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和爸媽的愛讓我們在並不富裕的童年裡獲得了最豐裕的滿足,長大後遇到任何事情都會保持自己在情感上的穩定和樂觀,知道在漫漫人生路上要自己呵護自己,因為我們是奶奶和爸媽捧在手心裡疼愛的人啊!
童書媽媽幸福讀寫社
撰文丨默之雪 編輯丨小小
欄目丨幸福讀寫社 值班編輯丨晴山
幸福讀寫社,因為寫出人生的苦難、掙扎、高光和暗部,因而寫出活在這珍貴人間的幸福。
投稿或投故事,請傳送至[email protected]
夜靜悄悄地,我迷迷糊糊喊著:“奶奶,我的金元寶還沒疊完呀,嗚嗚嗚…...春晚馬上就要開始了呀”,被老公推醒,原來是做夢,夢到了和奶奶一起忙活除夕夜的場景。我望著天花板喃喃自語:大連第三次爆發疫情,這個春節恐怕又沒辦法回山東過年了。再一次爽約老爸的年夜飯,一滴眼淚滑進嘴角......
記憶中,剛進臘月我們家就在奶奶的帶領下開始準備年夜飯。除夕夜飯桌上必有的三道傳統菜餚:自制香腸、豬蹄凍和雞肉凍,從選料到製作經常要折騰到很晚,我總是一邊寫作業一邊抱怨他們:“你們累不累呀,大冷天的簡單弄弄得了,累的腰痠背痛還得讓我給捶背,幹嘛那麼辛苦!”
奶奶總是笑呵呵地摸摸我的頭說:“小饞貓!做出來後,明明你吃得最多”。爺爺不到四十歲就因病去世了,奶奶一人辛苦拉扯五個孩子長大成家。生活雖然艱辛,勤勞善良又開朗的奶奶卻始終樂觀豁達地將每天的日子努力過好。
因為爸爸是長子,奶奶一直和我們住。奶奶、爸爸媽媽、再加上我和雙胞胎弟弟,一家六口也算是一個大家庭了。在奶奶的悉心指導下,媽媽承接了山東濰坊昌樂縣所有的地方傳統和風俗禮儀。
除夕夜的準備是一年中最為重要的大事件。臘月裡,老家每隔五天就會有一個大集市,每個大集都有固定的採購品類。一大早,爸爸媽媽就會遵循奶奶的指示去採購各種新鮮食材。每次看他們盤算著還有幾個大集、要做什麼計劃的認真勁兒我都啞然失笑。
第一道傳統美食是自制香腸。灌製香腸的肉要選擇肥瘦相間的上等豬肉和腸衣,一定要起早趕集才能買到新鮮的。早些年,奶奶都是自己在家灌腸,往往手凍得冰冷紅腫,因為長時間彎腰,整個身體都是麻木的。這些年有了代加工的店鋪,在媽媽強烈要求下奶奶才勉強同意用機器灌腸了——但是原材料和香料必須自己準備,確保香腸永遠是自家那個味道。
臘腸風乾晾曬後,爸爸會在除夕前幾天的一個晚上煮香腸。廚房裡的香氣一波波地傳出來,我們仨每次都忍不住地讓老爸切一小塊解饞。其實,剛蒸熟的臘腸味道並不好,二次晾曬幾天後的肉腸配在小米粥裡,或者夾在熱乎乎的饅頭片裡味道最好,每一口都鹹香無比,好吃到停不下來!
第二道菜是豬蹄凍。它的特別之處在於功夫:豬蹄子脫毛後要浸泡2-3天,用小火連續熬製七八個小時。這樣做出來的豬蹄凍晶瑩剔透、彈力十足、沒有任何腥味,裡面還會吃到噶滴噶滴的豬蹄筋。
最有意思的是製作豬蹄凍的過程。首先,老爸用火勾給新買來的大白豬蹄子燙毛,豬蹄滋啦滋啦冒煙,我看得心驚肉跳卻每次都要自告奮勇幫忙。入鍋開煮前,我們姐弟仨負責“豬毛掃射”,遇到漏網之毛就一根一根直接手動拔出,確保將來吃成品的時候不會遇到可疑之物。
除夕前的另一個晚上,爸爸在院子裡架起大鍋,開始熬製了。豬蹄熬到一定程度後要手撕去骨,媽媽總是會在燉爛的時候挑出比較肥的幾隻豬蹄給我們仨啃。不需要新增任何佐料,煮到骨肉分離的豬蹄子啃起來就非常香。後來我們仨上高中住校了,每逢年底都強烈要求一定要等到我們放寒假回家再做豬蹄凍!
