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關係,是需要付出的。

我們想要在關係中得到愛,付出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比如,你希望伴侶愛自己,你可以為ta洗衣、做飯,亦或為ta買衣、買包等等,這就是透過自己的付出,滿足對方的需求,即用付出換取愛。

從這個角度來說,付出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但我們要承認,現實生活中,並不是所有人的付出都能得到回報的。

那麼,為什麼有些人的付出,卻得不到愛?

今天的文章,我們就來說說。

1.當付出被誇大時,很難得到愛

真實的付出,才能得到愛。

一旦付出者誇大了自己的付出,就相當於說自己的付出是虛假的,所以接受者不僅不會領情,還會討厭付出者。

比如,很多父母經常對孩子說“都是為了你,我現在才這麼窮“”要不是給你成家,我也不會這麼辛苦,也不至於負債累累”等等,這麼說是有一定道理的,但父母的“窮”或“辛苦”真的僅僅是為孩子嗎?不一定吧。

因為他們也在為自己拼搏努力著,他們或許害怕被別人說自己是不負責任的父母,亦或擔心沒人願意嫁給自己的兒子,再或也想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等等,這麼說來,他們也是在為自己生活奮鬥著,包括面子或未來。

有些父母喜歡誇大自己對孩子的付出,他們希望孩子懂得感恩,明白父母的辛苦,這是正常的,但過於誇大自己的付出,就會讓孩子覺得”你是在強迫我認同你”,這種強迫感會讓孩子反感,不領情,這樣,孩子就會討厭父母,很難愛父母。

其實,這裡的父母在誇大自己的付出時,孩子感受到的是,不僅強迫自己認同父母,還要償還父母超過實際的價值,這相當於是強人所難,甚至是虛偽和欺騙。

2.當付出是為了控制時,很難得到愛

強加的愛,並不是真正的愛。

知名心理學者武志紅老師曾說,因為強加,愛成了咫尺天涯。

而有些人的付出,就是為了強加、控制,那麼這時就很難得到對方的愛。

就像小說《無聲告白》中的莉迪亞,她父母對她的付出讓她喘不過氣來,父母把自己的期望強加到她身上,對於莉迪亞來說,她感受到的不是愛,而是控制。

其實,不僅親子關係如此,親密關係亦如此,一旦一方的付出是為了控制對方,愛就不在了,因為控制,意味著“我要改變你”,而改變對方,就意味著不接納對方。

這與愛是背道而馳的,因為愛,即是接納。

其實,每個人都有支配慾望,都渴望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到愛人(包括孩子)身上,而這就是缺乏尊重的做法,自然會導致關係愈加疏離。

3.當付出是為了討好時,很難得到愛

付出後得不到愛的情況,除了付出者誇大了自己的付出和付出是為了控制外,還有一種情況的付出也很難得到愛,那就是討好。

有些人的付出是為了討好,他們渴望得到對方的愛,小心翼翼,無條件滿足對方的需求,但討好式的付出,是得不到愛的。

就像日本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的松子,她從小就討好父親,但父親還是更喜歡妹妹;成人後她討好同事,但結果是被學校開除;戀愛後她討好男友,但結果仍是得不到愛。

討好式的付出,之所以得不到愛,是因為討好建立的關係是不對等的,而愛是在平等的關係中產生的。

對於松子來說,她小時候得不到父親的愛,應該是父親忽視了她,不懂得如何愛孩子,而她成人後的經歷中,討好得不到愛,關鍵原因是討好,讓她處於低位。

武志紅老師說,討好,相當於示弱,而示弱的意思是“你可以鄙視我,我不如你”,在這樣的關係中,不會得到尊重,自然得不到愛。

當付出是為了討好時,討來的就不是愛。

這裡,我們還要知道,真正的親密關係是需要雙方的真實,也就是說,愛,需要彼此坦誠相待,而討好那一方,是在壓抑自己的真實想法。

寫在最後:

付出才能得到愛,這是在通常意義上的理解,但像上述的“付出”,是很難得到愛的,因為那是一種不健康的付出。

健康的付出,才能得到愛。

那麼,什麼才是健康的付出呢?

答案是,付出中沒有誇大、沒有強迫,也沒有委屈。

也就是說,健康付出,是在構建一種深度關係,關係中的兩個人是舒服自在的,這也是一種滋養型關係。

在滋養型的關係中,需要雙方都能尊重彼此的需求,沒有強加、控制,更沒有言過其實,這樣的關係才會產生愛。

希望我們都能在滋養型關係中付出,並得到愛。

本文完

7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老公跟別人組“臨時夫妻”三年給人花了八萬塊!我能原諒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