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盛在《晚婚》中這樣唱道:
愛一個人有千百種可能,滋味不見得好過長夜孤枕
……
我從來不想獨身,卻有預感晚婚
我在等,世上唯一契合靈魂
對於現在很多不婚族來說,可能面臨的已經不是晚婚這個話題,而是“我們為什麼要結婚”。
有很多年輕人都說,我不是喜歡單身,也不是害怕結婚,我只是真的找不到非得結婚的理由!
01當婚姻變得容易的時候,維繫婚姻會變得很難前兩天看到李銀河老師的一個節目,是談論“單身潮來臨”的話題。我特別贊同的一個觀點是:
如果你想結婚,不一定非得等到愛情
如果你非要等待愛情,那你要做好終身單身的準備
我們不得不承認,這的確是真實存在的社會現狀,不是結婚越來越難了,而是脫單越來越難了。
單身潮是客觀存在的,相較於上一輩人來說,現在的年輕人可以選擇晚結婚,甚至不結婚。有些人看似被動單身,其實也是自己的主動選擇。
每個人的情感訴求和婚姻觀念都隨著社會的發展在不斷地改變著,這是時代的選擇,也是人心所向。
時間回退幾十年,放眼望去身邊的人都是要結婚的,你不結婚會顯得很另類,就“傳統”二字都會壓得你無法喘息,更何況周圍的流言蜚語,所以大多數人選擇,就是你最後的選擇。
可是,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思想約束下,談戀愛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甚至是一件傷風敗俗的事情,有很多夫妻結婚之前只見過寥寥幾面,甚至沒見過面。因為那是家族的婚姻,講求的是門當戶對,其他的不重要,可即便是那樣的婚姻一不小心就過了一輩子。
再後來,等到思想解放,開始倡導男女平等的時候,戀愛自由和婚姻自由也開始浮現,可是接踵而來的情感問題也不斷出現,感情破裂的現象比比皆是,婚姻反而不再長久。
而到了現在,閃婚閃離更是尋常不過的事情,開心就在一起,不開心就分開,婚姻再也不是長久的保障,多數人都不願意湊乎的過一輩子。
所以便有了這樣的現象,以前的人很少有因為愛情而結婚的,但一不小心就共白首;後來的人,雖然很多結婚的初衷是因為愛情,卻總是在半路負了彼此。
正應了我們常聽的一句話:因合適而結合的婚姻有時候比因愛情而結合的婚姻更長久。
因為在這兩個情感緯度上,我們的期望值和訴求是天差地別的。
感情有時候和穿衣吃飯特別相似,以前只要有就行,如今還必須要求高質量。就如李銀河老師所言,對現在的人來說,感情在婚姻裡的佔比越來越重,我們期待愛能永恆,但愛總是流動的,它不可能永恆。
今天愛你的人,可能明天就不愛了;一開始說只愛你的人,後來可能也會以相同的藉口愛上別人。
雖然脫單很難,但結婚向來容易。即便是在單身潮席捲而來的情況下,選擇結婚的人群還是佔據大多數。
有人結婚可能就是遇到了合適的人而已,但合適未必就是愛。這樣的狀態放在以前沒有問題,畢竟有門當戶對撐著。
可現在人們對情感的訴求越來越高,加之結婚以後的一地雞毛,想維繫婚姻就變得格外困難。
太容易得到的東西,往往就不懂得珍惜,這在戀愛和婚姻中幾乎是不爭的事實。因為人總是在得到一樣東西的時候,忘記當初踮起腳尖抬頭仰望的感覺。
02不是單身選擇了我們,而是我們選擇了單身以前婚姻在感情中佔據了絕對的優勢,幾乎大多數談戀愛的人,都是奔著最後能有一個結果去的,但現在的人很少考慮那麼長遠,更需要的是過好當下。
當人們對婚姻沒有了極度的渴望時,漸漸地對戀愛的需求也會消減。單身潮背後的真相,其實大多都是主動的選擇,不是找不到,而是不想找。
我周圍有很多單身的人,但總逃不開一個現象:很多男性被迫單身,很多女性主動單身。因為現在的女性越來越獨立了,她們需要的安全感自己就能給得了。
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經濟獨立了不需要依附男人。那些高學歷高收入高顏值的女性基本上都是這種情況,在她們的概念裡感情必須是寧缺毋濫。
當女性不需要透過那個叫“男友”“丈夫”的人獲得歡愉和依靠時,談戀愛和結婚幹啥呢?
