誰就給誰!”我說,那行,那這房子不買了。
說實話,我媽的這些話真的是傷透了我的心。這些年,我和我姐的所有付出在她眼裡都是理所當然。這兩天,我和我姐商量之後,決定房子先不買了,我媽便天天跟我們鬧,罵我們不孝順。在她眼裡,我們倆是有錢就變壞了,連自己的親媽和親弟弟都不管了。她卻從來看不到我和我姐的辛苦。我姐挺著八個月的大肚子還在不停工作,她從來沒有問過一句,而我弟弟稍有一點感冒發燒,她深更半夜讓我們開車送他去醫院。
女兒和兒子的區別在她那裡就是這麼明顯,兒子生來就是享福的,而女兒呢就是為了供養兒子的。最後,在我媽的鬧騰下,我和我姐還是給了錢,讓她去買房子了,但說實話,心是碎的。
重男輕女家庭里長大的孩子,基本都有一部“血淚史”。在這樣的家庭裡,林麗和姐姐首先要學會有限付出,如果你們無限制地為母親和弟弟付出,超過過去和現在的獲得,時間久了自己難免會心生怨恨。同時,你們也要接受你們的媽媽愛你們少一些的事實。很多時候,人做什麼,只是為了證明自己值得被愛,但長輩重男輕女的觀念是根深蒂固的,一下無法改變。同時,要提醒的是,有限付出,和子女應盡的贍養義務並不矛盾。
《都挺好》中的蘇家,是中國社會常見的一種家庭形態,母親強勢當家做主,父親失位、父愛缺席。之所以引發了觀眾的熱議,是因為這種病態家庭在當今社會比比皆是,就發生在我們身邊。《都挺好》這部戲家庭倫理大戲,從名字上看就挺有諷刺意味的,實際上所有家庭成員所有家庭矛盾,讓每個家庭成員過得“都挺不好的”。這是一個十分奇葩的家庭,表面的風光之下,隱藏著重男輕女的母親、懦弱無能的父親、飽受壓迫的女兒,身為既得利益者的二哥對妹妹的痛苦袖手旁觀,一心想要承擔家庭責任的大兒子,卻忽略了伴侶的感受……而這一切矛盾,讓一個看似完整的家庭變得千瘡百孔,一系列的問題從蘇明玉的母親突然去世開始,變得錯綜複雜,一發不可收拾。
在此之前,作為明玉母親,以自己的強勢和精明掌控著這個家庭的航船,所有合理的不合理的決定,都能被貫徹執行到底——無論是賣了女兒的房子供大兒子留學,還是給成績優良的女兒報了免費的師範,她一向是說一不二,言出必行。在家庭所有的重大變革中,她都是那個做決定的人,丈夫的不同意見被輕易否決,對女兒的不滿她不屑一顧,她是這個家庭的決策者,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同時,在另一面,她又顯示出慈母的本性,在家庭生活中,她顯得那樣勤勞節儉、質樸無華,對兒子百般慈愛,重男輕女。一個勁地偏心兒子。明成工作前想旅遊要2000塊,蘇母一口答應;等明玉要1000塊錢,蘇母用“沒錢”搪塞。明成學習成績不高,高考沒過分數線,還是家裡花錢上的二本;飯桌上,5個雞腿,蘇母夾給兩個兒子,偏偏漏掉了明玉。吃飯時不停地給兒子夾菜,“多吃點,好好補補”,一句話概括了一個母親對勤奮讀書的兒子的疼愛。面對女兒的質疑和叛逆,又變得如此冷酷,近乎於絕情。骨子裡透著重男輕女的思維。明玉是班裡的尖子生,成績名列前茅,完全有可能考上清華大學,但蘇母自作主張給她申請了免費的師範生名額。逼著她去讀師範學院,明玉反抗母親,換來的卻是一巴掌。
在日常家庭生活中,她處處表現出家庭主婦式的精明,不想去美國給兒媳婦看孩子,找醫生尋一個專業的理由:耳水不平衡,不能坐長途飛機。然後又把這個病安在了自己的老公身上,絕對是操弄家庭的高手。她愛面子,寧可賣房子也要讓兒子出國讀名校,害怕親戚朋友笑話自己孩子考了好幾年都出不去。雖然《都挺好》這部電視劇從開始她就去世了,但她對家庭後續生活的影響,卻貫穿了整個故事的每一個情節,這個家庭的所有人都需要為她的選擇買單,區別就在於兒子是得利的那一方,而女兒則是被盤剝的那一個。
