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特別是在外奮鬥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們,他們一年到頭就盼著春節來到。我們的傳統一般是男同志出門打工,女同志照顧老人和孩子,一到春節,男人們帶著辛苦了一年的酬勞回家慰問家人。我們可以想象當他拿出辛苦了一年賺來的錢交給他的愛人時的喜悅的心情,雖然辛苦;第二天夫妻倆帶著包裹嚴密的辛苦錢去銀行排長隊存起來。這一年就算結束了,每年都存一點,生活更有盼頭。
外出打拼曾是農村人為了改善生活的主要方式。小時候我們家比較窮,睡在家裡能夠看到天上的星星,而我們家的主要勞動力,我父親也沒有閒著,據我母親講,父親十四歲就獨立生活,外出打工。在我的印象中,直到小學二年級父親還在外打工。那時沒有家庭電話,只有路東頭的商店有一部公用電話,我那時候並不知道父親什麼時候回家,只記得有一次我正在門口玩耍,突然就回來了,父親帶給我的是一袋果凍和一大瓶雪碧,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
外出打拼的人都盼著能夠多寄點錢回家。父親在外打工多年,賺錢不多,二十多年前工資也很低,我只記得有一次父親可能是外出已經有一個月了,母親有一天很高興地說好了,有錢用了,你爸爸掙了五百多了,這個數字我記得很清楚,那種家庭婦女臉上洋溢的笑容體現了農村小家庭最基本的生活規範。還有一次父親寄錢回家,數額也就幾百塊,那時候都是透過郵局郵寄,同村裡有一戶人家的名字與我父親平常稱呼的名字同名,而與父親身份證不一樣,郵局根據身份證名字會送到他們家,為此母親還特地去麻煩人家拿到錢後告訴她一聲。那時候人心樸素,這數百塊錢支撐了好一段時間。
外出打拼的人都盼著能夠回家團圓。非節日期,他們是不回家的,不是不願意,而是為了多節約點錢。父親外出打工年數不多,但也有一年沒有回家過年,那時候我上幼兒園,我清晰記得母親帶我去外公家過年,路上給我買了兩個小型煙花(兒童玩的),平常買的都是兩毛錢一盒的小的,那次買的是一塊錢一根的大的,那種感覺的確不一樣。外公家條件不錯,我那年過得很好,但是家裡老人很傷心。後來母親告訴我,我老太太(爺爺的母親)在家哭,說就這麼個重孫,還去人家過年了(其實我還有一位堂哥),因為老人常年在我們這裡生活,所以對我比較好。至此之後,我們過年都在家,從未在外。
今年,由於疫情的影響,很多打拼的勞動者們都將在外過年。我們向來崇尚生命哲學,從嚴管理,為的是保障每個人的生命安全。為此,這次春運期間,國家及各地都制定了相應政策。應該說為了整體利益,大家都能諒解。但也不可否認,一些地區也存在層層加碼現象,我希望他們的出發點是保一方平安,而非其他。人總要體驗一下不同的人生,何況這是一種特殊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