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圖:《我家的女兒交不到男朋友》劇照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夫妻生了孩子之後,都是由老人幫忙帶孩子。
想來也是不難理解,畢竟現在的社會壓力大,想要生活得更好,那麼就勢必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所以對於那些在事業上不敢懈怠的年輕人來說,即使有心陪伴孩子的成長,也是力不從心。
保姆的安全問題又頻遭質疑,所以家裡有老人幫忙帶孩子也是很幸福的一件事,畢竟隔輩親的老人疼起孩子來自然不是假的。
志軍和小婕在大學時相戀,原本小婕的父母是不同意的,但是無奈小婕認定了志軍這個人,所以在小婕的堅持下,大學畢業後,小婕的父母也妥協了,不僅承辦了兩個人的婚事,而且還給買了婚房和車。
可是,不知道為什麼,結婚後的小婕很少見公婆,倒不是她不想,而是志軍總攔著,每年過年的時候都說鄉下的環境不好,路也不好走,怕小婕累著。
小婕聽了還很感動,覺得志軍很為她考慮,所以逢年過節都會買很多禮物給公婆郵回去。
結婚的第二年,小婕就生下了女兒,小婕在懷孕的時候,父母提出過疑問,平時不來往,現在兒媳都懷孕了,公婆總得露個面吧?
誰知志軍的父母依然沒有來看望小婕,只是婆婆給小婕打了個電話,叮囑她多注意身體也就沒說其他的,這也是第一次讓小婕心裡有了不舒服的感覺。
孩子出生後,公婆依然沒有露面,也一分錢沒給,更別說給孩子買什麼禮物了,志軍面對岳父岳母的質問,有些語塞,他推說父母的腿腳不好,城裡這麼遠,來一趟實在太費勁了。
小婕休完了產假後,孩子就由姥姥姥爺照顧,爺爺奶奶更是一次面都沒有露過,小婕不想找不痛快,想著見面不痛快還不如不見,也就沒再計較這件事。
不知不覺,孩子已經四歲了,從小到大都是姥姥姥爺帶大的孩子,自然跟姥姥姥爺最親,有了父母的幫襯,小婕和志軍幾乎沒因為照顧孩子而受累過,但是可想而知兩位老人受了多少累。
更讓小婕沒想到的是,志軍竟然跟自己提出要帶孩子回老家過年,理由是孩子出生後他的父母還沒見過。
不說這個還好,一說起這個小婕就來氣,於是她說:“現在想起來你爸媽沒見過孩子了,早幹嗎去了?孩子一直都是我父母帶,憑什麼過年全家熱鬧的時候要去你家!”
志軍也不退讓,反駁道:“我父母也不容易,那麼大歲數了,來一趟不容易,孩子都四歲了還沒見過爺爺奶奶,這像話嗎?”
小婕聽了丈夫的話,似乎第一次看清眼前的這個男人,她父母辛辛苦苦把孩子養這麼大,他都沒說過一句感激的話,反倒一直念著他自己從來沒露過面的父母。
就算老人腿腳不好,可小婕也說過可以讓志軍開車去接他們,她覺得自己這個兒媳做得足夠到位了,自己的父母也仁至義盡了,沒想到志軍卻這麼不懂得知足和感恩。
看到志軍毫不讓步,小婕乾脆直接提出了離婚,還讓志軍淨身出戶,這一下志軍慌了,連忙向小婕和她的父母道歉,稱是自己考慮不周全。
可是裂痕已經產生了,即便小婕事後真的原諒志軍了,兩個人的感情也肯定會受到影響,這一點毋庸置疑。
在一段婚姻當中,尤其是在中國,兩個人的婚姻並不單單意味著兩個人的結合,而是兩家人的相處。
尤其對結婚的兩個人來說,走進婚姻,更期待的無疑是父母的支援和祝福,如果父母都是通情達理的人,那麼兩個人的婚姻之路也會走得更加穩固。
志軍的父母即使有再多的理由,都不是長達多年未曾露面的藉口,兒媳懷孕,孫女出生,做老人的即使不用金錢表示,適當的關心也是應該有的。
更何況孩子出生後一直都是姥姥姥爺照顧,做爺爺奶奶的一直不露面,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所以小婕心生不滿也能理解。
也有人說小婕和志軍的婚姻本就是不對等的,所以導致了志軍在婚姻中處於低姿態的地位,其實這倒不是重要的,因為一直以來小婕父母的付出都已經表明了自己的態度,那就是隻要小倆口過得幸福就好。
反倒是志軍,沒有對妻子和岳父岳母的付出感恩,也忽略了妻子一家人的感受,最終才會造成這樣的後果。
在婚姻裡面,很多人都在強調老人需要有邊界感,關心子女可以,但是不要越過界,不要過多幹涉子女的生活,這樣才能讓家人之間的關係更加和諧。
可是,凡事都有度,要求老人有界限感可以,但做子女的也不要忽略了老人的付出,尤其是在體力和財力方面都傾盡所有去幫助子女的老人,更需要得到子女的感恩和理解。
我們經常能看到一些做兒媳的在網上大肆吐槽自己的婆婆帶娃帶得不好,但是可以換一個角度想,老人有老一輩的生活背景環境,所以想要改變她們的思想需要一定的溝通技巧,而不是命令的語氣和嫌棄的態度。
對於子女,做老人的若有能力幫一把,在子女最需要幫忙的時候雪中送炭也是很有必要的,不管怎樣,老人和子女之間,或者是公婆與兒媳之間,亦或是岳父岳母與女婿之間,其實都應該是一家人,用心去待之才是最好的家風。
所以說,在婚姻裡面,若想三家人都能夠幸福快樂地相處,那麼相互之間的體諒和包容也是必需的,因為人與人之間需要真誠以待。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