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一篇:
為什麼要給人生多增加支點?什麼是人生的支點呢?
老公繼續說:每個人的生活方方面面,有自己,有朋友之間社交、婚姻的經營、孩子的培養、家庭的關係、同事的相處、工作的成長、興趣愛好等等,如果你把精力的大部分集中在某一面,越是關注在某一面,那麼你的生活就會越來越狹小,如果當這一面發生問題了,那你就會很容易被它擊倒。
對呀,我就是很好的例子,當失去工作、當失去老闆這個身份的時候,就被<焦慮和迷茫>所困擾,糾結其中難以自拔。
在<憑什麼>中的我的那個女友,她已經把家庭、老公孩子變成了她生活的全部,當遇到了劈腿,面臨家人分離的時候,她就會徹底崩潰。
由此我又想到了,在週末參加的婦聯舉辦「共育家融合」的活動,那位<料理媽媽>創始人說的話:
她說,她之前是個事業型女性,眼裡只有工作和賺錢,忙的都忘記了自己的年齡,忘記了女人還應該結婚生子這檔事,等她終於有一天疲憊不堪的時候,才發現她應該有一個家,於是一個大齡女青年終於結婚了。
可她又走入了另一個極端,結婚之後,就把公司關掉,她覺得作為一個女人,已經失去了太多,失去了家庭的溫暖、親密的關係,母親的光輝,這些才是人生的財富,是人間富有的源泉。之前的她都沒有真正的擁有過,於是她全身心的迴歸家庭,照顧老公,好好帶娃。
可等到孩子2歲的時候,她兒子問她:爸爸是醫生,媽媽你是什麼?當時她卡殼了,不知如何回答,於是,她開始關注兒子的行為舉止,關注兒子對爸媽這個身份、對職業的理解,漸漸的她發現,兒子說起爸爸的時候,是滿臉的崇拜和驕傲,對她呢?
有尊重嗎,有,有愛嗎,也有,但是總覺得少了點什麼,這是對她的觸動之一,從而也引起了她的思考。
有一天,她帶著兒子在小區玩耍,突然跑過來一個大媽,盡情的誇讚了她一番,說她對孩子照顧的太好了,太負責了,正當她倍感驕傲的時候,大媽話鋒一轉,問她是否能到大媽家裡去做保姆。
這次不僅僅是卡殼這麼簡單了,她愣了半響,然後立馬帶著兒子回家,第一時間,她想到的是要去照鏡子,看到鏡子裡的自己時,她情不自禁的留了眼淚......。
即便,我們內心已經強大,可以無視別人的認可、評價;
即便,我們也已歷經千帆,平靜的迴歸家庭了;
但為什麼我們,還會流淚呢?
那麼人生的支點是什麼?
我把這個故事講給了老公聽,老公說其實你已經有答案了。
因為我們不認可自己,至少是不認可現在的自己。
我們不認可自己的職業僅僅是媽媽,也不認可自己僅僅是職場裡的一員,人是群居性動物,我們要的歸屬感,是自我的認同、接納,是家庭,還有社會對我們的認同與接納,這樣的我們才會有完整的存在價值。
我好像找到了自己的願景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