所有在她去世後爆發出來的矛盾,其實早就暗潮湧動,不過她像一塊鎮妖石,牢牢地控制著局面,維持著外表風光,內裡奇葩的家庭的內在秩序。她活著一天,每個人也都被定在自己的角色上,成功的兒子、不孝的女兒、言聽計從的老公。誰都別想翻身。蘇明玉的母親有很多看似令人難以理解的地方,其實,有很多情節就發生在我們很多家庭裡,疼愛兒子的同時卻對女兒如此的冷漠,以至於給女兒留下終生無法癒合的傷害?在那個年代中國家庭裡,有很多這樣的母親,
為什麼她已經有兩個兒子了,卻還要輕視唯一的女兒,視女兒如草芥?很多年輕人或者沒有經歷家庭變故的人,都無法理解,他們不禁要問:“怎麼會有這樣的母親?”是啊,如今大部分都市家庭都是獨生子女,不可能發生這樣的事情,但是,這些卻實實在在地出現在他們父輩的身上。這位母親的形象,是時代的產物,代表了很多經歷了那個時代中國女人的前世今生。她們都是能幹的女人,對生活有很高的追求,卻自感嫁給了一個窩囊的男人,無法提供給自己所需要的一切。她們只能被迫強大,被迫充當著家庭中實際上的男人角色,成為孩子和丈夫的主心骨,這讓她們非常厭倦——因為這有違她們身為女性的理想。在她們的想象中,女人應該像女人,男人應該像男人,成功的女人就是找到一個可以依賴的男人。她們相信女人是弱者,女人無法自主決定命運,只能嫁雞隨雞嫁狗隨狗,所以她們恨女性的這個身份,恨自己被限制住了選擇,就像《紅樓夢》中的探春恨恨地說:“但凡我是個男人,可以走出去,我早走了,立一番事業。”
身處在無法自我認同的性別錯位當中,她們會對自己的性別產生了強烈的厭棄情緒。這種厭憎和嫌惡被她們對映到同性或者自己女兒身上,中國有句古話:“有其母,必有其女”,電視劇中女兒成了母親想象中的一個分身,“你是個女孩,長大就要嫁人,學那麼多幹什麼”,因為女兒最終還是會家人,所以父母根本沒有指望她來養老,寧肯賣房子供兒子出國留學也不願意出錢讓她去上學。這是很多守舊家庭普遍的共識,對於女兒的上進心,母親甚至有一種嫉妒,這正是一個飽受家庭拮据生活困擾,卻又沒人伸出援手的女人扭曲的心態,她無情的剪斷了女兒飛翔的翅膀,“憑什麼你能跳出自己的命運,我卻不能?”她認為女人就得認命,這是她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女兒也必須服從這樣的命運。就像自己處處都比男人強,還要被困在這個窩囊的男人身邊一樣。有些人自己受了苦,不會想讓別人也受一遍,但這需要有強大的慈悲心,有真正的德行之美才能做到。更多的人為了排解自己的痛苦,必須尋找到一個假想敵,將自己所承受的不公傳遞下去。蘇明玉的母親,就是這樣的女人。
她給了兒子和女兒截然不同的待遇。男性這個性別,是她想象中的強者,所以她屈從於強者,努力培養兒子。女性這個性別,是她想象中的弱者,所以她壓榨弱者,破壞女兒的夢想。但最終,蘇明玉備受創傷卻強勢崛起,這並不是最壞的結果。被徹底毀掉的卻是二兒子,母親與父親的關係很糟糕,二兒子卻見風使舵,油嘴滑舌,甜言蜜語,知道怎麼哄媽媽高興,她在他身上滿足自己的情感需求。母親一再地縱容著他,讓他成年之後,依然用錯誤的方式依戀著自己的母親,始終啃老不止。這樣的溺愛其實是一種軟暴力,母親沒有把他當做一個獨立的人來尊重,而是用控制、縱容、溺愛剝奪了他獨立體會成長、挫折的機會。這在當今社會,對獨生子女的溺愛比比皆是,造就了一大批“月光”啃老族。
心理學家說過:“作為一個成年人,如果跟自己朋友或者配偶的關係比較弱,不能滿足自己的人際關係需求,就會有一個很危險的傾向,透過跟孩子的互動來得到滿足。”這樣的母親會從情感和心理層面,把對配偶的一部分感情轉移到孩子身上,而她所懂得的對兒子最好的操縱,就是溺愛,滿足他的一切要求,讓兒子感恩戴德,離不開自己。這是很多溺愛孩子的母親的深層次動機,她們知不知道縱容孩子是件危險的事情嗎?絕對知道,不過她們只會這一種愛,帶有牽制和控制的愛。如此長大的孩子,會缺乏跟伴侶或者朋友建立親密關係的能力,又會去找他們的後代來滿足心靈的需求,形成一個糟糕的惡性迴圈。母親毀掉了女兒的過去,同時也毀掉了兒子的未來。
