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微博上曾有一句很火的話:

你的水平,是你最常接觸的5個人的平均值。

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環境對於一個人的影響,不僅僅是潛移默化的,更是由量變到質變的。

常說和優秀的人在一起很重要,因為和優秀的人在相處一起,受其積極、樂觀的人生觀影響,自己也逐漸變成這樣的人。所以,和優秀的人在一起,真的很重要!

優秀的人一般都有哪些好習慣?是閱讀。查理•芒格曾說:我這輩子遇到的聰明人(來自各行各業的聰明人)沒有不每天閱讀的,沒有,一個都沒有。

在《所有的人生都在答案裡》這本人物傳記裡,敘述著21位優秀女性的人生傳奇,每個人都有她的獨特之處,都有她們可以隨時披掛起來的鎧甲,以及讓她們瞬間落淚的軟肋。從中不難發現她們都有著幾個共同點,愛好讀書,內心無比堅定,而且不會給人生設限,在從生的旅途上不斷成長。如楊絳先生所說,人要成長,必有原因,背後的努力與積累一定數倍於普通人。所以,關鍵還在於自己。

我們從上學時開始,老師就孜孜不倦地教授我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在生活裡,我們每個人的成長軌跡多不一樣,隨著年齡的增長,每個人的愛好和習慣也會發生變化,但養成閱讀習慣的人,會更優秀。

曾在網上看到一問題說:大量閱讀的好處有哪些?一個高讚的回答說:

1.可以使我們增長見識,不出門,便可知天下事.

2.可提高我們的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

3.可以使我們變得有修養.

4.可以使我們找到好工作.

5.可以使我們在競爭激烈的社會立於不敗之地.

......

在楊絳先生那一篇,感受特別深刻的是那一段她和父親的對話:

楊絳先生的父親有一次問楊絳:

“阿季,三天不讓你看書,你怎麼樣?”

她說:“不好過。”

“一星期不讓你看書呢?”

她說:“一星期都白活了。”

我時常思考,所謂高手,就是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吧。我在群裡曾分享說,我們的起跑線都是一樣的,但能否一路同行,取決於你的意志力,亦如古語所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哲學上反映的是原因和結果的關係。所以很多朋友能一起走到很久很久的,大多因為我們的三觀和處事上都是相似。

近年來的閱讀習慣發生了很多細微的變化,會利用碎片化的時候去聽書和增加思考,在通勤的路上汲取了很多不同的知識,當然,每天都會有固定的閱讀時間,一邊閱讀同時,一邊做好摘抄,或寫寫小文已經成為了一種生活習慣。白巖松曾說:為什麼要提倡各位讀書?因為你們要相信前方有一個更好的你自己在等著你。在這個世界上,我還沒有看到什麼能比讀書,是成本最低,收效最大的投資。

在浩瀚如海的書籍裡,擇其善者而從之,適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還記得去年麥家在現場分享時說,讀書也是一個丟書的過程,一本書若實在看不下去,不用再勉強自己,等讀到一本自己真正看進去的時候,這本書的價值才會更有意義,而不是讓書只是書而已。

我們都知道每個年齡階段閱讀的感受都不一樣,每一段的感受都不一樣,當然,自己的觸動也會不一樣。還記得蔣勳說,不同年齡讀《紅樓夢》,對角色的理解也不同:十幾歲時喜歡的人物,到了二十幾歲會不喜歡;而十幾歲時非常討厭和覺得不堪的人物,年齡越大,越多了幾分同情,感覺挺可悲的,比如賈瑞與薛蟠。我從中也明白,書不是讀一遍就能讀懂或深諳其意,好書需要常讀,也許當時不懂,不明白,不理解的書,再過個10個、20年後重新閱讀,也許我們已經從中經歷過了那種時刻。我還記得慶山曾說:閱讀需要心性與理解力同步,這樣才能看到文字背後的東西。仔細想想還真是如此呀,人生的經歷和閱歷都需要時間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我也常勸戒自己:欲速則不達,驟進祗取亡。

最近看到有一個心得的分享說,就是明明有一本書,我可能20歲的時候就讀過,從頭到尾都讀過,而且我認為我都讀得懂,可是很有可能一二十年之後我再讀這本書,就發現,奇怪為什麼這一段我沒有印象,可是這一段對於我現在的理解來說,它卻是那麼的醍醐灌頂,可是20年前,可能我根本連它的重要性都意識不到,以至於讀完了,我也懂了,可是讀完了,就忘掉了。

這個會忘掉的原因,就是因為它離我們的知識體系很遠,我們的知識體系是,知道它,但是根本不能消化它,扎心當下讀懂了,可是它其實就像青煙一樣就過了,於是也沒有辦法成為我們累積的知識的內容。所以人是非常有趣的,他得要自己成長之後,包含人格的成長,知識的成長,他才有辦法在讀書之中,不斷的有所收穫,每一個人的成長速度,跟方向都不一樣,所以他可能就得不斷的反覆,所以我才會建議大家最好讀有價值的書,因為它才耐得住你不斷的重新回顧,重新汲取。你當時不能夠察覺,可是它其實走在你前面太多,所以你得要自己也走到那,或者是逼近那樣的一個距離之後,你才有辦法看到它的重要性。原來這個地方當時我讀過了,可是現在讀才終於弄明白。這個都是要不斷的努力,所以我們不要把太多時間放在讀一遍就覺得很夠的東西上。

曾看到很多人問,為什麼要讀書?大多數人會告訴我們,讀書可以改變命運。也有人說,不一定改變命運,但會改變一個人的思維方式。還有一個更扎人心的回答是,讀書不是唯一出路,但讀書卻是窮人改變命運的一種好途徑。從各式的回答中,可以總結出,無論生活在哪個階段,我們不僅要讀書,而且不能放棄讀書。

莎士比亞說,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一個人要先成為自己的橄欖樹,才能成為別人的橄欖樹。

共勉。

28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公公不避嫌,老公說我太敏感,最終我選擇了離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