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中國有句老話:家家有本難唸的經。

如果孩子太過頑皮,經過磨練,歲月會給他最好的成長。

如果生活不夠富足,透過努力,總有過上好日子的一天。

但若是夫妻之間整日針鋒相對,父子之間時時怨恨不止,兄弟之間毫無親情可言,就是家庭走向衰敗的開始。

一個家最難唸的經是親人關係不睦,最大的災難是一家人失了和氣。

01

家庭不和,爭吵不休,人心不聚

山陰經先生曾說:

“未有和氣萃焉,而家不吉昌者。未有戾氣結焉,而家不衰敗者。”

沒有和氣的家,就像是失去屋頂的房子,再也給不了人安全感。

一家人住在一起,如果只剩下了爭吵和戾氣,那麼這個家是沒有任何溫度的,不過只是一個冰冷的住所而已。

記得之前看過自媒體博主@慧慧周的一個影片:

夜深了,夫妻倆還在吵架,屋子裡傳來的除了爭吵聲,還有玻璃摔碎的聲音。

孩子一個人站在客廳,害怕的一直叫“媽媽”,過了一會,母親走了出來,對著孩子做鬼臉,哄他開心。

然後蹲下身子,張開雙臂,這時她的身後突然長出了翅膀,緊緊的護住了孩子。

顯而易見的是,這雙翅膀上佈滿了傷痕,寫滿了痛苦。

家的存在,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每天奔波在外,不論遇到多少委屈,只要回家總能治癒所有。

家,不是戰場,不需要搖旗吶喊,論誰勝敗;更不是棋盤,不需要小心翼翼,處處提防。

一場爭吵甚至大打出手,你以為自己贏了,其實是失去了所有。

聽過一個觀點: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是有反彈作用的。

你總是對著愛的人發脾氣,當有一天,這些怒火反彈回來,你感受到的會是成倍的傷害和疼痛。

不論夫妻,還是父子,又或者是兄弟姐妹之間,有包容,有遷就,才有幸福。

畢竟,家是講愛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

家庭和睦,再窮都能發家。家庭不和,人心漸行漸遠。

02

怨氣“代代相傳”,福氣“日日減少”

人在年輕時常常以為,所有的抱怨和怒罵只存在於說出口的那一刻,只要事情過去了,就可以當做什麼都沒發生過。

可直到中年才發現,怨氣是會“堆積”的,只要沒有消除,它就會無時無刻提醒我們,也會影響後代的成長。

教育家威廉·詹姆斯提到:孩子生下來時是一張白紙,而最終這張紙是否能被描繪成一幅精美的圖畫,完全取決於他們的父母。

你在上面書寫和善,孩子就會成為一個溫柔的人,你在上面書寫怨氣,孩子就會成為一個壓抑的人。

電影《萬箭穿心》是一個悲劇家庭的展現。

李寶莉和丈夫馬學武是不同世界的兩個人,但卻生活在了一起。

李寶莉自認是本地人,所以常常對著鄉下來的馬學武頤指氣使、口不擇言,氣頭上再難聽的話都說得出口。

日子久了,馬學武終於忍無可忍,提出離婚,接著又在李寶莉沒有同意離婚的情況下,出軌女同事。

得知自己遭遇背叛後,李寶莉親自舉報了丈夫,也正因此事,馬學武下崗了,然後一時想不開跳江自殺。

從此之後,為了供兒子讀書、贍養婆婆,她做起了街頭的“扁擔”,將生活扛在了肩上,這一扛就是十年。

十年後,兒子考上了大學,卻提出要和李寶莉斷絕關係,因為他恨李寶莉害死了父親,毀了家庭,這一恨就是十年。

因為家庭的矛盾,這個孩子從小心裡就藏著怨恨,因為母親的不懂溝通,他對於母親除了厭惡沒有半點親情。

《禮記》中有言:父子篤,兄弟睦,夫妻和,家之肥也。

父母的嘴,就是孩子的路。

父母用什麼方式相處,孩子就會有什麼樣的未來,然後帶著那些陰影或光明走進自己的家,世世代代傳遞下去。

家庭的溫度,就是一個家的福氣所在,也代表著一個家的興與衰。

如果怨氣“代代相傳”,福氣只會“日日減少”。

03

一個家最好的風水:

大事不論對錯,小事不記心裡

李玫瑾教授說過一句頗為深刻的話:

“不論你和誰發生衝突,你一定要記住,一般三到五句,我說一句你頂我一句,我再說一句你再頂一句,再說下去就急了,這時候就可以扭頭走開了,三到五句,到點能停下來的才是明白人。

因為爭吵已經到這種程度了,事情已經說不清了,不必再去爭上下。”

為什麼我們更容易對親近的人發脾氣?

其實仔細想想,大抵是因為:

你沒有底氣對老闆發火,擔心直接被炒魷魚;

你沒有勇氣對朋友發火,擔心他會一走了之;

你沒有氣魄對客戶發火,擔心所有努力白費;

你更不敢對陌生人發火,擔心承擔後果太大。

你的脾氣,不過是面對外人有所顧慮,但對家人卻有恃無恐,因為你以為他們永遠不會離開。

可事實並非如此,人總是懂得太晚,後悔的太遲。

正如蔡康永所說:“如果當初懂”的想法,就是大家流淚的原因吧。

很多人羨慕周潤發和妻子的關係,因為大家都覺得那才應該是家人之間最好的相處模式。

一家人最穩固的感情,不是委屈求全的“忍”,而是以和為貴的“讓”。

古往今來,每個家庭最好的風水應該是:

1. 大事不用爭輸贏,一起面對問題,解決矛盾;

2. 小事不斤斤計較,沒有隔夜仇,學會原諒對方;

3. 收起“刀子嘴”,戒掉壞脾氣,互相體諒,理解萬歲。

大事商量,小事原諒,不爭對錯,不翻舊賬,就是和睦的源頭。

周國平在書裡寫道:“對親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剋制本能,做到對親近的人不挑剔是種教養。我們要警惕本能,培養教養。”

萬貫家財,不如家人陪伴在側。

人到中年,才慢慢懂得幸福的真諦,對待人情世故越來越寬容,不亂髮脾氣學會了諒解,慢慢懂得什麼最重要。

相比一番爭吵後的兩敗俱傷,更希望在溫柔的燈光下和家人有說有笑。

願你永遠有溫暖的家可回,有家人相擁。

5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再也不爭了,爭贏了理,輸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