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金錢並不像平常所說的那樣,是一切邪惡的根源,唯有對金錢的貪慾,即對金錢過分的、自私的、貪婪的追求,才是一切邪惡的根源。——納·霍桑

帶娃費?在這裡呢,也就是帶孫費,早就聽說過。我的理解是,做公婆的,或者做姥姥姥爺的給兒女帶孫,兒女們要支付一些辛苦費,以表示對老人付出的感恩之心和感激之情,現在怎麼反過來了?怎麼成了老公公拿帶孫費給兒媳婦了呢?看來呀還是我孤陋寡聞,現在的生活真是有趣,當下的人啊真是花哨。

不過呢,據我個人估計揣測,這位老公公可能沒有了老伴能來帶孫,自己呢還得撿破爛餬口,也不能帶孫,感覺自己虧欠了兒子媳婦,對不起兒子媳婦,這才願意每月拿出2000元貼補兒子兒媳;或者兒媳婦不依不饒,威逼恐嚇,這才迫不得已每月拿出2000元貼補他們。據網友介紹,這位公公一輩子靠種地為生,沒啥本事,也只能再在街上撿點破爛掙點零碎銀子,搞不好連兒子結婚時的婚房都沒有給買,所以即使被兒媳指著鼻子咒罵,也不敢爭辯一句,因而才活得如此憋屈!

那麼,問題的關鍵還在於,這個所謂的帶娃費,做老人的該不該拿?從鄰居一家人的神態來看,好像應該拿、必須拿,不僅做兒媳的認為天經地義,恐怕做公公的也覺得理所當然。或者再擴大一下範圍,可能有很多人都覺得做公婆的,如果不能親自帶孫,拿些錢彌補一下也是應該的。

那麼好,咱們就來較真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該不該不拿?該不該是一個法理的問題,由於公婆沒有養孫的義務,所以很明顯不該拿這個錢的。有些人動輒以“這是你的親孫子”來要挾,實在是對別人智商的侮辱,更是對人間親情的糟蹋。孫子是親的沒錯,公婆也是親的吧?你咋不給他們錢花呢?

其次是要不要拿?如果說該不該拿是一個義務問題,那麼拿不拿就是一個親情問題了。由於很多老人考慮到兒子兒媳收入低沒時間工作有壓力,所以能幫忙帶孫的就出人,實在不能出人的就出錢,以幫助兒女度過難關。所以才說呢,金錢有數情義無價,這就是親情!

再次是拿了好不好?這就要看具體情況了。我的同事那老師在孫子出生時,老兩口都還沒有退休,好在親家母在家閒著,而且親家母也很想來女兒家幫帶外孫,於是難題就解決了。同事覺得過意不去,就每月拿出2000塊給兒媳婦,還經常買菜送過去。而她的兒媳婦也挺好,每次都不好意思接婆婆的錢,對婆婆也非常感激,結果呢一家人越處越好。像這樣的帶孫費補貼,還是很有意義的,還是值得一拿的。

但再回到樓上鄰居那一家子,做公公的完全可以就此拒絕兒媳婦的無理要求。做公公的只要把自己的兒子養育成人,他的義務就盡到了,憑什麼再拿錢補貼這個無情無義的狠心之人?那隻會讓這類人變得更貪婪、更無情、更狠心。可以預見,即便做公公的流乾到最後一滴血汗,這位媳婦也不會給他養老送終!

錢,只是個東西,無所謂好壞;但是,錢在好人那裡,它就是個好東西;在壞人那裡,它肯定是個壞東西,讓包括人性在內的一切東西,都將變成腐臭不堪的壞東西。

6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能登上金字塔的蝸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