女人強勢一輩子,她是表面上的施暴者,而背地裡,她也是一個深感孤立無援的女人。她的一生,並沒有真正快樂過。她沒有得到理想中的幸福,只好用面子、虛榮,男人的服從來填滿自己的空虛。她也可以接受生活的現實,選擇次一等的生活,可無奈性格又爭強好勝,不肯居於人下,不得不扛起做男人的重擔,失掉了做女人的種種福利。她看起來強大,也只是被迫強大,從來沒有真正的接納過自己的強大。充其量不過是一個弱者對命運的反擊和抵抗,這讓她的心裡始終充滿了委屈。
被迫強大的女人會有很強烈的兩面性,一方面她們努力拖著整個家庭前行,希望得到所有人的羨慕;一方面又會假裝一切不是自己的功勞,男人並沒有外人所想像的那樣窩囊和無能,自己還是一個有所依靠的女人。這導致了她們從內心深處看不起男人,輕視他們,卻又無法選擇放棄。因為離婚同樣是在外人面前承認失敗。強勢而能幹的母親、弱勢又窩囊的父親,成了某一類中國家庭的縮影。到底是因為女人過於強勢,男人才逐漸變得窩囊,還是因為男人的窩囊,而女人才日趨霸道,是一個很難的證明題。但有一個問題是顯而易見的,所有身處在畸形的關係卻無力自拔的人,都各有各的病。這個家庭的所有人都是有病的,都需要經過漫長的自我療愈。尤其是蘇明玉,她是這個家庭中最典型也是受創最重的受害者。不過想要擺脫原生家庭的陰影,就要把表面的強勢變成真正的強大,接納自己的全部,出身、性別、缺點,才能做到與過去和解,與未來和解。
女人過於強勢的家庭中,男人會變成一個虛弱的影子。都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都挺好》中的蘇大強就是這樣一個男人,他以受害者的形象出現,老婆咄咄逼人,導致他的能力、自尊不斷退行,最後推行到一個懦弱無力的地步。面對女兒的求救,他假裝看不見,因為他連自己都保不住。但老婆去世後,蘇大強所暴露出來的種種奇葩表現,說明他不過是一個被老婆鎮壓的孫猴子,沒有這樣的壓制,他早就翻了天了。他既不可憐,也不令人同情。人類社會總有這樣一些人,遇到壞人就變成好人,遇到好人就變成壞人。
對於安置父親的後續生活問題,打破了遠在國外的大哥與同城的二哥、小妹三家的平靜生活。父親蘇大強終於擺脫了妻子的鐵腕束縛,狡詐自私的本性暴露無疑,對幾個孩子變本加厲地索取,不斷提出過分要求。在美國工作的老大蘇明哲回到國內,一心要挑起家庭重擔,卻力不能及不堪重負,致使妻子孩子與其不斷疏遠。一直啃老的老二蘇明成毫無悔改之心,貪慕虛榮一心發財,從而導致事業和家庭的雙重慘敗。最不受父母待見,十八歲起就和家裡斷絕經濟往來的老小蘇明玉,曾發誓與這個家庭劃清界限,卻因親情牽絆,再次攪進了蘇家的泥潭之中,在蘇家的一次次危機中出手相助。最終,蘇家人明白到,雖然有血脈相連,但是一家人彼此間的溝通也不能忽視,終於實現了親情的迴歸 。
揚州女子小林被丈夫和婆婆天天逼著生兒子,已經育有兩女的她,為了不想再生三胎,偷偷去醫院上了節育環。結果被老公發現對她動了手,強行帶著她和兩個女兒到醫院要求取環。由於老公的這個帶有威脅性質的舉動讓她覺得自己不被尊重,於是選擇了報警。
女人要不要生孩子原本就可以自己決定,可是,如今決定反而變成了眾人眼中勇敢的反抗。
要說小林的做法,之所以會被歌頌,是因為多數的女人都選擇了順從。
31歲的陳女士已經是3個女孩的母親,可婆婆一直逼著她生孫子,前後懷孕8次,都因為檢查出來是女兒被迫要求打掉,她儘管各種不滿,可還是乖乖聽了婆婆的話。就在懷第九次的時候,檢查出來還是女孩,婆婆又要求打掉,結果這次不幸降臨,由於多次刮宮導致子宮壁太薄大出血,她再也沒有醒來。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一句話:“你嫁的是人是狗,生個孩子就知道了。”
其實這句話並不完全對,應該這麼說:“你一開始就知道他是人是狗,可是你還要嫁。”
一個男人好不好,一相處便能識別端倪,只是到生孩子之後,才發現忍無可忍罷了。
