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最近迷上了一本心理學的書——《當良知沉睡》。這本書由從業20多年的心理學家瑪莎斯托特所著。作者從他接手的幾百個心理諮詢案例中,總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資訊。

這本書中有很多哲學家、神學家探尋已久的話題,比如:良知是什麼?究竟是做一個利己的惡人還是一個善良的社會人?善惡由遺傳決定多少?

作者在各式各樣的案例中發現了一類人的共性——也就是反社會人格者的共性,以及十分實用的:如何識別反社會人格者?讓我驚訝的是,原來我對”反社會人格者“這個詞彙的本意完全理解錯了。

讀完這本書,我對很多事情有了新的認識。比如:

為什麼勞榮枝殘害多人生命,而她身邊的人卻認為她很迷人?為什麼勞榮枝自己還能辯護自己很熱愛生命?

為什麼重男輕女的奶奶能把自己的兩個孫女推進糞坑致死,而自己假模假樣得跳河尋死,孩子的父母竟然還原諒了這個老人?

為什麼ZS代孕棄養,卻依然有少部分粉絲維護她?

來找作者進行過心理諮詢的人都不是反社會人格者本人,而是他們的受害者。裡面有一些案例完全和我們的日常生活無差別,這就更讓這本書有意義了。

文章有點長,我儘量分段、加黑。

01良知是什麼

良知看不見、摸不著、躲不掉。

為了探尋這個答案,書中先舉了一個例子:律師喬養了一直狗,這隻狗是他長大以後脫離父母以後自己養的。有一天,喬趕時間參加一個非常重要的會議,他為這個會議準備了很久,關乎他的職業發展。會後緊接著是趕飛機出差,這個出差比會議還要重要。出門倉促之間,喬忘記給狗留狗糧和水。他在半路想到這點。他沒有可以委託的人,這時候喬如何選擇?

喬最終打通電話告知不能參加會議了,並掉轉車頭,回家給狗狗準備了狗糧和水。我們對此會心一笑。

對於良知的認識,經歷了三個階段。

神學家認為,關於善惡的絕對知識是真理,而這個真理是由上帝賜予人類的。神學家認為每個人天生都知道這個絕對真理,而不良行為是由錯誤的思考導致的,而不是缺乏良知。如果喬沒有回去給狗留下狗糧和水,寧願狗在他出差期間餓死,神學家認為是因為某些原因(比如心智失常、早年成長背景等)讓喬喪失了理性,而不是良知。

隨著無神論的出現,科學對良知的認識出現了新的認知。

一種是弗洛伊德著名的本我、自我、超我的概念。弗洛伊德幾乎用性解釋一切,他認為超我的內化權威和兒童小時候抵擋”戀父(戀母)情節“有關,超我是一系列自我之外的“不可以”的規範。超我規範是建立在畏懼基礎之上的。從他的理論上看,喬的良知是因為喬想到小時候父親拒絕他養狗,並告誡他養狗是需要負責任的。

而後來良知心理學給出的答案是:良知是一種有情感依附的義務感。喬決定回去給狗留下狗糧,因為喬愛他的狗。良知會推動我們關心別人,自發的做出或大或小的善舉。同時,良知心理學承認:並非人人都有良知。

02反社會人格者是窮兇極惡的罪犯那種嗎

心理學上對反社會人格者的定義比我們大部分人想的要嚴格的多。

大部分人認為殺人狂魔這種級別的才稱得上反社會人格者。而心理學家對反社會人格者的定義更接近本質:良知是一種有情感依附的義務感,缺乏或者沒有良知的人就叫做反社會人格者。

反社會人格者無關乎一個人的社會角色、地位,也無關乎他們造成了多大的惡劣影響,但是他們有共性:他們沒有愛別人的能力,他們缺乏道德規範,他們生存的意義只是為了讓自己“贏”,他們耗盡一生在人際遊戲上,耗費在為了控制而控制上。

書中有很多典型的反社會人格者案例,下面摘取幾個,多少描述都不如具體的例子。

超級斯基普

斯基普是一個外表迷人,智商超群的反社會人格者。他的家庭基礎很好,在他是兒童時期,父母帶他去別墅度假。他在那裡玩起了殺青蛙的遊戲,刨膛開肚都不能滿足他,他收買了別的孩子給他買了鞭炮,把鞭炮放進青蛙嘴裡炸開青蛙。血肉模糊還不足以滿足他,他還設技騙來妹妹觀看,從妹妹的驚慌失措中獲得快感。

