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追一部綜藝《朋友請挺好》,感覺非常治癒。
在節目中,謝娜分享過一段“崩潰”的經歷,那種感覺像極了日常生活中的我,尤其是成為全職媽媽以後的我。
曾經有一段時間,她在工作上是一名主持人,同時做三檔節目,還有一本書在寫;回到家庭中,她是一名媽媽,需要陪伴2個孩子。
然而,讓她崩潰的並不是什麼大事,反而是做不完瑣碎的小事。
她在化妝間化著妝馬上就要錄節目了,就在這樣的碎片間隙,她被同事催拍宣傳影片、被推著確認活動照片、被安排發微博任務...
看上去,這一件件都是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就能快速完成的小事,卻讓謝娜感覺快要爆炸了。
雖然這些小事都不復雜,但是都需要花心思去做。
當下,謝娜就跟何老師表達自己瀕臨崩潰的情緒。
何炅說:“不要被自己的情緒綁架。有時候,其實事兒壓不垮我們,反而是情緒壓垮我們。”
易烊千璽也在節目裡表示,有時候腦子裡不能出現‘我能不能做好’、‘事情能不能做完’等想法,一旦出現這類想法,就是陷入情緒困境的入口。
深以為然。
工作中瑣碎小任務,看似不重要,卻也做不完,完不成的待辦清單,似乎寫著三個大字“效率低”,讓人挫敗不已;
家庭裡家務繁瑣,雖然做不做都能生活,但整理了會心情大好,依然逃不過一秒被娃整成一地雞毛的現實,讓人懷疑人生;
我最近在看一本書《根本停不下來:用心理學戒癮,做一個自律的人》,作者在書裡寫到:
“不要讓自己的想法起作用。
我們要始終記住:想法和情緒、想法和行為之間有很大的差別。有了想法並不意味著必須行動,有時你要做的就是忽略你的想法。
只要不去理會頭腦裡那些想要復發的想法,這些想法就不能對我們造成傷害。”
作者沈家宏是中國心理學會註冊督導師,同時也是精神科副主任醫師、家庭治療師。他長期從事家庭治療與原生家庭動力的研究,擁有30年的心理學戒癮經驗。
在本書中,他融合了4大心理流派知識幫助有癮人群戒掉上癮行為,幫助大家成為一個自律的人。
從這本書中,我不僅瞭解到了我們為何會上癮、如何判斷成癮行為背後的心癮、如何制定專屬於自己的戒癮計劃,從而重獲新生,完成一次自我成長。
我還收穫了一套從心理學層面,剖析和處理情緒內耗問題的。於我而言,這個問題很嚴重到造成我的生活無法正常進行。
作者在書中提到成癮行為具有4個特點:令人愉快、帶來傷害、無法控制、反覆出現。
恰巧,陷入情緒困境的我,也具有這4個特點。因此,某種角度來說,經常陷入情緒困境,也是一種上癮行為。
那今天來分享一下,從這本書中,我學到了3個方法,幫我擺脫出情緒困境。
1 寫日記管理情緒有兩個要點:第一個是要接納所有情緒,要理解情緒本身沒有好壞之分;第二個是要用既不傷害自己又不傷害他人的方式釋放情緒。
那情緒又很複雜,比如憤怒、焦慮、厭惡、抑鬱、內疚、羞恥等,情緒來得時候還可能不止單一一種情緒,有可能是混合多種情緒而來。我們又該怎麼去辨別情緒、如何有的放矢地釋放情緒呢?
這時候就可以採用作者在書中提到的工具——寫日記、成癮行為記錄表。
心理學家透過研究發現,情緒是身體對環境的一種反應,這種反應會對環境起到評估作用,然後提示你如何應對這個環境。因此,情緒由三部分組成:主觀感受、身體反應、應對行為。
那麼,我們採用的第一個工具,就是從這3個緯度來記錄的,其中應對行為就是釋放情緒的行為。
它在本書中叫“渴求日記”(如下圖)。
這個表格只是一個參考,大家根據自己的喜好,可以靈活決定叫什麼日記、以及如何記錄。
舉個例子,當我被家務和孩子困住,不能寫稿子時,我的心理反應是每天做著一些不喜歡的事情,很煩躁;身體反應是我不想做家務了、不想帶孩子了,只想逃避現實,身體不自覺地出現漫無目的地刷手機行為,浪費更多時間後,再進入懊惱的情緒中,如此反覆。
當我記錄下來這個事件後,才會靜下來思考,面對這種情況該如何去應對?
我可以選擇暫停家務,安排孩子看25分鐘電視,我自己拿起書看25分鐘,或者找選題、找素材、寫稿子等,以此來短暫逃離瑣碎的家務。
第二個工具也是一個表格,它在本書中叫“成癮行為記錄表”(如下圖)。
左邊一欄是記錄上癮行為產生的想法,在情緒困境這個問題裡,我們可以記錄情緒產生時的想法。右邊一欄則用來記錄,應對這種消極情緒的積極想法。
比如當我很煩躁、想逃離時,那我應對的積極想法就是看書、陪孩子玩玩具,唯獨不透過刷手機影片來逃離。
作者說,情緒管理就是對情緒帶來的行為進行管理,不需要管理情緒本身。不僅不需要管理情緒本身,甚至恰恰相反,對情緒本身,我們要做的是接納。
因此,用記錄工具來存放&接納情緒想法,讓你自己跳出主觀感受,客觀地觀察自己、覺察情緒,從而管理好情緒帶來的行為。
2 和你信任的人分享你的感覺在謝娜瀕臨崩潰時,她第一時間是跟何炅分享她的感受。
正如作者提到的那樣,當情緒來的時候,不要過度壓抑它,可以跟身邊信任的朋友分享自己的感受。
告訴你信任的朋友或者家人,“我感覺壓力很大”“我現在很焦慮”“我現在很生氣”“我很想哭”......
說出你的消極情緒,也是一種釋放,你會感覺輕鬆一些。
同時,得到朋友的傾聽,會讓你有個間隙得以冷靜;或是得到朋友的寬慰解惑,都能比較好地應對情緒帶來的行為。
3 冥想或祈禱如果身邊沒有人傾聽你的感受,你也可以嘗試透過冥想或者祈禱,來調整自己的內心。
像冥想這類活動,是向內觀察自己,可以有效地幫助你處理消極情緒,減少壓力、焦慮、抑鬱等情緒。
冥想,讓自己的心情趨於平靜,之後再做出應對行為,也會平和很多。
4 後記有句話說,一百個讀者心裡,有一百個哈姆雷特。
的確如此。
《根本停不下來:用心理學戒癮,做一個自律的人》這本書,本是教我們該如何戒掉不知覺毀掉生活的癮,我卻從中學到了該如何處理情緒黑洞問題。
這本教我們自律的書,分享給每一位想過上自律生活的你們,絕對有你意想不到的收穫。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