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松巖曾經說:我們註定是孝順父母的最後一代,被兒女拋棄的第一代。
“養兒防老”已經成為過去式。
所以說,多少人抱著“我養你小,你養我老”的美好願望;但真正到老的那一天就會發現:“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面對漸老的群體,怎麼選擇自己的養老方式?也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或許根據自己的年齡,心境,自身的健康狀況,現實生活存在的問題,來選擇養老方式吧?
0160歲不算老,平時還能蹦能跳,我感覺精力充沛,有很多我這個年齡段的朋友在一起娛樂,所以我選先找老伴過。62歲劉姐的自述:
我今年60歲,自從五年前老伴去世,我一下子感覺很孤獨,兩個兒女都在外地結婚生子,雖然每年我都會去孩子們家生活幾個月,再回自己的家,就會感覺更加的冷冷清清,無依無靠。
我每天除了回來吃飯睡覺,多數時間就和老姐妹們去老年大學唱歌跳舞等各種娛樂。在那裡我認識了老薛,他比我大兩歲,也是喪偶,他有兩個女兒,我們很能聊到一塊,對待子女教育和老年人養老都有相同看法。
三個月後,老薛向我提出了想和我一起度過餘生的想法,雖然感覺很好,但是還是有點兒猶豫,後來我跟子女說了一下情況,子女贊同我再婚。
我一個月退休工資4000多,老薛的退休工資5000多,我們都曾經是普通工人退休。就計劃著每個月老薛拿出2000元,我拿一千元作為生活開支,包括兩個人老年大學的各種報班,有點小病痛買藥也夠了,住院有醫保,基本上報銷剩下不多,生活上綽綽有餘。
最主要是我們在一起後,每天一起買菜做飯,一起出去活動,還一起去雙方子女居住的城市轉轉,我們越來越默契,互相關心照顧,讓對方感覺到被貼己的溫暖。
退休之後的晚年生活沒有那麼的寂寞無聊了!子女放心了,我們也給生活增添了許多樂趣。
0270歲之後,身體感覺明顯跟不上前些年了。連洗衣做飯,拖地這樣簡單的活,幹下來都氣喘吁吁的,我開始選擇僱保姆。74歲於大媽自述。
我今年74歲,老伴75歲。4個孩子,兩個外地兩個本地,但是他們都有自己的家忙碌,哪怕是同城子女,有時候幾個星期才過來看我們一次,都說忙,我們也不好打擾他們。
到了我們這個年齡,身體不是這疼就是那不舒服,我和老伴也都有糖尿病,他比我嚴重,還有高血壓。每天在飯前,我們拿出針管給自己注射胰島素再吃飯,還要吃一些慢性病的藥,就跟吃飯一樣準時,再去買菜做飯,很多時候會感覺到力不從心。
我和老伴商量,拿出3500塊錢,找一個不用住家的保姆,只要每天打掃衛生,洗衣做飯,下午幹完活就回家,這樣可以減輕我們的辛苦,還有我們獨自的空間,感覺挺好的。
暗暗慶幸,幸虧我和老伴都有退休工資,加在一起也有八千多,所以剩餘工資夠我們生活開支,何況還有點積蓄。
自從有了保姆的幫忙,我和老伴的生活輕鬆不少,也有多餘時間出去曬曬太陽,和鄰居聊聊天,每天充實不少。
0380歲耄耋之年,風燭殘年的歲月;80歲李大爺自述。
人到了我這把年紀,就會明顯感覺身體越來越沉重,就像一臺機器,經過漫長歲月的磨損越來越老化了,很多零件都不聽使喚了,都出現了極大的問題。
要麼面對同樣蒼老的老伴,但這個年齡段,多數就是孤獨一個人了。周圍的現實,就有很多活生生的例子,不管有多少個兒女,很少能指靠住。
我鄰居老大哥比我大三歲,上個月在房子跌倒去世,一天之後還是老鄰居發現的,房子沒有動靜,知道他身體不好。敲門才知道出事兒了,報警發現時,人已經走有48小時以上了。
而且本地就有他三個子女,有兩個住的離他很近,但是老大哥走的時候身邊沒有一個子女,這件事對我觸動很大,真正感受誰的老年不是“腥風血雨”中淒涼度過。
雖然養老院面對的都是身邊比自己更難,更蒼老的人,剛開始來有點不習慣,還有點觸景傷情。
但是現在已經習慣,起碼老養機構,有正規專業的人員看護,都說養老院沒有自由。但是到了我們這把幾乎失去自理能力的年紀,還要什麼自由呢?
即使給你充分的自由,你還有能力享受利用自由嗎?過往歲月只有在腦海裡自由翱翔一下吧!畢竟也撲通不動了!
寫在最後不管是60歲,70歲還是80歲,面對多數獨生子女的現代老人,真的是,生孩子是任務,養孩子是義務,靠孩子是錯誤。
越來越多的老人已經不只靠子女養老了,自己提前規劃好老年生活,在適合的年齡做合適的事,過恰當的生活吧?
要想擁有基本老年的尊嚴生活,安然的走完最後的時光,我還是選擇在自己還沒有老糊塗的時候,趁清醒交代好後面的事,平靜的走進養老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