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最近,《奇葩說》有一期話題上了熱搜「獨立女性婚前該不該收天價彩禮」?節目裡,大家就何為「獨立女性」展開了一番爭論與界定。

這幾年,女性意識的覺醒,似乎讓「獨立女性」成為了一個新潮的詞,寬泛意義上的獨立女性,似乎指的是經濟與精神的雙重獨立,不依附於男權,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在這個社會上體面地生存。

我在「獨立女性」這個詞上,嗅到了一絲當初人們調侃「女博主」、「女漢子」這些詞時的味道,似乎要從女性這個群體中,劃分出一類人來,作為第三種性別而存在,而這種性別,是不符合傳統意義上、大眾所理解的「女性」特質的。

於是當有人給我們貼上「獨立女性」的標籤時,我們似乎又開始以一種第三者的視角去審視自己:作為一名獨立女性,你應該怎樣怎樣,不該怎樣怎樣......

這不是一種進步,這只是把不那麼美味的劣酒裝進了一個更好看的瓶子裡而已,本質上對女性的約束和評價並沒有發生任何改變。

真正的獨立是不需要去標榜的,就像真正的「女權」其實是「平權」一樣。

我其實很贊同傅首爾在節目說的一段話「女權是另一種自卑」,這裡的女權指的是那些「希望透過女權主義壓制男性、統治男性」的那一類女權。

當我們過於強調某種身份和一件事情時,往往是因為我們內心深處明確地知道「我們沒有它」、「我們缺乏它」、「我們渴望它」。

自然,作為女性,我們都是在男權社會的背景下成長起來的,我們自古以來就經歷了太多的不平等,我們接受了太多的規訓和教育,我們始終是被征服、被支配、被剝削的一方。

我們今天有權利和機會在大眾媒體上作為女性發出自己的抗議聲,提出社會規則中不平等的地方,指責男權,這些在幾十、幾百年前,都是不可想象的一件事情。

這種進步,是一輩又一輩持續為女性發聲、向權威發起挑戰、為女性爭取權益的前輩們爭取來的,而這些前輩中,有女性,也有男性。

前幾天,我和一個一直在社交媒體聲稱自己是女權主義者的男嘉賓錄播客,節目裡我問他:作為一名男性,你為什麼會這麼堅定不移地支援女權主義?

我記得他說:支援女權主義其實就是支援平權,作為一個支援平等和正義的人,很難不成為一個女權主義者。

我覺得這是一種積極健康的「女權主義」,而不是所謂的「搞男女對立」或者「一方完全壓制另一方」。

從「獨立女性」聊到「女權主義」,為什麼我突然很想聊這個話題呢?其實是因為這幾年在訪談自由職業者的過程中,我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從事自由職業者的人中,女性人數遠遠多於男性。

以前我覺得這是自由職業這個群體獨有的現象,後來我去上創業班後,發現最近創業的女性,也漸漸開始多於男性了。

“為什麼自由職業者中女性比例這麼高?”

“因為男性要賺錢養家,冒不起自由職業收入不穩定的風險。”

這是最開始大多數人的答案,這個答案有意思的地方在於大多數人意識中,男性在家庭中承擔的是「養家餬口」的角色,他們相比女性有更大的經濟壓力。

我回憶了一下我採訪過的那些男性自由職業者們,基本上可以分為3類人:

一類是藝術家型,不太在意房子車子這些主流社會規定一個成功男性必須具備的東西,甚至有人把「娶妻生子」這些選項已經從人生清單裡劃掉了。

一類是創業者型,他們做自由職業是為了創業,背後有一個更宏大的目標和願景,自由職業只是一個緩衝的選擇。

還有一類是自動躺平型,也就是承認了自己這輩子沒有辦法出人頭地,自己也不喜歡向上奮鬥,於是自動躺平,做一個低收入、低物慾的自由職業者。

這三類人,在廣大的男性群體中,其實都是極少數,需要極大的勇氣和動力去衝破社會對男性的種種要求,成為一個不那麼「會賺錢」,也不追求「娶妻生子、成家立業」的人。

發現了沒有,不論男性還是女性,都是在被貼標籤、被規訓的社會環境下長大的。

男性的標籤是「事業心」、「會賺錢」、「堅強」、「陽剛」,「不想奮鬥」會被指責「不上進」,「不會賺錢」會被評價「娶不到老婆」,「表達脆弱」會被嘲笑「娘娘腔」,「賺得沒老婆多」會被嘲笑「吃軟飯」.....

