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是容易因為糾結於一件事情,因為一件事沒有做好就給自己負面的評價,並且很容易整個人長期處於某種低落的情緒。
之前我在寫一篇關於疫情的推文時,因為不認真在寫一個例子時,寫錯了,明明人家是一名男醫生,可我寫成了女醫生。
事後再看,其實是很小的一件事情,但是當時情緒複雜,覺得這是天大的麻煩。其實除了自己,根本沒有太多人在乎這件事。
今天讀丁品森先生的《樂為寫匠》,他裡面也講到了一個例子。
他剛剛畢業回到母校教語文,前兩堂課都進行地非常好。第三堂課,校長來聽他的課,本來他準備的挺好的,學生們也很配合。
但是講到一半的時候,有位同學提出問題,問他“悔”的意思。
他解釋了是詆譭的意思,為了顯得自己肚子裡還有點東西,進一步解釋,說故意說人壞話,惡意對人進行攻擊,雅一點說是“詆譭”,白一點說是“誹謗”。並將誹謗二字工工整整寫在了黑板上。
卻看到校長臉上陰雲密佈。
課後覆盤,才發現自己把誹字讀成了“pai”。
這件事對他影響也很大。
不過幸運的是,當他把這件事告訴他原來的班主任。
班主任除了告訴他以後要更加謙虛謹慎,認真踏實以外,還告訴他,校長不會因為一字讀錯就把他一棍子打死,要他一定要振作精神,千萬不要灰溜溜的從此抬不起頭。
而校長也果然並沒有因此對他冷眼相待,相反對他的課程給了很多肯定,也熱情地指出了一些問題。
所以這件事告訴我們,我們在遇到一些事情時,也不要總盯著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要去客觀評價自己。
更不要因為做錯了一些事情,就一棍子把自己打死,讓自己從此抬不起頭,別人怎麼做不重要,但是如果自己這麼做,才是真的完了。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