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曾寫過很多篇關於老年人養老的問題,但是個人的影響力有限,以至於無法改變事情發生的結局。以至於,好的作家越來越少,因為每位作家都知道自己的能力,無法撼動整個社會的結構。再者,過度的批判,還會遭來殺身之禍。媒體、記者們,同樣揹負著自身的生存壓力。他們無法撇棄對自身有利的新聞,而去持續追蹤一些無法吸引大眾眼球的焦點的新聞。弱勢群體的好運氣,最多隻是得到了一次媒體曝光的救助,往後熱度下降,就再也沒有人去關注。失去了媒體力量的弱勢群體,就猶如失去了韁繩的墜崖者。

人口老齡化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問題。但是老人問題一直得不到關注的原因是多重的。一重是我們對盡孝的形式的改變。以往子女都是親自贍養老人。現在由於贍養的機構越來越多。這些機構了瞄準了越來越多的子女畏懼長期贍養老人的問題。子女正在等待一種新的模式,既能表達自己孝道,又能達到自己自私的目的的方式。所以,盡孝的形式,由親力親為,轉變成代養老院養老模式。二重,金錢觀腐蝕一代青年。由於家產分配的不均勻,導致老人的贍養責任,無人擔當。三重,社會制度。35以上就可能失業;35歲以上無論體力腦力都在下降;35以上就可能被職場淘汰。這些輿論都在表明,整個社會的結構都是以青壯年為主,他們才是消費的主流,才是智慧青春的代表。人一旦過了中年,步入老年,頭頂上的光環逐漸暗淡,失去了社會關注的焦點。由於老人身體的問題越來越多,可能會造成子女的負擔。而老人深愛子女,不願成為子女的負擔,即便有苦衷也不願意向子女傾訴。子女也無法理解老人的深層問題。他們認為老人本該如此。一重重的矛盾,加劇了老人心裡上的孤獨和生理上的傷痛。他們寧願偷偷把錢投入到養老院,找到依靠,也不願意向子女袒露自己的真實想法。

由於老人長期缺乏關愛以及近視、出行不便等等原因,成為了不法分子瞄準的物件。他們戳中了老人希望安然的度過餘生,且不願過度勞煩子女的需求,製造了一系列美麗的養老前景和幻想。養老院一步步的誘惑,為老人設下了陷阱,把老人僅有的存款收割殆盡。子女卻怪罪老人為什麼不和他們商量,自私做出這樣的決定。老人再次崩潰。原本就因為損失了金錢的老人,心理已極度自責,又遭遇來自子女的譴責。其實老人這麼做,完全不是因為自私的決定,而是不想成為年輕人的負擔。我無法想象不法分子把老人僅有的積蓄榨乾之後,老人的餘生該怎麼度過。這種對未來人生的恐懼,正在吞噬著每位老人。特別是退休金很少或沒有退休金的老人,以及退休金被子女掠奪的老人。

人生最大的難題,第一是沒錢。第二是失去健康的體魄。富裕的老人畢竟是少數。而身體的自然衰老是人類無法逃避的宿命。身體衰老就會帶來一系列的問題,導致被家人、社會拋棄。例如性需求、身體無法自理、長期治療的慢性病、住院、聽力視力的模糊以及心理疾病。這些問題並非同時爆發,而是層層推進。也就是這些問題每爆發一個,就加劇一次老人的心裡恐懼。在日本,每年都會發生老人自殺的現象。懸崖、瀑布都成為了老人自殺選擇的地方。老人由於失去了勞動力,經濟上的貢獻也寥寥無幾。所以,老人的地位幾乎處在了社會的邊緣。我們在街上可能看到有些老人很正常的在路上行走,或者和親人們歡聲笑語。但是更多的老人因為身體問題無法出門或住院,或坐在一個角落,這才是真正的真相。

消費的紅利,需要新生的人口。新生的人口的成長,才能帶來消費力和經濟。而老人處於消耗社會資源的狀態。這個責任理應社會和子女承擔,但如今很多社會和子女把這個問題拋給了老人自己。而老人又無能為力。政府必然不願去承接不利於經濟增長的事情。等待老人的命運,無非就是讓自己的身體進一步惡化,早點離開這個世界。結婚率越來越低,生育率越來越低,還會造就出更多的孤寡老人。他們的命運比膝下有兒女的人更加悲慘。當他們老無所依,躺在病床上的時候,等待他們的將會是什麼樣的結局。當他們老的時候,將會成為最無助的一群老人。

每個人都會變老。當我們看到這些老人的命運的時候,為什麼得不到反思。因為“感同身受”這四個字根本不存在。即便我們知道未來的結局,但我們也不會改變現狀。倖存者偏差,讓我們心理狀態始終認為自己將會是幸運的那一位。就像中國飲食的不安全,這是大家共同認同的事實。但是沒有人在意。因為大多數人都認為自己患上癌症的機率應該不會很高。基於同樣的語境,每個人都在賭。賭自己會平步青雲,賭自己會遇到理想的另一伴,賭自己的兒女孝順,賭自己不會生病,賭自己運氣不會太差。而我們從不會去思考建立一個制度。從不會透過集體的力量為自己規劃未來。我們只會等著被宰割,等著被安排。

任其事態發展惡化。無論是環境還是地球的未來。沒有人真正的去關心這些。所以人類才一直在呼籲命運共同體。老人被拋棄的問題,必然是有諸多因素集結在一起,也是利益至上為原則的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既然老人養老問題這麼嚴重,為什麼無法大規模的商業化,透過商業問題去解決呢。因為老人群體本身就是低收入群體。而養老院需要的場地、醫療裝置、資金遠遠超過老人所能承受的範圍。所以養老商業化只能做高階養老院。除非全國的非公務員養老退休金能提升到進入高階養老院的水平。政府能夠干預,也能夠介入,解決老無所依的問題,但是政府的補助,讓老人只能處於溫飽的階段,還有更多老人只能靠子女的接濟。既然商業化無法成功,政府也無法全盤解決,老無所依便是自然的發展趨勢。

我們關注經濟的發展,關注了金錢的需求,同樣就會衍生出另外的極端。我們現在的極端是處在對金錢極度渴望的狀態。所以如今的社會問題,都是由金錢引發。我們走向了蹺蹺板的一端,另一端就會失衡。每個人都希望走到中間的平衡。但是每個人都被時代和慾望綁架了。沒有人願意站上中間。就像更多地年輕人,走上了犧牲青春和健康換上人生的第一筆首付的極端。他們不願站在中間,租著房子,幹這一份普通的工作,擁有健康的身體,精神上的滋養。因為這被時代的價值觀指向為是平庸的階層。所以他們努力走向了極端。等待他們的就是人生的失衡。一群又一群人走向極端的失衡,就會引發社會的大失衡。

為什麼這麼多年輕人把買房當成了首選,為什麼這麼多人不願意結婚,為什麼這麼多人不願意生孩子,為什麼這麼多人考公務員,為什麼工資趕不上物價上漲,為什麼老人沒有依靠。每個問題都在拷問人們的靈魂。我們的發展思路失去了讓人幸福的味道。

5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怎樣計劃過春節,使自己生活充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