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流雲(Drifting Clouds)卡斯帕·大衛·弗里德里希1820

看到這篇文章的你,此時此刻是否有什麼煩惱呢?

煩惱伴隨人的終生,沒有人會擁有永恆的快樂,我們往往在一個階段,遇到了阻滯,煩惱隨之而來,只有問題得到妥善解決,煩惱才會消失。人的一生,有著無數個這樣的小迴圈。

煩惱的時候,總會有無數心緒湧上來,讓我們深陷在情緒困局中無法自拔。有沒有什麼方法,第一時間能讓自己的心平靜下來呢?心靜了,人就能更好地去處理現實中的問題。

有這樣的方法,它是我以前看柴靜的書《看見》時發現的,柴靜在書裡面說,“無論如何自制,人的情緒是根除不了的,有時松,有時緊,永遠永遠。" 接著柴靜說有一個人送她一本《金剛經》,裡面有一句“念起即覺,覺已不隨”,意思是人不能清空自己的情緒判斷,但要有個戒備,念頭起來要能覺察,覺察之後你就不會跟隨它。

當時我對這個句子的印象並不是很深刻,但是後來我看《金剛經》,發現裡面並沒有這句話。接著我上網搜尋了很久,又翻了一些書,也沒有找到這句話的真正出處。

現在我比較確信的是,它應該是後人研讀《金剛經》的心得體會。那麼這個體會是怎麼來的呢?在《金剛經》裡面,須普提問了世尊一個每個人都會關心的問題:”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意思是我們要怎樣安住我們的心,要怎樣降伏我們心中的妄念?

世尊的回答非常抽象,所以很難理解。現在對《金剛經》的解讀有很多,解讀得比較好的有《金剛經說什麼》,是國學大師南懷瑾的著作,大家對《金剛經》感興趣可以看下這本書。

須普提替我們提出了一個很好的問題。或許很多人在看《金剛經》的時候,一時還理解不了世尊的回答,但是沒關係,一些悟性高的學者,將世尊的回答,拆分成一些具體可操作的小招式。例如“念起即覺,覺已不隨”,它是一個能讓煩惱立馬消失的簡單方法,我們隨時可學,隨手可用。

你在生活中,會有過這樣的體會:當我們遇到困難或者不幸,這些給我們帶來煩惱或痛苦的事情,我們往往第一時間就失去了那個“善良可愛的自己”,彷彿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上,都被一個“猙獰的自己”奪去了控制權。

比如,當我們憤怒的時候,我們不由自主抓緊拳頭,雙眼圓睜,而理智早已不知道躲到哪裡去。之所以有這些消極的反應,是因為遇到這類事情,我們的大腦就被很多消極、不理智的念頭給降服了,那些念頭讓我們成為了情緒的奴隸。

在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做點什麼?讓自己能夠迅速平復心緒,去除煩惱呢?讀三遍“念起即覺,覺已不隨”。

你可能會很疑惑,為什麼這個句子能夠有那麼強大的力量?重點並不在這句話的具體內容,而是當你的情緒洶湧,猶如一匹脫韁的野馬的時候,讀這個句子能夠讓你內心響起一聲棒喝,讓你及時覺察到你的消極念頭正在湧起。一旦你清醒地認知到,自己陷入了某種情緒將要失控的狀態,你就能夠在情緒崩潰的懸崖邊上,勒住脫韁的野馬。

煩惱的時候,就讀三遍“念起即覺,覺已不隨”,它能夠讓你培養一種覺察的能力。有本《量子飛躍》的書是這麼說的,"大部分人每一天其實是在過著“無意識”的生活,一切的選擇都是沿襲舊的模式。"

它是指當我們碰到類似的事情,會陷入一個惡性迴圈,難過完了,卻從來不思考一下為什麼我們心甘情願地受情緒的擺佈。如果我們要擺脫這種生活模式,那就先得有一種覺察的意識,主動思考與選擇,為每天的生活注入一點新的變化。

我還很清楚地記得,在2011年的時候,我看了《沉思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兩本書,當時自己想到這樣的一個觀點:隱性被傷害是一種習慣,但習慣是可以改變的,這種改變,可以建立在思維方式的改變上。

也就是說,當遇到挫折、困難等讓你感到不適的事時,一般人的反應通常是:刺激到來的時候,接著就馬上回應了。但是我們可以在中間加一個”選擇”,所以升級版的思維方式應該是: 刺激,到選擇,最後再”迴應“。這裡的“選擇”就是暫停,停下來想想哪個迴應對自己是有利的。

讀三遍“念起即覺,覺已不隨”,既是一種暫停,也是一種讓我們觀照自己情緒的機會。在觀照的過程中,我們不批判,全然接受,這個時候你會發現,自己擺脫了念頭的控制,你可以自己選擇更積極的態度去評價外界發生的事情,而煩惱的念頭,也不再跟隨你。

《如何閱讀一本書》的譯者郝明義,在他的一本書《一隻牡羊的金剛經筆記》裡面,就提到自己實踐《金剛經》時,經常會誦讀一些短小的句子來時刻提醒自己,當然也包括了“念起即覺,覺已不隨”這句話。

這是一個精進自己內心修為很好的方法。當你煩惱的時候,不妨讀三遍“念起即覺,覺已不隨”。為什麼是三次呢?因為我聽說好話要重複三遍,當然,如果你嫌不夠,再來幾遍也是可以的。

9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這個世界給了我什麼?你把我撿了起來,我活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