尤其是嫁入重男輕女這樣婆家的女人,在第一胎孩子出生的時候婆家人和老公的態度和氣氛是好是壞便可一目瞭然。
如果非要說一開始不知道,是太天真,帶著幻想。那還繼續選擇生二胎的時候,就已經被婆家人默認了女人可以接受這種不公平,不合理的態度。
要知道,這世界上所有的妥協,只要一次,就有可能釀成覆水難收。
“把懷孕或引產說成是無法避免的事,無疑是在暗示女人缺乏自由意志,沒有比這更貶低自己的了。”
我非常贊同這一點。
做為女人,不僅僅是要求獲得什麼權利,更重要的是自己也要承擔起相應的責任。
這種例子其實我們很多人身邊都有。
我一個大學同學,大學期間學習一直都很優秀,可畢業之後不到一年,就嫁入一個家境殷實的人家。
這麼多年來,她生了4個女兒,一直都未曾工作過,但這家人重男輕女的觀念很深,她現在還備孕要生第五個,一副不生兒子不罷休的姿態。
同學們私底下都為她感到惋惜,受過這麼多年的教育,這一生最好的年華居然就在懷孕——生子——帶娃中週而復始。
但她還算是幸運的,她的家庭有能力撫養這些孩子,即便她再生,至少經濟上依然可以得到保障。
之前公司有個同事,因為家裡重男輕女嚴重,她高中畢業就早早出來工作,每個月的收入固定要上繳。
好幾次她以加班的名義在公司通宵,我勸她工作不要那麼拼,她才道出緣由:
回家爸爸就會向她要錢,給得不夠就會被罵,無論她做什麼爸爸都看不順眼,她想搬出去住,又害怕媽媽被打,而弟弟才上小學,也還需要人照顧。
她說,之所以弟弟比自己年紀小近20歲,是因為她媽媽之前生過3個妹妹,可當時家中貧困養不起,就全部被她爸爸送人了。
雖然在網上也看過類似把親生孩子送人的新聞,可當這一切由身邊熟悉的人說出來時,我的心裡還是為之一震。
我知道,沒有女人甘心只是在一段婚姻裡充當繁衍的角色,誰不希望被疼、被寵、被愛呢。
可是,如果一個男人只會讓女人在並非本意的情況下不斷生孩子,這還會是愛嗎?
至少我覺得不是,別說男人不愛,女人也沒有愛自己。
98年她憑藉《老友記》成名,被稱為“美國甜心”,到現在她經歷了兩段沒有結局的婚姻,前任分別是皮特和賈斯汀這樣的男神,只是快50歲的她依然沒有成為媽媽。
有很多粉絲為她失敗的婚姻感到惋惜,同時也有很多聲音一直在逼問和質疑她:
" 你為什麼不生孩子?"
" 你都快 50 歲了為什麼還不當媽媽?"
" 這麼老了還沒有孩子,難道不覺得自己很可悲很自私嗎?"
" 安妮斯頓為什麼總是留不住男人?"
而她卻在接受《In Style》採訪時回擊了那些指責:
“社會一直在給女性施加一種壓力,女人必須要成為母親,如果她們沒有生孩子,她們就會被視為沒用的殘次品。
但或許我來到這個世界上,並不只是為了生育和繁衍,我還有其他的使命,還有其他我應該去做的事情。”
她說得很對,我們一直生活在這樣的聲音之下,悲哀的是有一些女人卻不得不為此屈服。
那些說什麼剩女要趕緊嫁人的,說要結婚就要為老公傳宗接代的,說女人離婚就不值錢的,似乎女人的價值都依附在男人之上,而忽略了女人的獨立性和創造性。
而女人自己怎麼想呢?
生育和繁衍對於女人而言,是責任、使命還是選擇?
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只是有太多的女人想都不敢想。
很多人以為,能不能幸福是命運的安排。
其實不然,這完全是一種逃避、妥協的想法,真正決定一個人幸福的應該是選擇。
結婚、生子對女人來說確實是一生最重要的事之一,但卻並不是唯一重要的事。
女人首先是作為人,其次才是女人、妻子、母親。
母性是讓人更完整的一個環節,並不是主導一個人的一生。
無論是嫁人還是生子,都出於自己對未來的渴望和憧憬,沒有什麼社會賦予的應該,更沒有什麼三姑六婆的強求,只有自己想要不想要。
只有自己認真想清楚了,才能做出不會後悔的決定,才能主宰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