在斯基普的家人眼裡看斯基普就是一個怪胎。但是斯基普非常善於偽裝,他的女性緣很好,常常有約會。後來還娶了億萬富翁的獨生女,在他結婚前,他的媽媽跟他確認“你真的要結婚嗎?(你真的要毀掉別人嗎?)”,斯基普回答母親:“除了你們知道,別人都不會知道”。斯基普利用他的老婆孩子偽裝成了一個好人。

他在商業領域善於使用手段,很快成為影響力很強的成功人士。當他成為總裁的時候,有一次他想強迫女助理,女助理反抗,斯基普扭斷了她的胳膊。那時候他已經位居高位,公司不得不顧及他商業上的影響,一次次得為他處理爛事。斯基普毫無負罪感,他認為女助理胳膊斷了,那是因為誰讓她反抗了?

無聊的郵票偷竊者

郵票偷竊者沒有斯基普的高智商和迷人外表,他做不了特別嚴重的缺德的事,比如不能搶銀行,他半夜遷入郵局偷郵票。然後第二天坐在郵局附近觀看工作人員發現失竊後的驚慌失措。他用這種粗糙的方式實現控制他人。

多琳“醫生”

多琳“醫生”是一個外表美麗的女“醫生”。醫生之所以帶引號,是因為她在學歷上造了假,色誘了有權威的兩個人為她寫了推薦信,原本她是學士學位,愣拿到博士學位。後來在一家醫院工作了6年,並和主任有染。

除去學歷造假,多琳的反社會人格特點在現實生活中你也許就見到過。她是典型的垂涎型反社會人格者。

多琳和傑姬同是一家醫院的博士。作為同齡人,傑姬和多琳一樣漂亮,然而傑姬在34歲就獲得了“年度最佳導師獎”,這讓多琳不能接受。

傑姬有一位VIP患者,是某重要人物的侄子。他有強烈的被破害臆想症,傑姬作為專業的心理醫生獲得了這個病人的信任,經過多次心理治療,這位病人的病情大為好轉,並準備出院。

而多琳作為行政助手,竟然利用病人的臆想症,謊稱傑姬沒有對他說實話,實際上他的病情更嚴重了,並把他移到需要上鎖的重症患者病房。病人聽到這些陷入沉思,多琳賭定病人一定不會說出去,他和傑姬的信任已經被破壞了。

多琳這樣做只是想讓大家認為:你瞧,傑姬也有處理不了的病情,她沒有那麼優秀。然而讓人欣慰的是,病人最終對傑姬坦白了這一次交流,而更為讓人欣慰的是傑姬相信了自己的病人。

傑姬去找主任,主任卻認為傑姬一定是在治療病人過程中一樣得了臆想症。傑姬在交談中感覺到了多琳和主任之間不可告人的秘密,但是傑姬感到無能為力,多琳這一手十分高明。

然而讓人高興的是,與此同時,多琳被以前的患者揭發了,起底了她的假文憑。揭發多琳的人是一名曾經的患者的丈夫,他發現他老婆的病情是從接受多琳的心理諮詢之間的幾年加重的,然後才調查了多琳。

多琳不惜犧牲病人的健康,來剝奪她嫉妒的人的所得,包含榮譽和幸福。她的目的不是佔有,而是破壞!

這個人物與反社會人格者十分貼合的還有她的偽裝。對不是她的嫉妒目標的人,包括她表面對傑姬,多琳都是十分會裝的。

她不愛狗,但是她覺得遛狗會讓她看起來有愛心,所以她養了狗。她對醫院接待員艾薇特別友善有禮,因為艾薇會發自內心得說:“多琳真是世界上最好心的人啊”。她玩弄了傑姬的VIP病人之後還去艾薇跟前演戲,流著同情的眼淚。艾薇勸她回家休息一下,跟她的狗狗寶貝抱一抱。而實際上多琳煩死了她的狗,要不是因為很貴,她都想安樂死那條狗。

懶惰的無賴洛克

洛克唯一追求就是什麼都不做,然後還有人養著他。在他35歲+以後狗屎運撞上了一個大齡未婚女教授。女教授有自己的房子,而且還有游泳池。這個無賴抓住了船票,住進了女教授的房子,泡進了游泳池。