對於特別優秀的女性而言,不結婚就不用擔心因為結婚生孩子顏值下降,也不用冒著一不小心就要照顧一個巨嬰的風險。更不用捧著自己的生育價值,育兒價值,家務價值跟對方合作,在雞毛蒜皮的瑣碎中妥協,不斷消耗自己。
而一些男性不想結婚的理由大多和錢與自由相關,脫貧比脫單更現實,比如買車買房彩禮都需要錢;打工人兢兢業業好不容易攢下的錢,一結婚就回到解放前;單身貴族想幹嘛就幹嘛,不用被對方束縛,也不用害怕查崗翻手機。
當然,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無論是單身還是不婚,在現如今的社會制度下,必定要承受重重壓力,尤其是來自家族的壓力。
對於一直想保持單身的人,一定要弄清楚自己究竟是因為恐懼親密關係而選擇單身,還是真的想透徹了,並且坦然地做好了單身的心理和經濟上的準備、並且能夠真的在情緒上享受單身生活。
如果確實是深思熟慮的結果,那至少要具備一些條件:
① 經濟上獨立,有自己的事業,並且提前安排好自己的養老生活。至少經濟上沒有後顧之憂,才有能力選擇不婚。
② 發展個人的興趣愛好,有生活情趣。一個人的生活也要豐富多彩,安排得充實,也就不會在心態上苦逼兮兮了。
03你在享受單身,還是害怕親密關係?其實,有些人雖然嘴上口口聲聲地說自己享受單身生活,其實歸根結底還是缺乏自信和安全感。
一方面渴望戀愛,一方面又不自覺地抗拒著親密關係。希望被人喜歡,又害怕踏出新的一步。用一句話概括就是:為了避免傷害,拒絕所有開始。
一個母胎單身23年的姑娘,樣貌不錯,性格也挺好的。所有人都好奇,以她的條件不可能找不到男朋友,可她的確從未戀愛過。
原來是大學時期遇到一個蠻有好感的男生,兩人也挺聊得來,男生每天都換著花樣膩歪。可很快態度就變了,時而和她曖昧,時而又忽冷忽熱。當她漸漸走心的時候,對方卻脫單了,找了一個認識沒多久的女生。
簡而言之,遇到海王了,她只是他廣撒網其中的一個。
像她這種很慢熱的人,希望在戀愛前可以互相瞭解,但很明顯在快節奏的當下社會,愛來得快,去得也快,一不小心就會被當成備胎。
另一種單身的情況,就是源於不自信。一說到單身至今的原因,總會歸結為自己不夠好,不夠有錢,不夠好看,情商不高等等一大堆負面原因。
如果說,母胎單身是源於對愛情的未知和惶恐,那談過戀愛的人,對愛情的排斥大概就是因為麻木了。經歷過太多戀愛的苦與甜後,也越來越不想談戀愛了。
經歷了難以忘懷的情感,而害怕喜歡一個人的痛苦。可能是上一段破裂的戀情,也可能是一廂情願的幾年單戀。
對於這種感覺,有個很恰當的比喻:就像你打遊戲一路過關斬將,好不容易升到滿級,裝備都齊了。突然遊戲出現了bug,沒收了你所有的裝備,讓你從最初的狀態重新開始。你頓時就像一個洩了氣的皮球,不想再玩這個遊戲。
我見過很多這樣的人,也聽過很多這樣的故事,那些再也不相信愛情的人,大多都有過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恨。
04未來可能出現的兩性關係,有你的選擇麼?不可置否,婚姻制度存在了幾千年還是有其可取之處,但未來不婚也將成為一大趨勢,以後親密關係也許會呈現多種形式,換做是你會選擇什麼樣的呢?
1、傳統的一對一的婚姻,給對方絕對的自由,但生孩子的權利掌握在兩個人手裡,不必牽扯太多長輩們的意見。
2、開放式婚姻,兩人之間有特別的約定,互不干涉,但依舊是親密而穩定的關係,但你可以有一個或多個這樣的伴侶。
3、同居不結婚,婚姻一切內容和形式都有,但不領證。
4、合同制婚姻,雙方只要一人認為終止即可終止,離婚變得非常簡單。
其實,結婚也好單身也罷,都是個人的選擇,都是要承擔相應的結果。人海茫茫中,兩個人相遇是小機率的事,能遇見的都是天意,能擁有的都是幸運。只要內心感到充實和幸福,愛與被愛,都是一場值得的歷練。
單身並不可怕,怕就怕你明明想擁有幸福,卻從來不主動去爭取,回頭還自己騙自己說“自由可貴”最終失去了屬於自己的幸福。
所以,終於你的選擇,不妨大膽一些。
今日話題:你現在的情感狀態是怎樣的,對於未來有過設想麼?
找到我,常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