最後一道菜是雞肉凍。它還有一個名字:“雞渣”,不知道為何這麼美味的料理取了這樣一個名字。這道美食每年冬天我們都要做兩三次,一直吃到春暖花開化凍為止。起初是奶奶掌勺,後來媽媽接棒製作,這幾年竟然都變成爸爸主力做。不過味道仍是三十多年如一日地相同和美味,這是一直讓我十分詫異的。
做雞肉凍最重要的環節就是去集市上買雞。奶奶會親自出馬,她說根據大公雞的雞爪就可以判斷出它是否是散養、吃的是飼料還是蟲子等等。總之,連續兩三個集市奶奶都會持續關注有沒有好的大公雞。最後她總會抱回來三四隻,媽媽負責燒開熱水,爸爸負責殺雞,我們仨負責給雞拔毛,一番折騰後,活潑可愛的大公雞就變成光溜溜的大白條啦。
整隻雞在鍋裡煮好後,媽媽把雞撈出來,用手把肉全部撕成小塊,放入大量香菜梗和醃製好的黃瓜片以及各種大料,最後再把雞湯倒回來攪拌均勻後放在室外冷凍。第二天掀開蓋子就可以挖出來吃了。
勁道美味的雞肉凍灑在麵條上,慢慢化出雞湯,既可以給麵條降溫又可以增香,一碗香噴噴的雞湯麵會讓人一早上都充滿強烈的幸福感。經常是,不到除夕夜一盆雞肉凍就吃光光了,老爸就會再加急趕製一盆,用奶奶的話說,“年夜飯的餐桌上這三道料理缺一不可”,這是我們的老傳統了!
離開家鄉,上了大學,我認識了其他省份的小夥伴後才發現,山東人過年的情結和儀式感要比全國其他地方都深刻而又隆重。從記事開始到嫁作他人婦為止,每一年的除夕夜,我們家都是在一片忙亂中迎來新的一年。
除夕夜,除了已經準備好的這三道菜,包餃子的場面也是頗為壯觀。爸爸負責剁餡,奶奶負責擀皮,媽媽負責包,我們仨負責按劑子。山東人是要吃餃子吃到年初五,家裡要包很多很多的餃子。看著一蓋墊一蓋墊的餃子堆滿廚房,小時候的我總是很感慨,為啥春節要有這麼多習俗呀......
上午貼春聯,下午包餃子,傍晚還要疊上百個金元寶銀元寶等著晚上12點放鞭炮燒紙錢用。經常是到了晚上八點春晚開始,我們還沒做完除夕夜的準備工作,這時候奶奶就會說:“你們去看電視吧,剩下的交給奶奶”。
後來,我們長大了,我建議爸媽在除夕夜之前把該準備的準備好,該省略的就省略,當天悠哉地迎接新年。結果,奶奶一票否決,告訴我:“很多事情就是要在那個時候去做,傳統習俗就是這樣一代代傳下來的,忙忙活活勤勤懇懇喜迎新一年的人家才會被神靈眷顧,永遠家人平安,順心和睦。”
奶奶去世後,媽媽接過奶奶的指揮棒繼續承接新年的傳統風俗。三十幾年來,冬天一到,爸媽就開始準備這些料理。我們仨上班成家後紛紛離家去往別的省份,幾乎都是除夕夜前一兩天才能到家,製作過程已經完全不能參與。爸媽也都儘量提前做好很多除夕夜的準備工作,早早做好各種美食等著盼著我們回家去吃。
後來我的建議不知不覺被採納了,但原因不是他們覺得繁瑣,而是覺得我們回家就住三五天,他們不希望我們勞累,希望我們依舊可以像小時候在家一樣,每時每刻都可以吃到過年的傳統料理。
奶奶和爸媽的愛讓我們在並不富裕的童年裡獲得了最豐裕的滿足,長大後遇到任何事情都會保持自己在情感上的穩定和樂觀,漫漫人生路上總會知道要呵護自己,因為我們是奶奶爸媽捧在手心裡疼愛的人。
隨著自己年齡的增長,我也慢慢體會到,那些看似繁文縟節的傳統風俗背後也許才是整個社會家風國風的起點。愛自己的家鄉和家人,才會擁有愛生活愛別人的力量,家鄉的味道和美食就是承載我們內心最柔情最溫暖的回憶。
又是一年新春到,也許因為疫情我們要響應國家號召,儘量留在自己工作的城市度過春節,沒有辦法回到山東在爸媽面前狼吞虎嚥吃他們準備的除夕大餐了,但是隔著螢幕也要大聲轉達對他們的愛和想念。
等到春暖花開,我一定要開心把家還。
童書媽媽成人寫作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