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但凡那個年代“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對婚姻的禁錮能鬆弛一點,十八歲的李曉琴是絕對不會嫁給比她大兩歲,卻無一點陽剛之氣的富家少爺馮雲東的。她是富家小姐,卻看不起富家少爺,在她心裡,富家少爺必定是“軟蛋”一枚,無志向,無骨氣,坐享其成,坐吃山空。及至嫁到馮家,嫁給馮雲東,她的心更堅定了她的想法。當一個女人看不起一個男人時,她嫌棄男人的一切,哪怕是男人一句溫存的問候,男人喘出的一口氣。女人就是這樣感情。李曉琴嫌棄了丈夫三年,丈夫無怨無悔地承受了妻子三年鄙視的目光、語氣、神態。而誰又能知道,馮雲東的所作所為,只是為了這個家,為了家人能在亂世中有個安身立命的機會與地方。

民國新婚夫婦

李家與馮家都是闖蕩北平的山東人。李家經營綢緞鋪,馮家開設雜糧店,兩家行業生意雖不同,卻有著同一份老鄉情義。身在異地,同在北平,山東人之間的老鄉情義更深更濃,這讓李家與馮家的長輩從相識極快地進入相知。那個年代的人心純,在異地相遇老鄉,一句話,一個眼神,即可入心,山東人更是如此。李、馮兩家的長輩相知後,為了能讓這份情誼向前邁進一步,聯姻是最佳選擇。無血緣的朋友再好,不如有血緣的親人更親。李家的姑娘李曉琴剛剛降世,與馮雲東的姻緣已經在雙方父母的口頭約定中定下了。待到他們長大,直到時機未成熟前,那份約定如秘密一樣深藏在雙方長輩的心中。

雜糧店

從約定定下的那一刻到兩人走到一起的那一刻,這期間兩家走動雖頻繁,但兩個早已定下姻緣的人兒是絕對不能相見的。兩個人兒雖未相見,但隨著一天天長大,各自的父母也在他們面前明裡暗裡地提到了未來的另一半。李曉琴雖比馮雲東小兩歲,卻更加聰慧機靈。十五歲那年,她心裡已經確定未來的婆家就是離自家不遠的馮家。十七歲的馮雲山似乎沒有將心思放在這上面,因為學業極大地耗費了他的心力。在以前,高居閣樓的富家姑娘往往喜歡胡思亂想,她們由自身想到未來夫君的模樣,婆家的狀況,及對生活的憧憬。高高的閣樓,落寞的身影,縝密的心思,自身的眼界,只能讓她們往這方面想。功名利祿、遠大志向、承襲家業,似乎離女人很遠,並不是女人應該想,應該做的。

民國閨閣中的富家小姐

李曉琴雖也出生富家,但絕沒有過去富家小姐的嬌氣,她更不會心甘情願地羞答答地待在高高的閣樓上。她樂於上學,積極接受新思想,無心繼承家業,卻有著自己的理想。那一年十五歲的她正上初三,侵略者的鐵騎踏入到北平這座千年古城。接受新思想的學生們,永遠是反對侵略者的急先鋒。他們的思想先進,覺悟高,行動快,一場有計劃有組織的反侵略遊行即將舉行。李曉琴的思想、膽氣,在同學心中的地位,對侵略者的激憤,註定她成為了這次活動策劃中重要的一位。然而,就在遊行即將進行的前一天,李曉琴卻被父母禁步在了家中。

日軍進入北平城

李曉琴這幾天反常地早出晚歸,早已引起父親的注意。對於這位李家的獨女,父母將她看得比幾十年辛苦打下的家業還要重視。況且,李曉琴不僅是李家的姑娘,還是馮家未來的媳婦。如果,在這亂世中,女兒出現意外,父母不僅會內疚自責,更對不住馮家。於是,父親派人暗中跟蹤女兒,並摸清了她在外面的一舉一動。父親知道女兒李曉琴的行動後,既佩服女兒的勇氣,又擔心女兒的安危。他不認為在這個時候舉行一場振奮人心的遊行是錯誤的,但他認為這是男孩子的事情,女孩子不應拋頭露面。當他下決心將女兒禁足在家時,心裡不是滋味,他羞愧、自責,羞愧無形中承認了自己亡城奴的身份,自責沒有像女兒那樣的熱血與膽氣。他對侵略者充滿憤怒,但這樣的憤怒並沒有經過勇氣化為實際行動,所以,只能讓自己感到更懦弱。

