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論壇裡有個帖子熱議關於借錢的一個事情。
提到借錢,是門複雜的學問,我真是感慨良多啊。
錢是個好東西,能夠打破錶面的和氣,刺破“人際關係泡沫”,讓那些表面上的朋友關係鏈斷裂,又或者因為雙方對關係鏈的理解有偏差而糾偏重塑關係鏈。
借錢還錢和契約精神在哪裡都天經地義,這相當於普通話。但是確實有許多地方和群體有方言,這些地方借錢還錢不再天經地義,名義為借,實為要,雙方心知肚明的投契。開口一個“借”字只是對不好意思的羞澀裝飾。我師父講他們幾個老戰友之間,有段時期經常借來借去,聽說誰最近搞的不錯,發了點財,就跑過去笑眯眯的說“借”2000去找女人,我師父罵他才借2000,一輩子都沒膽色..... 當然大錢也不會這麼送,十萬八萬以上的大錢就嚴肅對待了。
我算是受了薰陶吧,有一年老家養傷,單身,無收入,經常找表哥開口“借”錢 ,也是問他說約了女的唱歌,兜裡沒錢,借1000,那一年是2010年,前前後後借過他很多個幾百一千的。有一次他接私活結了5萬勞務費,下班路上繞道主動跑過來問我要不要借幾千去花,我只好一臉尷尬的勉為其難表示那就借一千吧。
都說朋友多了路好走,社會關係廣的人有多麼牛,到處都吃得開。以至於年輕時一直有誤區,覺得要儘可能多的去結交朋友,名片包和通訊錄裡一大堆電話和名字,但一打電話能說得上話的、態度或能力上幫得上的,卻沒有幾個。
有位同學,跟我一個小鎮出來的,小學同校同年級,初高中同班,相伴十來年。雙方父母都是廠裡職工,收入都差不多一樣,但是他家父母不太捨得給小孩零花錢,一週就週末給個三塊五塊零花錢。我大概一週能得到10-20塊零花錢。興趣相投都是遊戲迷,天天一起上學放學、一起被老師罰站、一起討論遊戲、討論女生、吐槽老師,那時候能天天放學玩一會兒遊戲的在同學裡算是“有錢人”,大多數學生都是在旁邊“過看癮”。我就幾乎天天請客請他跟我一起玩遊戲。我以為這算是鐵哥們兒了。
那段時間確實很窮,養傷呆悶了,跑去省城,找中學舊情人玩了兩天就想找我自認為關係最鐵的這位。打電話問借200塊,或者有時間的話出來請我吃頓飯,結果被推脫,叫我找其它同學。後來很久後才知道,這是把我當爛貨無賴流氓了。因為他考慮借不借我200塊之前到處打聽我借錢還不還的問題,聽說我在北京另一箇中學同學那借過200塊沒還。我確實在2008年灰溜溜離開北京時在北京中學同學那借了200,一個200不多,覺得沒大礙,就沒在意,那時候不像現在微信支付寶秒轉賬,想著不是每個地方都有存取款一體機,懶得專門跑一趟存款機,等春節都回家鄉了見面還就是了,還可以順帶請客吃頓飯聊聊天。
大概那時候對人際關係有了新的覺悟,我就再也不想違逆自己性格去打理那些繁瑣的人際關係,不想過年過節就對哪裡關係沒維護好、沒問候好而患得患失的焦慮,決定刺破“人際關係泡沫”。好吧,我就繼續做你們心中的無賴流氓吧,老死不相往來,萬一過年在家鄉小鎮路上碰到就當沒看見。我也想扔掉那些毒雞湯了,清靜清靜,真朋友有一兩個到兩三個就夠。
而且我見識少,親朋同學同事熟人間借錢的,我還沒見過一例是按借錢時約定的時間按時足額還錢的。所以,問我借錢的我都是按肯定收不回來了,結合自己手頭鬆緊去考慮是否借出去、借多少。大錢除非很近的關係和救命,又或者我自己財富自由了,否則一律不借。可惜的是,我發了點小財的時候,想“借”借不出去,前幾年,中學舊情人說打官司要花錢,找我借錢,說要立字據,我說我十幾年前借過你1000塊,現在屬於還錢,連本帶息
我應該還你3到5萬塊,立什麼字據。結果她說不行,一定要裡字據,不立就不借。我想啊,寧願不借都要立字據,說明還沒有被逼得很緊嘛,不是非常缺錢嘛,真要是急用錢,過兩天肯定還會找我的。我還生怕她是擔心影響我、對我印象還停留在中學大學的窮學生的時代,我專門把當月銀行到賬收入截圖給她看,當月收了4萬多,還不包括自己炒股炒外匯賺的。結果,MD,我們都很倔,她真就不找我了,我當時真想罵髒話了,都落魄到打官司了還犟什麼膚淺的面子?
還有一次賺了錢,想起要還給大學同寢室一個同學的錢,大學和他交流不多,但借過1000還是800還是1200都忘了,他畢業了浪蕩了一兩年就去了公益組織工作,又是色盲,長期在公益組織做貢獻了,所以手頭上也不可能很寬裕。QQ上問候一下,提到借了快十年了,利滾利也該還他個三萬塊了。結果他堅持不要,1000都不要,一會兒說我是08年大地震災區人民,當支援災區了,一會兒又說想放我這“繼續利滾利”,哪天我發了更大的財他來要個幾百上千萬的......
所以借錢這事兒,如果不放到公共公開層面來說,真的沒多少對錯可言。公域上肯定是債務人理虧,私域上就是金錢觀價值觀的劃分尺子,如果在雙方對這份關係本質理解上是否存在偏差方面的信心不足,如果沒做好關係斷裂的準備,最好不借給別人、也不找別人借。
在我自己的現實人際關係裡,我就適應、接受這種“借錢不還”的融洽給力的氛圍,其它型別的借錢關係我適應不了就不加入了。現在想想,對於我那幾個現在長期不怎麼聯絡、甚至有可能今生再也見不到面的債主,這份債務關係也可能是我們今後繼續發生聯絡、交往、互相幫助的藉口和紐帶吧,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