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在傳統的思維模式裡,“兒女是傳後人,也是養老的依靠”。

可是,兒女長大以後,有自己的小家庭,也有自己的事業,還不一定和父母在同一座城市。因此,兒女不一定可以靠得住。

很多老人,會遇到沒有孝心的兒女。他們不僅不會感恩,反而會埋怨父母沒有留下大量的財富,沒有能力幫忙創業致富。

人到晚年才懂得,養兒養女不一定可以防老,往往要靠以下四個人。

01

人老了,老伴是最好的“保姆”。

把老伴比喻成“保姆”,也許不很貼切,但事實證明,人老了,夫妻就是“彼此當保姆”。不管誰生病了,另外一個人,都會全心全意照顧,端水送飯,並且不要酬勞。

常常在大街上,遇到一些老年夫妻,一個人坐在輪椅上,一個人推著輪椅。他們成為了一道風景,也成為了“互為保姆”的事實。

我的三爺爺臨終的時候對三奶奶說了一句話:“我先走一步,是福氣。只是苦了你,以後怎麼辦?”

三爺爺的擔心,並不是沒有道理。他在的時候,兩口子還能有說有笑,能夠有個依靠。只要他先走一步,那麼三奶奶就真的無依無靠了。雖然兒女隔三差五會打電話回家,問候三奶奶,但是兒女不能天天陪著三奶奶。

夫妻在一起,吵吵鬧鬧很多年,到老了,還是在一起互相攙扶著前行,能夠走多遠,只能接受命運的安排。

02

人老了,自己是最大的靠山。

有人說:“靠山山倒,靠樹樹歪,靠自己,才靠得住。”

人老了,自己有存款、退休金、房子,才能夠老有所依,起碼不會流落街頭,不要看兒女的臉色過日子。

很多老年人,和兒女在一起生活,雖然不愁吃不愁穿,但是兒女往往會說嫌棄的話,也要看兒媳和女婿的臉色。他們的內心,也許並不愉快。

自己有錢,哪怕是要住養老院,也不怕,起碼能夠付得起相關的費用,不要向兒女們討錢。

俗話說:“兒孫自有兒孫福。”

父母不要多操心兒女的事情,讓他們自己去闖蕩。事實上,這句話還告訴我們,老年人也不要天天指望兒女,自己有福氣,才是真正的福氣,不能去貪佔兒女的福氣。

當然,靠自己,不僅僅是經濟上靠自己,在身體健康、心靈愉快方面,也要靠自己,健康的身體,是一筆無形的財富,愉快的心靈是福氣的根源。

03

人老了,鄰居偶爾可以依靠。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

如果兒女不在身邊,那麼好鄰居,也是老年人的依靠。現實生活中,很多老年人“抱團養老”,也是一種鄰居互相照顧的養老模式。

前天下午,和我同住一個小區的張大爺忽然暈倒在地,張大爺的妻子不知道怎麼辦才好,嚇得“嚎啕大哭”。

過來一會,張大爺的鄰居小王,把張大爺背下樓,開車送他去醫院。

張大爺的兒子在北方工作,離家幾千裡,想要關照父母,也是“鞭長莫及”。幸運的是,張大爺遇到了好鄰居,就醫及時,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老祖宗告訴我們“擇人而處,擇鄰而居”。遇到了好鄰居是老年人的福氣,雖然鄰居不會幫忙養老,但是能夠在緊急情況下,對老年人照顧有加。

在我們小區裡,有好幾個老年人,因為腿腳不利索了,只能“請”鄰居幫忙買菜買米、灌煤氣。

《孟子·梁惠王上》裡寫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聰明的年輕人,不會嫌棄身邊的老年人,而是幫助身邊的老年人。做人,對老年人善良,就是對自己善良,也是對自己的父母善良。

聰明的老年人,會力所能及地幫助身邊的年輕人,與鄰居和睦相處。

在一個和諧的生活環境裡,我們的生活會更加幸福,老年人也會有好的依靠。

04

人老了,保姆也是可以依靠的人。

作為老年人,不到萬不得已,不會請保姆。但是,人老了,走不動了,兒女又不在身邊,請保姆才是上策。

我們小區的李大爺,自從老伴離世之後,他自己也大病一場,生活起居完全靠保姆照顧。

照顧李大爺的保姆王阿姨,從小在農村生活,沒有退休金。自從王阿姨當保姆以後,她覺得自己也有了一份工作,每個月拿到的工資,是她在農村一年的收入。

不管怎樣,保姆也是老年人的依靠,雖然沒有兒女親,還要付工資,但是沒有了保姆的照顧,老年人會更加可憐,還有可能拖累兒女。

父母對兒女愛,總是比兒女對父母的愛更加偉大。並不是兒女不願意孝順父母,只是兒女也有難言的苦衷。

很多中年人,賺錢的能力不夠強,但是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壓力卻一點都沒有少。顧著了父母,就沒有辦法照顧好兒女,就沒有辦法好好賺錢,真的是左右為難。

作為老年人,要理解兒女,不能盲目認為“兒女不給錢、不陪伴,就是不孝順”。

作為老年人,常常有兒女問候;逢年過節的時候,一家人能團聚;在生病、走不動的時候,兒女會請請保姆,就很不錯了。

人老了,依靠以上“四個人”,晚年生活才會幸福。

7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過來人的勸告:離婚有時是解脫,別為不值得的人,奉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