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的遊戲啊,可不僅僅指的是電子遊戲,甚至包括撲克、麻將和密室逃脫。
人有兩種屬性,“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99%的人活在自然屬性裡,只有1%的人能夠活出真我追求自我實現。
有很大一部分喜歡打遊戲的人,在現實社會中是沒有成就感的,所以退而求其次去到虛擬的世界裡邊去爽一下,實際上是找“精神快感”。還在最基本的認知層次。設計遊戲的人是為了賺錢,絕對不是為了快感。把遊戲做成公司的,更是為了賺錢,絕對不是為了興趣和愛好。這就是把商業的社會屬性,駕馭了個人的自然屬性,因為抗拒不了誘惑。
現實無法得到滿足的人,自控力不夠強,打遊戲就是他們最好的選擇,而且是被精英設計好的選擇。不承認自己是“庸人”是不是?
無論你有多窮,只要你有一部手機,你就可以在王者峽谷裡邊體會擊殺的快樂,時間越不值錢,勳章就越全;對現實越無能為力,遊戲裡的操作就越犀利。
為什麼老闆們不沉迷於虛擬世界的遊戲,因為他們的現實世界足夠爽,他們要麼投資個專案,看著別人去經營,要麼啟動了一個專案自己去經營,無論是戰略決策還是招商運營,哪怕是召集員工開個會,在會上發個言,體驗到的快樂都會比遊戲中的擊殺更令人滿足。
所有的遊戲的本質,都是對成就感不足的一種補充!
集齊一套裝備,完成了某個任務,達到了某個段位。這些虛擬的成就感除了讓你爽之外,
不會給你提供任何的實際價值,甚至因為頻繁地獲得這種爽,會讓你越來越難以適應現實世界,這就是那些人對遊戲上癮的根本原因。
尤其你越爽和現實的落差就越大。因為但凡你進入社會,你就會知道現實世界何其苦逼,為什麼呢?因為現實世界的成就需要持之以恆的知行合一,這對99%的人來說就是煎熬。
為什麼打工人更喜歡遊戲,而創業者不愛打遊戲呢?
因為忙嘛。透過現象看本質,那是因為打工的人的收入它是有限的,年薪差不了多少,而創業呢,如同坐過山車。這個月還虧損百八十萬,搞定一個大單,哪怕是熬過一個行業週期,過了年底,你就有可能滿血復活,就能邁向財務自由。
現實生活中沒有奔頭,就會被別有用心的人帶進無法擺脫的遊戲中追求可憐的虛擬成就感。
全勤沉迷於遊戲的人無一例外,都是在現實生活中,學業沒有方向,事業沒有動力的庸庸碌碌之輩,不要假裝很努力,結果不會陪你演戲。
尤其在虛擬的世界裡,你的資料再牛逼,也不會讓你的現實成就再高一級。
如果想讓自己心安理得地貧窮下去,很容易,只要繼續現在的“遊戲”生活。肯定能100%實現。
我就可以我相信,我這篇文章不會有多少人真的聽進去的。但是沉迷於遊戲的家長和親人應該能懂我的感受。
那些打遊戲的人,看綜藝的人,追劇的人,特別是那些放假在家的孩子們,依舊會孜孜不倦地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扔進虛擬的世界裡,當然也會有人開心的。
也正是因為遊戲、偶像劇、娛樂、綜藝的存在,才讓1%的精英只要努力稍微努努力一下,它就可以超過這個世界像你一樣99%的人。
不要想著看完這個劇,玩過這個關,或者是過完這個年,明年上班我就好好努力,忽悠一下家人,騙騙自己。
朝聞道夕死可矣,明白不?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懂不?
所有的改變,要麼起源於此時此刻,要麼永遠都不會改變。
獨行快,眾行遠,讓我們一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