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我已經30歲➕了,但卻一直是人群中的“隱形人”。隱形人就是無論是工作會議、腦暴會還是生活中的八卦聊天會、聚餐會,學習群裡的探討會,我總是一言不發或者即使說了什麼,也都石沉大海,激不起半點水花。更別提發出什麼倡議,能達到一呼百應的響應了。

我一直以為這是缺乏自信導致的,後來跟牛人聊天,我才知道從系統上講我這是連線力嚴重不足導致的。因為連線力不足,所以說話沒分量,得不到聽眾的支撐。

偶然讀到《連線力》一書,作者劉Sir(本名:劉傑輝,合生載物創始人)。他不僅從民工到總裁,更是百萬訂閱課《超級思維》主講人。書裡尤其強調了連線力的重要性,並介紹了構建連線力的五力模型。

我結合親身體驗分享構建連線力的三類行為,即找到自我價值並輸出、共情溝通和自我定義,希望也能給你一些啟發。

01 找到自我價值並輸出,維護“5+50+100”個人網路模型

連線力的本質,是價值交換。源於“我需要”,我們主動連線他人;同時,我們更需要被他人主動連線。而一個人之所以被連線,是由於被別人覺得有價值,並且別人需要這種價值。因此,需要我們成為價值給予者,持續價值輸出,做利他的分享。

充分評估自己的愛好、技能和優勢;然後,透過自我定位,明確自己的比較優勢;最後,不斷改進。從而找到自我優勢,從自我優勢出發,輸出對他人有用的價值。

一個厲害的人, 90%向內探尋找到自我優勢,同時10%的對外交往至關重要。有限的精力面前,只有建立高效人脈圈,才能最大價值發揮社會網路效應。孔子說“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連線力》建議在此基礎上,透過“5+50+100”個人關係網路模型來梳理出”強關係人脈圈“。

這個梳理方法,可以有效應用在微信通訊錄的使用中。當今社會,微信社交甚至超過電話而成為最重要的交往方式。我們可以更好地使用微信功能,比如標籤,來梳理自己的人脈關係。比如,top 5標籤,是毫無保留信任的人,包括父母、愛人、至親好友等;key 50標籤,集中生活和工作中經常聯絡的人,代表著自己的”生活和商業價值“;vital100標籤,集中機緣結交、未來有可能產生強聯絡的人。”併為top 5和key 50的關鍵關係,提供價值;與vital100的弱關係保持每月至少一次聯絡,透過提供價值和情感連線完成向強關係的轉化。

跟誰學的創始人陳向東說:“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群體的合力才是無窮的,知道你的人越多,你的影響力自然越大。”基於強關係人脈圈,以提供自我價值為核心進行人脈管理,才能建立高質量的連線,收穫更多可能。

02 共情溝通, 打造情緒協同力

人與人連線,除了利益連線,還有情感連線。我們平日合作時經常說“感情在,錢少點兒也沒有關係”就是這個道理。

而共情和同理心,是建立情感連線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做到共情溝通,才能讓使用者設身處地地感知到情感,比如被理解、被包容的渴望,或者歸屬感、參與感與滿足感。這裡我特別想聊一下線上社群學習的體驗。

疫情影響以來,線上學習已經成為主流方式許多線上學習型社群都會給參與者提供非常好的線上學習體驗,比如安排課程分享、寫作業、覆盤總結及學員分享、互相連結等各種內容豐富的環節。拆開來看,課程分享,正是滿足了使用者線上學習需要的成就感;寫作業、錄影片等動作恰到好處地激發了使用者的參與感;而作業被點評、分享被社群成員點贊和認可更是滿足了使用者的滿足感和歸屬感。優秀的社群做到了共情溝通,使學員願意與之合作並主動為社群招生宣傳,是打造情緒協同力的典範。

就我個人而言,做到共情溝通重要踐行了三點:首先,不再只關注自己的需求,練習看到別人的需求,比如遇到搞不定的客戶不是抱怨而是去完成客戶自身可能遇到的困難;其次,觀察並讀懂別人的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最重要的是,使用“描述對方問題+接納對方感受+詢問對方方法”的方式與人溝通。

03 定義自己的標籤,成為關鍵領袖

從價值觀出發,定義自己的人生標籤,成為自己。

這尤其需要了解自己的知識和經驗中什麼是不變的,最擅長的是什麼,用長線思維思考問題。

當有了明確的自我標籤後,再透過持續的輸出影響別人,直至形成自我優勢,佔領話語權的制高點。這樣,在人群裡說話自然有分量。

“只要你有價值,聲音再小也能被聽見,創意再小也有發光的可能”。 《連線力》還指出透過構建超強連線力,未來有無限可能。但是沒有哪種未來是僅透過知道道理來實現的,只有踐行,才能從客觀上發生改變。願你實踐,願你從每個行為中都能感受到彌足珍貴的成就感。

8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生活很累婚姻更累,很後悔現在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