沒多久女教授和他有了孩子。這個無賴依然天天泡游泳池,什麼都不做。保姆對女教授說:這個人怎麼這麼奇怪?他都沒有看過一眼自己的孩子!女教授只好對保姆說:你只好假設他正在遭遇非常痛苦的事情無法自拔,這樣你就好接受一點。

但是無賴的本性越來越明顯,後來洛克對女教授也都是都不看一眼了。他就泡游泳池、曬太陽、撈水裡的樹葉子。女教授在自己家住客房足足一年多。後來女教授忍無可忍和他離婚,這個無賴沒臉沒皮的,在她家附近租破舊的房子,一有機會就要進女教授的房子,趕都趕不走,繼續泡她的游泳池。他還試圖聯絡自己的兒子,讓兒子覺得他可憐。

後來女教授搬去了離他2400公里的地方,終於擺脫了無賴。

暗中操控妻子的丈夫(這個案例是一個影視作品《煤氣燈下》)

這一個案例中女主嫁給一個外貌英俊的男人,而這個丈夫毫無理由的操控、玩弄他的新婚妻子。他在妻子下樓的時候故意製造燈忽明忽暗的場景,或者製造閣樓上的聲響,而她妻子的母親是從這裡過世的。

丈夫以此迷惑妻子,讓妻子懷疑自己的認知。他沒有拿刀殺人,也沒有虐待人,表面還對妻子很好,但是他就是這樣操縱一個人的認知,讓她對自己產生懷疑。

斯基普要贏的是權利、金錢和美色;郵票偷竊者要贏的是給別人製造麻煩中獲得快感;多莉要贏的是破壞別人幸福;無賴洛克要贏的是不勞而獲;而操控妻子的丈夫要贏的是對別人的操控玩弄。

03反社會人格者的共性

沒有愛的能力。

反社會人格者對情感的感受和有良知的人完全不一樣。在一項測試中,研究人員發現:反社會人格者的大腦對情感相關詞彙的反應與有良知的人完全不同,反社會人格者在聽到“愛”、“關心”等詞彙時,大腦活躍的部位是負責邏輯的部分。

愛對他們來說是體會不到的概念。

不存在內在懲罰機制,無罪感。

有良知的人都自帶內在懲罰機制,如果傷害了別人,有良知的人會感到愧疚。而反社會人格者不會。甚至在沒有被人發現的機會殺了人,他們都不會感到恐慌,他們只會感到自己贏了。

他們做的壞事敗露,通常反社會人格者有兩種反應。一種是暴怒,以此繼續試圖掩飾;一種是掩飾不下去以後的“鱷魚的眼淚”。

善於偽裝,善於裝可憐。

反社會人格者很會展示個人魅力,他們是天生的演技派。

最要命的是他們永遠不知道自己沒有良知。

有良知的人總是不能確定自己是不是一個好人,而反社會人格者從來不會懷疑。

04為什麼反社會人格者隱藏的這麼好

看了那些反社會人格者的例子,你也許不會再認為反社會人格者填滿了監獄。在罪犯中,反社會人格者只佔20%,剩餘的罪犯都有良知,他們通常是受社會負能量影響或者激情犯罪等案例,這一部分罪犯其實事後是有罪惡感的。

大部分反社會人格者都安安靜靜的在有良知的人身邊。據統計,每25個人裡面差不多就有1個反社會人格者。別慌,這是全球平均資料。在中國臺灣測試的資料是千分之三。

為什麼反社會人格者安全的潛伏在有良知的人身邊而不容易被察覺?這個問題的答案和我們遭遇到反社會人格者時產生的情感以及思考過程有著很大的關聯。有良知的人是不會輕易的相信對方沒有良知。

我們首先會不斷的懷疑自己,“我是不是想象出來的或者誇大了?”,或者我們會主動給對方找理由,“他一定有特殊的原因這樣做”,“一定是因為他的遭遇”,“他只是沒有接受過教育”,“他只是同理心少了點”,“他只是懶”,我們甚至還會將罪責歸在自己身上。

我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反應?因為反社會人格者有他可怕的招數。他們善於玩弄有良知的人,他們偽裝、耍手段、裝可憐。而且他們很精明,你也許發現不了他,而他卻早已經發現誰正派,誰容易受騙。

05反社會人格者是怎麼產生的?如何識別反社會人格者?

