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活了31歲,因為在父母身上沒有得到和哥哥一樣多的關注和物質資源,雖然從小對父母偏心的不滿,不過那也只是不滿,未從恨過。從小父母給哥哥的標籤就是聰明,機智,而我的標籤就是無主見,不聰明,憨。吃飯的時候母親總是問哥哥在學校裡發生了什麼,而基本不會問我。成績只會在期末的時候問問我有幾門不及格。只要不是差的離譜,基本都沒有什麼責怪,因為在他們眼裡我就是不聰明的,成績差也理所當然。我居然也接受父母給我的標籤,也從內心這樣認為自己不聰明。就這樣我渾渾噩噩的度過了小學,到初中我的數學老師第一次誇我聰明,任何人都不知道我的內心是多麼激動,多麼的不敢相信,真的帶來了我心中自信第一次的曙光,也點亮了一點我那自卑的心。人生開始了那麼小小變化,但父母依舊沒有察覺,中考的前三天,大家都在爭分奪秒的看書,父母依舊不重視,依舊每天還有家務活。雖然成績不是很出眾,但是內心還是垮掉了。而哥哥當年待遇就不一樣。呵呵,畢竟從小我還算是個懂事的女生,家務活我做主動做,農活我也幫忙做,村裡的同齡的人是從不會下田的,可能對比起來我就更懂事吧。對於平時父母的偏愛雖有,但也不會讓我十分難受。直到我畢業前的那一年從2月份就和父母商量準備在5月1活動的時候換手機,當時使用的手機是那種帶後蓋的,整個後蓋鬆了會掉都需要用皮筋扎著,想著還沒畢業,也能湊合。3月份因為哥哥的女盆友懷孕著急結婚,父母也是匆匆忙忙的舉辦了婚禮,結局是好的,家裡沒怎麼欠債,眼看要畢業了,很想體諒父母,但手機實在不能用了,還是提出換一部很普通的手機的請求,被父母說我不懂事給回絕。當時我恨父母同樣是做爹媽的,為什麼能捨得在哥哥身上花費近20萬為他娶妻,不能給我這個即將畢業的女兒換一部已經基本不能使用的手機。恨啊,真的恨,發自內心的恨,恨我和哥哥的爸媽為什麼已經變成哥哥一個人了,回學校的路上我就忍不住流淚,一直流一直流,手機被我從公交車上扔出去了,我就狠狠的發誓以後再也不靠他們。自那以後,除了一次畢業沒多長時間生病做手術花了他們錢,其他的錢我就是借別人我都不會告訴他們我沒錢,說實話,這份恨意整整的偷偷跟隨我十二年。直到今天才能釋懷一部分,不能說全部。畢業前因為買手機的原因成為我人生成長的轉折點,讓我深刻意識到了我的父母不可靠,不能靠,人生在世只能靠自己。自己也算髮奮圖強的改變了父母預設的命運,從一個害羞拘謹木訥的孩子變成了一個堅強獨立理智的人,中間的成長曲折太苦,所有成長和蛻變無人陪伴、無人支援和分享。哥哥中專文憑,我讀的是五年制大專,也不優秀,工作後用自己的錢讀了專升本失,每次都去找比自己層次的高工作,然後再以他們為目標提升自己。現在的我說不上多麼優秀,但是比父母給我預定的人生成功太多了,也成功的褪下之前的標籤。成長過程中也會在失敗的時候經常也會把人生很多的不如意怪罪於原生家庭。到現在有了孩子才明白了一件事情。父愛母愛是偉大的,但是父母不是偉大的,她們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可能自身就有很多的缺點,恰巧這樣不完美的父母成為了我的父母,我沒得選,他們也沒得選。她們用自己的思維模式,教育理念和人生觀培養著我。這些不完美教育讓我長大後受盡了挫折,苦惱,我開始懊惱和指責我的原生家庭,指責她們對我的過去。忘了我現在指責他們的年紀,可能也正是他們如我現在這樣已經向生活低頭的時候,我現在為生活奔波也一邊開始教育培養自己的孩子,我現在的教育理念就不會被我的孩子長大後像我一樣推翻?到時候我的小孩同現在的我一樣來指責我給她創造的原生家庭。所以,我寫這篇文章是為告訴那些和我有同樣的經歷的,人啊,都是不完美的,父母不會因為做了父母就會變得完美,所以接受自己,接受父母,接受他人不足。將自己現在的懦弱和不足責怪於父母其實還是為自己的懦弱在找藉口,不願承認自己沒有改變現實生活能力的罷了。把這些責任推脫在父母的身上,不過為了更好的接受不成功自己藉口罷了,說來說去,還是此刻的生活不如意,太弱了,太需要為自己找一個合理的藉口。

6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童憶(一):南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