女性也一樣,從小就被教育「工作好不如嫁得好」、「女孩子沒必要在事業上那麼拼」,讀太多書被評價「沒有女性魅力」,「職場上太能幹」被評價「沒人敢娶」,「性格剛強」被指點「要學會示弱」......

從自由職業的從業中男性數量遠小於女性這個切口,我們可以看到太多表象背後的社會問題。

而在選擇自由職業的女性群體中,有很多是正值婚育或者剛剛結束婚育的女性,他們選擇自由職業,一是因為職場上已經很難再有一個合適的位置給到她們了,二是他們確實需要花更多時間去照顧家庭和孩子。

女性一旦完成生育,真的很難在家庭中擺脫培育孩子的主要責任。

曾經不止一位生完孩子後的媽媽告訴我:“孩子出生後,我有時和朋友出去玩幾個小時,讓老公和婆婆在家帶孩子,心裡都覺得很內疚,覺得把自己的任務丟給了別人。”

每次聽到這些我都很疑惑:如果說懷胎十月和生孩子,在生理上決定了女性必須成為犧牲和付出更多的那一方,那麼孩子都生出來了,為什麼還要把養育孩子的主要責任擔在自己一個人身上?誰規定了孩子出生後照顧他們就是母親的主要責任呢?

答案是傳統規定的,歷史規定的,我們的老祖宗規定的——男性負責賺錢,女性負責養育。這就是我們千百年來接受的社會家庭教育。

但,女性就不能成為家庭的經濟支柱了嗎?男性就不能成為退居幕後、照顧家庭的那個角色嗎?

這些年來,越來越多女性意識到了這種家庭分工和責任的不公,開始追求婚育自由、財務獨立、家庭分工明確,這是社會進步的好現象。

而在那些獨立工作的女性自由職業者和創業者中,也有越來越多人開始擺脫父輩給我們製造的枷鎖和牢籠,不再以「獨立」「有事業心」為恥辱,也漸漸意識到經濟和精神的雙重獨立是比依附男性、依附權貴更牢靠的一種選擇。

因為在沒有獲得足夠的經濟支撐和自我意識之前,女性甚至連與男性平等對談的機會都沒有,更別提這個社會的大部分制度法規都是向男性傾斜的。

只有一部分女性先強起來,才有機會幫助那些暫時還沒有能力自立、獨立的女性站起來——而後者,在女性群體中才是大多數,也是「女權主義」真正要保護的物件。

我覺得每一個希望真正獲得獨立的女性,應該先做到職業/事業獨立,不要害怕成為一個「讓男性望而卻步的獨立女性/女強人」。

無論是在職場獨當一面,還是做一個自負盈虧的自由職業者,亦或是成為一個白手起家的女性創業者,我們需要一份獨屬於自己的事業去向這個世界索取一張「兩性平等」的門票,我們允許女性色彩中擁有「堅強」、「可靠」、「事業有成」、「能力出眾」等標籤,並且不用向任何人證明我們為何選擇成為一名這樣的女性。

社會學家項飆在《與自己對話》中有一段話:

自我證明是個悖論。要證明自己其實就是沒有自己,意思是說,要透過已經預設的原則和標準,別人的邏輯和流程來證明自己的存在,其實是取悅別人,把自己搞沒有了......做事情是要活得光鮮,不是活得快樂。去哪裡旅遊,主要是拍照讓人看。前提當然也是一種自卑。英國就從來沒有要證明自己,日本軍國主義興起,就是要證明自己不比歐洲差......自我證明是很危險的。

當有一天,我們不必向這個世界、向男性去自我證明些什麼,我們才獲得了真正意義上的「自由」與「獨立」。

同樣的話,送給同樣被社會規訓和教育太久的男性。勇敢表達自己,真實做自己,比什麼都重要。

配圖來自:《奇葩說》《我的天才女友》

9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老公,餘額咋才2.45,存的30萬呢?”“給我弟買婚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