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認“成年人的愛情,都是從談條件開始的”,真的是件讓人很沮喪的事。
前段時間,一個朋友透過線下相親會,認識了一位在事業單位上班的男生,兩人都聊得很好,聊了一段時間後,兩人相約見面。定的是下午5點,朋友先提前了10分鐘到約定地點。期間對方問我朋友到了嗎,朋友說剛到(其實已經到了),朋友問對方對方需要喝點什麼飲料、忌口問題,然後點了些東西,等對方了。然而男生比指定時間,遲到了20分鐘,來遲的路上,沒有做解釋。
雙方見面相互打聲招呼後,男生拿起手機問,吃點什麼,我朋友說點了飲料,問對方需不需要加點零食,男生看了看選單,說也沒什麼想吃的,就沒有點。兩人就開始有一句沒一句地聊。十分鐘後,男生進入了主題,他問我朋友,未來的規劃是什麼、對待婚姻的看法、如果在一起能不能在街上牽手、會不會翻看對方手機、能不能接受不融入對方的朋友圈、婚後雙發財務獨立.....朋友都忍了,也很實誠的答了,後面問了一題,超綱的題,對方問“你怎麼看到服侍癱瘓老人?或者說你會不會去服侍癱瘓老人”。
我朋友楞了一下,這是還沒確定關係,已經開始服侍了嗎?然後淡淡地說,照顧老人、父母是作為子女應盡的義務,但如果是對未來的另一伴來說的話,需要看她在這個家庭的位置,如果說她融進這個家庭是不被歡迎的,在她懷孕生子期間,對方沒有同等心態來對待她的話.....將心比心吧。後面的聊天都不太順暢,遲到以及後面的交談,都讓她把這個人按在了地上摩擦。
這不禁讓我感慨,現在成年人的愛情,都已經這麼直接的,談條件了嗎?條件談好了,才決定要不要在一起?這就意味著, 成年人的戀愛,是必須建立在“你值得被愛”。這個“值得被愛”會被打上很多標籤,比如賢惠、經濟獨立、會照顧人、要懂事等等。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對方的偏愛和唯一,所以我們總在用各種不同的方法,不停地試探自己在對方心目中的分量。可是啊,本來兩個沒有太多交集的人,對上了眼,愛情都是順其自然,沒必要把條件都一一羅列出來,達標了,才能上崗。
成年與否的標準,不在年齡和外表,而在於能否自己把日子過好。現在大部分的人,自己一個人也能過得很好,會掙錢,有房有車,當ta想進入婚姻的時候,說明,ta想過另一種生活了,也想跟別人一樣,擁有甜甜的戀愛,相伴攜手的人,當真的決定在一起的時候,很多東西,包括所說的標準,都會自然而然的降下來。計較的不多,活得也就幸福自在。
人啊,何必事事要計較,帶著防備的心,去開始一段看起來美好,其實內心已經虧空的感情呢。大家都坦誠點,怎麼開心怎麼來,不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