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悲傷輔導專家愛倫.沃福特博士說:「我們每個人都擁有悲傷的權利。」
前因:
最好的朋友2020年全部的精力都在備戰研究生考試,面臨愈來愈近的考試,生活中又充斥著學校實習、家庭瑣事、老師批評、他人質疑等各種事情,臨近半夜看到ta發的一條動態,一個“導火索”點燃了所有糟糕的情緒。
親愛的朋友,很抱歉沒能在你需要的時候及時出現。最近的你有很多很多的不容易,考研已然是一場艱難的馬拉松,稀稀拉拉加油聲也就罷了,還總有人拖著不讓你前進,聽起來確實太難受了,那些沿路不斷飛進來打擊的聲音,真是太讓人糟心了!
我想說的是,如果覺得特別不容易,不用忍著啊,那些悲傷啊憤怒啊,如果不表達出來,你就會向內去傷害自己了。
我們需要注意的只是情緒的表達方式,需要處理的是對於情緒的情緒,比如擔心我要不要哭,我能不能哭,比如焦慮著自己的焦慮一直處理不好……
情緒本身存在著,是為了保護你自己吶,那些所謂的負面情緒,也都有它們存在的意義,它們意味著你的需要,你的期待,意味著你當下需要停下擁抱自己的狀態……
那我們就一起停一停,等一等,慢慢來~
我,或是其他的朋友,可能不會一直一直都能主動看到你的需要,也可能在你找我們的時候,我們會有些忙碌。
可是我想讓你知道的是,永遠不要覺得找我們是一種打擾,我這裡的大門永遠為你敞開,雖然可能有時候我出去串門了不在家,但我在的時候,我這裡會一直給你留一個空間,一個安全的可以讓你做你自己的空間,一個你可以悲傷、可以憤怒、可以大笑、可以小孩子氣的空間。
成長的路總是步步危機,好的人壞的人,好的事壞的事,猝不及防。成長的路就是不斷哀傷的路,不斷跟過去道別、哀悼過去的路。別怕,哪有什麼脆弱的你,那是勇敢面對情緒充分哀傷的你,最真實的你啊。
可以勇敢哭出來的你,真美呀!
悲傷存在的權利當下這個時代,大家好像都崇尚要變得堅強,「眼淚」常被等同於「弱者」。所以我們常有意無意地壓抑自己的哀傷,快速跳過哀傷,彷彿只要看不見就可以沒有哀傷。
想起那個陪客戶應酬喝多了酒在地鐵站嚎啕大哭的人,想起脫產考研每天懷疑自己焦慮失眠的人,想起一單接一單不敢停歇的外賣小哥等紅燈超了時,還要低頭哈腰地道歉,想起在農村老家的車站送別孫子、孫女的老人,那佝僂的背影和說不出口的捨不得……
大千世界裡平凡的我們,有著太多太多的不容易,即使這樣,我們還不斷告訴自己:“堅強!”昂著頭不認輸的自己,真的很了不起。但是,偶爾撐不住/忍不住哭出來的你,也一樣很美麗!
事實上,人生就是不斷失去、不斷哀悼的過程,如果我們一直壓迫、忽視悲傷,將會導致身心頻頻出現問題。
我期待並鼓勵我們這個社會,提供一個更安全的空間,讓他人,更是讓自己去主動經歷悲傷,揭露、表達和整合之後,我們將會帶著重生的能量繼續活著。
如果你正在面對著悲傷,或當你覺得被悲傷卡住了的時候,不妨將下面這幾句話好好讀幾遍,也許你會對悲傷有更加坦然的心態。
1.我可以有自己獨特的失落感。
2.我可以隨時自由地表達悲傷的感受。
3.我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表達悲傷。
4.我可以請求協助。
5.我可以對生活瑣事感到厭煩。
6.我可以有突發的情緒。
7.我可以藉助信仰處理悲傷。
8.我可以探尋失落事件帶給我的疑惑。
9.我可以思念或說出我懷念的人或事。
10.我可以在療愈歷程中帶著悲傷成長。
參考書:馮以量《允許悲傷:最溫柔的療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