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在化學上,有“相似相容”的道理。意思是說極性物質會溶解在極性溶劑裡,非極性物質會溶解在非極性溶劑裡。其實人也是一樣,能夠融入到與自己性格相同或相似的圈子裡。同一個社會階層的人比較容易成為朋友,同一種性格的人也比較容易走到一起,正所謂“意氣相投”嘛!
一、移情作用
常言道,“愛屋及烏”。當人們喜歡一個人的時候,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是美好的,反之則是不好的。這就好比“明星效應”一樣,人們喜愛明星的顏值、性格,就願意聽他的話,買他代言的東西。交朋友的道理其實也一樣,我們會自然而然地將自己對家人的感情遷移到朋友身上。比如說你在家裡和弟弟感情很好,那你就會和一個跟你弟弟性格差不多的人交朋友,然後把自己對弟弟的感情遷移到這個朋友的身上。有兒子的領導更喜歡男孩子下屬有女兒的則正好相反,這就是一種“移情作用”把自己對兒女的感情遷移到了下屬身上。
二、情感彌補
在《情深深雨濛濛》這部電視劇中,“黑豹子”陸振華由於痛失初戀女友“萍萍”而懊悔終身。他多想和萍萍長相廝守,多想和萍萍成百年之好,可在他功成名就之時萍萍卻撒手人寰。
於是他開始瘋狂地搶奪民間女子,只要是身上有一點長得像“萍萍”的他就強納為妾,一連霸佔了九個女子。其實這些女子不過是“萍萍”的替身罷了,包括心萍在內。他覺得對這些女人好就是對萍萍好,她們的身上有“萍萍”的影子,他們就是自己的“萍萍”。其實在交朋友的過程中也有這一現象,缺少父愛的人喜歡找“忘年交”結交一些年齡大點的男性。與妹妹早年分離的人喜歡找年齡小的女孩,覺得對這個人好就是對自己的妹妹好,從而彌補自己當年缺失的感情。
三、內心愧疚
父母、兄弟、姐妹是陪伴人渡過幼年時期的重要夥伴,相處的好會受益終生,相處的不好則會抱憾終身。正所謂,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長大後,兄弟姐妹各奔前程,有的相親相愛,有的則反目成仇。但無論何種原因,總會讓我們覺得自己欠了兄弟的,或是兄弟欠了我們的,從而產生內心的愧疚或是怨恨。唐太宗李世民被史學家評為“千古明君”,但他的輝煌成就背後卻是家庭的不幸。母親竇太后早早去世,父親李淵偏愛大哥李建成背棄了立他為太子的約定立了大哥當太子,結果宣武門血案發生李建成、李元吉殞命,李淵退位。這也成為了他一生的汙點,後來時常做噩夢,怕哥哥弟弟來找他尋仇。
李世民是家裡的老二,早年也應該是常聽大哥的,後來哥哥死了他就聽大舅哥的。他一生都對大舅哥“長孫無忌”言聽計從,就連立太子的事也順了長孫得意。在現實生活中也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因為對兄弟的愧疚,而將某個朋友當成自己的兄弟,盡其所能的彌補。
四、家庭影響
家庭對一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往往有很大的影響,許多人如果是家裡的哥哥那他們的性格往往會有相似之處,如果是弟弟那也會有可比之處。
哥哥的性格屬於大度、豁達的性格,心裡想著自己的弟弟、妹妹,有什麼事情自己扛著。步入社會之後也往往能當領導、老闆,喜歡被人抬舉、叫哥的感覺。弟弟的性格則不然,往往沒有主見,遇到事情往往會去找哥哥幫忙,步入社會之後也通常管別人叫哥、叫姐。
家庭的這種影響,會導致一個人對朋友的態度。哥哥總喜歡把朋友們都看成是自己的弟弟管著,教訓著;而弟弟總是把朋友們看成是哥哥尊敬、抬舉著。許多女孩找的物件玩玩跟自己弟弟的性格差不多,喜歡把物件當成弟弟看待大概就是這個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