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思維導圖

解開憂慮之謎

首先要學會下面三個分析問題的基本步驟,並用它們來解決各種不同的困難。

看清事實。

如果我們不能看清事實,就只能在混亂中胡亂摸索。

哥倫比亞大學哥倫比亞學院已故院長認為,人們的憂慮有一大半是因為人們沒有足夠的知識作決定而產生的,他說過:“混亂正是導致憂慮的主要原因。例如,如果我有一個問題必須在下星期二以前解決,那麼在下星期二之前,我絕對不會試著作什麼決定。我將在這段時間裡集中全力去搜集有關這個問題的所有事實。我不會發愁,不會為這個問題而難過,更不會失眠,會全心全意地把所有的事實蒐集來。等快到星期二的時候,我如果已經看清了所有的事實,一般來說,問題也已經得到解決了。”

正如安德烈·馬羅斯說的那樣:“一切和我們的個人慾望相適合的,看來都是真理,而且他一切只會使我們感到憤怒。”怪不得我們會覺得,要得到我們問題的答是如此困難。有兩個方法,能幫助我們看清所有的事實:

在蒐集所有事實資料的時候,我假裝不是在為自己蒐集這些資料,而是在為別人做這事,這樣是我可以保持冷靜而超然的態度,對我們控制自己的情緒也很有幫助。在清查造成自己憂慮的事實時,我有時候還要將自己假設成對方的律師,換句話說,我也要蒐集一些對自己不利的事實,蒐集那些有損我的希望,和一些我並不願意面對的事實。

做完這兩步後,我會把這一邊的和另外一邊的所有事實都寫下來。這是,我通常會發現,真理就在這兩個極端之中。排解憂慮的第一個方法就是看清事實:在沒有以客觀太多蒐集所有的事實之前,不要想著怎樣才能把問題解決掉。

分析事實。

如果你不對事實進行分析和解釋,即使把全世界所有的事實都蒐集起來,也不會對我們有一點幫助。

做出決定然後依照決定行事。

如果在超過某種限度之後,還一直不停地思考問題的話,一定會產生憂慮,造成混亂的情況。當調查和思考過度對我們有害的時候,也就是我們應該下定決心、付諸行動、不再回頭的時候了。

採取以下4個步驟,走出孤獨憂慮的人生的第一步:

很清楚地寫下我們所擔心的是什麼。寫下我們可以怎麼辦。決定該怎麼辦。馬上就照決定去做。

減少生意上50%的憂慮

你不妨一次問你自己以下幾個問題,這是走出孤獨憂慮人生的第二步:

問題是什麼?問題的起因是什麼?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哪些?你建議用哪一種解決方法?

消除思想上的憂慮

有一個定理:一個人不論多麼聰明,都不可能在同一個時間想幾件事情,這是心理學所發現的基本定理之一。

憂慮對你傷害最大的時候,不是在你正忙著工作的時候,而是在你幹完了一天的工作之後。那時,你的想象力會混亂,腦海中就會出現很多荒誕不經的事情,誇大每一個小錯誤。在這個時候,你的思想就像一輛沒有載重的車子,橫衝直撞,摧毀一切,甚至把你自己也撞成碎片。消除憂慮的最好辦法,就是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讓自己一直忙著。

要改掉你憂慮的習慣,就要記住第三步:讓自己不停地忙著。

不要為小事而煩惱

一般來說,我們都能很勇敢地面對生活中的重大危機,可往往會被小事搞得焦頭爛額。如果想要把那些由小事而引起的困擾克服掉的話,只需把看法和重點轉移一下就可以了,也就是說讓你有一個新的、能使你開心的看法。

所以在憂慮毀了你之前,先改掉憂慮的習慣,這就需要我們記住第四點:

不要讓自己因為一些應該拋棄和忘記的小事而憂慮,要記住,生命如此短暫,不要再為小事而煩惱。

不要杞人憂天

“根據平均機率,這種事情不會發生”,就是這樣簡單的一句話,把我90%的憂慮都消除掉了,使我過去20年的生活都過得美好而平靜。

所以,要在憂慮摧毀你以前,先改掉憂慮的習慣,必須遵守第五步:

“讓我們看看以前的記錄,讓我們根據平均率問問自己,現在擔心會發生的事情,可能發生的機率是多少?”

勇於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實

哲學家--威廉·詹姆斯的忠告:要樂於承認事實就是這樣的狀況。能夠接受已經發生的事實,就是能克服隨之而來的任何不幸的第一步。

哥倫比亞大學已故的霍基斯院長,為自己寫了一首打油詩:

天下疾病多,數都數不清,有些可以救,有的難治癒。

如果有希望,就應把藥尋,要是無法治,不如忘乾淨。

快樂的源泉,就是不要為我們的意志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而憂慮。

當我們不再反抗那些不可避免的事實之後,我們就可以節省精力,創造更豐富的生活。

因此,要在憂慮毀了你之前,先改變憂慮的習慣,下面是第六步:對不可避免的事,輕鬆地去承受。

給憂慮設定底線

類似於股市中,給自己設定一個止損線,一旦觸發,及時止損。

在憂慮把你毀掉之前,先改掉憂慮的習慣:

任何時候,當我們想掏錢購買的東西不一定合算的話,讓我們先停下來,問自己下面三個問題:

第一,我現在擔心的問題,和我自己到底有什麼關係?

第二,這件令我憂慮的事情,我應該如何確定“到此為止”的最低限度,然後把它整個忘掉?

第三,我到底應該為這隻“哨子”付多少錢?我所付的是不是已經超過了它的價值?

不要試著去鋸木屑

佛列德·富勒·胥德,有一次他曾為某大學畢業班演講,他問這樣一個問題:“有多少人鋸過木頭?請舉起手。”結果大部分學生都鋸過木頭。然後他又問:“有多少人鋸過木屑?”下面沒有一個人舉手。

胥德先生說:“當然,你們是不可能去鋸木屑的,因為木屑是被鋸下來的。過去的事情也是一樣,當你開始憂慮那些已經做完的和過去的事情的時候,你就等於在鋸木屑。”

在一行白紙上寫完了一橫一豎,即使你再有能耐也不能抹去半行,即使灑盡你的眼淚也不能擦掉一點。

為什麼要把你的眼淚浪費在這上面呢?當然,犯錯和疏忽是我們的不對,但這又怎麼樣呢,誰沒有犯過錯?就連舉世聞名的拿破崙,在他所有重要的戰役中也輸過1/3。也許我們的平均記錄不會比拿破崙差,誰知道呢?何況即使調動所有國王的人馬,也不能挽回半點過去的錯誤。

所以,讓我們記住規則的第八步:不要試著去鋸木屑。

6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新婚之日,1萬1改口費卻成了空包,新娘:“這個婚,不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