民國女學生

特殊時期,男人的這種懦弱大多不是為了自己而是怕失去親人。父親愛女兒,那是真心,縱使將這份真心擺在女兒面前,女兒能領情嗎。親人往往並不領情,因為他們的思想並不在一個層面上。李曉琴有熱血,有膽氣,有理想,心中有國家,有民族,而父親的心中首先考慮的是如何在亂世中保護親人與家業。父親自責自己懦弱,兒女埋怨父親懦弱,但誰又懂父親的內心。這場策劃好的遊行活動,也隨著李曉琴被禁足在家,最終不得不取消。李曉琴恨父親膽小如鼠,恨這個家面對侵略者無動於衷,甘願做亡城奴。

父親

她的恨招來了父親的怕,恨得越深,父親越怕。父親並不是怕女兒恨自己,況且他很自責,他怕的是,女兒恨自己,也意味著更恨侵略者,這樣女兒必然會做出更令人難以想象的可怕舉動。父親想著想著,脊背上似滴了一滴涼水,涼意瞬間遍佈全身,直抵心窩,心中一顫,哆嗦了一下。他要阻止女兒,哪怕女兒加倍地恨他,因為他不想失去女兒,女兒是他的全部。從此,他讓女兒失去了接受教育的機會。因為他知道是學校的教育賦予了女兒思想與膽量,在和平的年代,她會任女兒自由發展,但在亂世中,這種思想與膽量卻時刻都能招來殺身之禍。作為父親,他不得不這樣做。

女兒

李曉琴正規的教育程度止步於中學水平,但她的熱血與膽量絲毫未減。她與以前志同道合的同學時常私下裡秘密聯絡,不能明目張膽地舉行遊行示威,她們就塗抹宣傳語,印刷宣傳單。李曉琴雖不能拋頭露面,但可以出主意,提意見,並在資金上,儘自己最大的力量支援這些行動。她們知道這些行動難以對敵人形成直接打擊,但至少可以讓北平的百姓知道,還有人在暗中時刻與侵略者作思想鬥爭。侵略者讓北平的學生學他們的話,念他們的書,聽他們的宣傳。學生們明裡以“考零蛋”作為反抗,暗中則以塗抹宣傳語,印刷宣傳單作為鬥爭。

標語

三年間,當初的同學已經高中畢業,她們的知識無疑要比李曉琴豐富,但思想上,李曉琴並不亞於她們。1939年,十八歲的李曉琴透過同學,知道北平出現一個神秘組織——殺奸團。殺奸團大多由北平高校中集熱血與膽量於一身的學生組成。他們成功暗殺了多位在北平為虎作倀的漢奸,振奮了北平百姓的心,也讓李曉琴對他們佩服至極。李曉琴的父親雖不知殺奸團,卻看到北平的氣氛變得緊張。為了能讓女兒徹底收心,他決定與馮家商議,儘快完成兩個孩子的婚姻大事。

殺奸團英雄成員範旭

此時,馮雲東雖正在上大學,但馮家還是答應了李家。馮雲東,一個麵皮白淨,眉眼端正,心地善良,脾氣極好的男孩。他雖不甚聰明,但極努力,在學業上,他透過自己的努力填補了聰明的缺陷。學習上,他沒讓父母與老師分過心,一直保持著努力的盡頭,毫無鬆懈。生活上,父母的主意就是他的意思,他不是沒有主見,而是感覺聽父母的話不會有壞處。因此,這次,當父母把婚事突然告訴他時,馮雲東並沒有因為這是終身大事或此事毫無準備而推脫,他只是點點頭,表示同意。在他心裡,父母為她選的媳婦差不到哪裡去。

丈夫

當李曉琴的父親明確告訴了女兒未來的婆家後,心裡早已有數的她,並不感到驚訝。她雖不情願,但沒有提出任何反對。當時,北平四九城的哪家姑娘出嫁不是遵從“媒妁之言,父母之命”,這就像緊箍咒緊緊地扣在每位姑娘的頭上。但凡這頂緊箍咒能鬆弛一點,十八歲的李曉琴是絕對不會嫁給比她大兩歲的馮雲東。在她心裡,馮雲東這樣的富家少爺,沒有一點陽剛之氣,無志向,無骨氣,只知坐享其成。及至嫁到馮家,嫁給馮雲東,她的心更堅定了她的想法。丈夫學問雖高,但思想境界卻與父親不相上下,這讓李曉琴失望透頂。然而,三年後,家中突發的一場變故,丈夫馮雲山的靈活應變,讓妻子李曉琴對其刮目相看。從此,夫妻倆達成共識,向著一個目標奮進。(更新中)

4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接受你們的祝福 感恩我們的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