到了善惡是天生的、還是後天的話題。

科學家對3000多名雙胞胎進行了多年的跟蹤研究,他們發現反社會人格有35%——50%的部分是遺傳的。這個資料還挺驚人的,也就是說後天教育、社會環境有一半的機率扭轉反社會人格,同樣也有一半的機率構成反社會人格者。

值得欣慰的是,世界上96%的人還是有良知的。

如何識別反社會人格者?答案非常讓人不安:日久見人心。

然而,本書作者聽病人訴說自己被反社會人格者侵害、毀掉生活的故事將近25年,他還是給出了一個讓人大吃一驚的建議:最可靠的特徵是“裝可憐”。

在判斷什麼人值得信任的時候請牢記,如果一個人一直在作惡,或者極端惡劣,但卻總在你面前裝出一副可憐相來博得同情,這就是向你發出的警示訊號:他極有可能就是沒有良知的人。

雖然他不見得是殺人狂,甚至一點不暴力,但你不應該跟他交朋友,跟他有生意上的往來,請他幫你照看孩子或者跟他結婚。

除此之外,作者還給出了非常實用的建議:事不過三。如果一個人有兩次行為打破道德規範侵犯你,請不要再相信他。

06為什麼選擇做有良知的人

沒有良知的人看起來總是比有良知的人更容易成功,他們無視道德規範,恬不知恥,他們操控他人,實現自己的目的。那麼到底是做利己的沒有良知的人,還是選擇做有良知的人?大部分人,即便不知道原因,還是願意選擇做有良知的人。

作者在這個問題上給了很有力量的原因。

其一,全世界反社會人格者大都沒有好下場。

有良知的人有能力去愛,有能力以更高的價值駕馭自己的生活;而反社會人格者即便有權有勢也不幸福,他們很空虛。希特勒一生都在懷疑自己有癌症,吃了一輩子藥,最終開槍打死自己。超級斯基普雖然輕率的認為自己無懈可擊,他最終被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調查。

即便反社會人格者不曾獲得多大的成就,即便碌碌無為,他們的下場也不好。多琳打壓有魅力的女病人、實習生、以及比自己有能力的醫生,最終還是被人揭發;洛克最終失去了好吃懶做的條件。

還有一個原因你可能會覺得很搞笑:因為沒有良知的人很無聊

反社會人格者沒有能力在愛中獲得能量,他們需要不停得渴望其他刺激,他們只有在支配別人的時候才能獲得足夠的刺激,為了尋求刺激,他們越玩越大,但是他們依然不能擺脫無聊的痛苦。

07回到最初的熱點問題

為什麼勞榮枝殘害多人生命,而她身邊的人卻認為她很迷人?為什麼勞榮枝自己還能辯護自己很熱愛生命?

那些勞榮枝身邊認為她很迷人的人,只不過是多琳身邊的艾薇。他們好被欺騙,在勞榮枝眼裡,他們的價值就是粉飾自己。而勞榮枝殺了這麼多人還聲稱自己很熱愛生命,她其實沒有撒謊,這是反社會人格者特有的,他們永遠覺得自己很好。

你還相信鱷魚的眼淚嗎?

為什麼重男輕女的奶奶能把自己的兩個孫女推進糞坑致死,而自己假模假樣得跳河尋死,孩子的父母竟然還原諒了這個老人?

因為這個老人沒有良知,但是她是家裡的權威,權威可以矇蔽良知。在書中提到的著名的電擊人實驗中,心理學家發現,良知是可以被矇蔽的。當反社會人格者當權,只有極少數的有良知的人能堅持信念。

為什麼ZS代孕棄養,卻依然有少部分粉絲維護她?

因為有的人看不到代孕背後的對弱者的剝奪,因為他們習慣性的為ZS找了理由,“她不是這個意思”,“她只是被出軌了,一時不知道怎麼做”,或者其中還有反社會人格者。

想想鄭爽以前的熱點,想想事不過三的建議。

08最後的思考

在學校、社群、單位、家庭周邊,你遇到過反社會人格者嗎?如果有,希望他永遠沒有機會傷害到你和你的家人。

12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過年前突擊找物件和約個好阿姨,到底哪個更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