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過這樣的感覺嗎?
比如曾經的小夥伴好久不見,最近見面,你突然覺得他談吐不凡,你會忘記了他曾經是如何的令人討厭和庸俗,頗有刮目相看的感覺。
比如高層領導跟你接觸不多,你突然犯了錯到他那裡談話,可能他會把你之前兢兢業業努力一年的業績全都抹去。
比如有些朋友已經認識了十幾年,但是最近發生了一件讓你非常受不了的事情,令你很生氣,可能你對他的印象就此改變,不再信任。
……
這是為什麼呢?這是“近因效應”在作祟,讓我們不知不覺中,對一個人的印象發生了改變!
近因效應如何影響別人對我們的印象?
近因效應指在總體印象形成過程中,新近獲得的資訊比原來獲得的資訊影響更大的現象。1957年,心理學家A·盧琴斯根據實驗首次提出“近因效應”的概念。實驗證明,在有兩個或兩個以上意義不同的刺激物依次出現的場合,印象形成的決定因素是後來新出現的刺激物。
“近因效應”和“首因效應”是相反的。在陌生人之間,首因效應的影響要更大一些,但是在熟人之間,尤其是並不常見的熟人之間,近因效應發揮更大的作用。而研究表明,一般心理上開放、靈活的人容易受近因效應的影響;而心理上保持高度一致,具有穩定傾向的人,容易受首因效應的影響。
那麼在職場中,這樣的心理效應,是如何影響到各場景環節呢?比如“首因效應”即俗稱的第一印象,就對“面試”、“入職第一天”影響很大,因為這些都是陌生人的首次接觸。而在入職以後,同事之間的印象是不斷積累、疊加的,尤其是在不常接觸的同事之間,近因效應就發揮更大的作用。所以歷史上有了“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的經典故事——呂蒙和魯肅是舊相識,呂蒙經過自己的學習,再次見到魯肅時,魯肅對他談吐呈現的才幹和謀略,深感吃驚,這就是熟人之間的“近因效應”。
呂蒙
哪些人可以善加運用“近因效應”?
從前文可看到,近因效應更多在熟人之間發揮作用,那麼哪些人可以善加運用“近因效應”,助力你掃清障礙,從而在單位裡的晉升發展之路更加順暢呢?
第一類人,分子公司的幹部。分子公司幹部跟高層領導是舊相識,但卻有較長時間沒有見面。而分子公司幹部回到總部(總公司),往往是參加重要會議或者彙報工作、述職。在這種情況下,假如分子公司幹部能呈現出不凡的思維、談吐和高情商,就能給高層領導留下深刻印象,對自己被晉升提拔有重要影響。
第二類人,長期在外的銷售人員。長期在外的銷售人員,與分子公司的幹部有相似的境況,由於長期在外,領導對你印象模糊,因而想要改變過往領導對你的印象,除了拿出好的業績之外,還可以在最近跟領導接觸到的機會進行突破,這個突破就是從自己的知識和思維改變。例如阿蒙透過學習,才幹和謀略有了很大的進步,就會令人刮目相看!
第三類人,試用期員工。試用期員工和高層領導可能會接觸很少,往往只是與直接上級之間有較多的接觸。而領導對你的印象可能停留在首次見面時。你能入職說明首次留下的印象還是非常好的,但是因為你很少能接觸到領導,假如你碰巧在負責的專案中,出現失誤或者不當言行,就容易給領導留下不良印象,從而影響你在企業中的發展。而假如你碰巧表現出色,則容易給到領導好印象,甚至更加委以重任都有可能!
當然,前面也提到,一般心理上開放、靈活的人容易受近因效應的影響;而心理上保持高度一致,具有穩定傾向的人,容易受首因效應的影響。所以,假如你是到一家企業面試或者剛入職,最重要還是保持好的第一印象,並且在工作過程中注意你的“口碑積累”。就我個人而言,在管理過程中有時候會先入為主,對第一印象好的人,保持更正面的看法,但更多的印象積累,還是在工作過程中。所以各位小夥伴,一定要注意,不要輕易給領導留下負面影響,並且要兢兢業業做好你的每個工作,這樣才是最好的職場生存發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