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80後,在我的印象裡,老家農村那些父輩們鮮有離婚的情況,即便像我的父母,他們婚後的大半輩子都是在不停的吵鬧中度過,但也沒有真的走到離婚的地步。
他們那個年代的人,自由戀愛婚姻其實並不多,一般都是媒人把情況闡明、兩人碰個頭,如果沒有什麼太大意見就結了婚,婚後的日子清貧反而倒是安穩。
在他們那代的婚姻裡,新嫁過來的女人在前頭幾年裡圍著婆家一大家人過日子,肯定有些不適應或者要受些委屈,但是隨著孩子的出生、成長、直至孩子也成家立業,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這個女人因為有了姻親關係始終與她的男人捆綁在一起,她把青春、熱血、智慧和精力揮灑在屬於她們締造生活的歲月長河裡,也是在這個過程中,她的生活方式、思維模式、價值觀念逐漸脫離她的原生家庭,從一開始各種不適應、迫於男方父母的餘威到逐漸參與、交織在這個家庭的瑣事中,直到最終完全融合於男方家庭,並逐漸建立以夫妻二人威嚴為主導的家庭。正如老話說的:“多年的媳婦熬成婆”。
如果再深度思考下:在這個過程中,其實是女性對男權社會的依附或屈服,其根源還是男權社會這種強勢文化的涵養和支配。
反觀我和我往後的一代,離婚的情況已經是司空見慣,一言不合就離婚也不再是令人瞠舌的話題,每個人但聽到哪個明星或身邊的朋友離婚的訊息,也只是附和著:“我早就猜到!”“他們早該離了!”“哦?哦!”等。
這種現象不是說一定是個不好的事情,現代男女結婚,大體上還是講究個“門當戶對”,女方嫁過來也不再看婆家的臉色,女人也有自己的工作能夠養活自己,有著獨立的經濟能力和不可藐視的尊嚴、人格…..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社會的進步、文明的提升。
但辯證的看,如此高的離婚率也不得不讓現代所有人停下來思考,到底哪裡出了問題!是科技的進步給人性邪惡的釋放提供了更多操作空間?還是一些偏離了主流社會價值的扭曲觀念在暗地作祟?不可否認,在現在年輕人的婚姻裡,父母那一代人的家庭親情、溫情、柔情少了,夫妻同心、同甘共苦的韌勁、拼勁少了,對父母、子女的責任、擔當少了,對未來的那份熱情、期盼少了……利己多了、利他少了;和諧少了、矛盾多了。
如果從文化層面來講:受到新思潮和女權運動的影響,中國的現代女性開始不再屈服和依附於男權,她們開始對中華大地上的男權文化進行諷刺、嘲笑和對抗。
從父母一代到我這一代,也只不過才半個甲子。春來秋往、花開花落。即使我們所處的社會正在經歷疾風驟雨般的變革,但:社會再變,人性沒有變;而且我們腳下踏著的土地還是那片繁衍了五千年中華文化的大地啊!
男權社會的強勢文化真的得到根本扭轉了嗎?如果沒有,就直接對抗這種強勢文化的力量,顯然會碰壁,這種碰壁遇到了現代婚姻法的制約,就自然而然的是一種結局——離婚率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