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該到某個時間一定要做某事?為什麼人生的參考座標是大多數同齡人?我們是獨立的個體,為什麼一定要按照大眾的標準生活?
(本文分享:年齡可以自我定義,活出全新的人生)
你幾歲?初次見面,大多數人都會問:你多大了?做什麼的?即使嘴上不問,也在內心默默地核定對方的年紀和身份。年齡似乎是判斷另一個人的最基本的引數。
年齡是社會管理的最基本引數,因為絕大多數相同年齡的人擁有一樣的生理特徵和心理認知,可以作為依據,制定教育和人口管理方案。
什麼年齡該上學、工作,結婚、生子、等等,似乎社會化的標準就是該到什麼年紀做什麼事情。如果在大多數人都做到了某件事,而一個人沒有做,就會被視為異類。
比如,社會認知最常規的結婚年齡在20-30歲,超過這個年齡,就會被認為大齡晚婚,等等。
異類,是別人的看法。每個人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人生,你的人生取決於自己。自己才是衡量自己的唯一標準。
誰在乎你?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同齡人中,有老化的,有年輕的。追求也各自不同。活成自己,還是活成別人,取決於你自己。
以前,寡婦再婚,被人說閒話。能承受輿論壓力的,堅持做自己的,得到了幸福。
為什麼大叔和小女生結婚更容易,因為,大叔的心理承受能力高。為什麼姐弟戀的成功不容易,因為對姐姐的心理承受能力要求更高。姐弟戀是否成功不是年齡決定的,而是人品和堅定的信念。
傳奇的愛情,都擁有海枯石爛的決心。七仙女和董永,許仙和白娘子、祝英臺和梁山伯,羅密歐和朱麗葉。
想要擁有與眾不同的人生,必須有一顆堅定做自己的心。你不努力做好自己,沒人在乎。
自己設定生命程序年齡在社會大資料裡,只是個引數。但是,對於個人,是成長軌跡中的橫軸。
你可以自己的選擇,在哪個時間點完成那些任務,達到什麼高度。
覺醒的人生,不是按照出生年齡來界定的,而是按照心理年齡和生理年齡。
你幾歲認知到自己該做什麼,就去做。30歲學習畫畫,40歲學習滑板,都是因為自己心裡的定義。不用和任何人比較。
別人認為你不該娶一個比自己大20歲的女人,或者認為你不適合嫁給一個小自己10多歲的男人,那是別人的認知。沒人在意你是否幸福,他們只在意自己的利益。家族成員更是如此。
你的幸福只關乎你自己。如果你和親友們在一起幸福,還需要結婚做什麼?!
我們需要一位親密的伴侶,相互呵護,一起成長,一個能讓彼此都好的人。
做好自己永遠是正確的,無論是選擇哪個方向!
祝福你,生活幸福美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