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紛繁複雜的事物,人們經常糾結於主次和先後的區分和選定上。
然而,這又是誰也繞不開、躲不過的事,是做任何事第一要搞清的問題。
只有先確定主次和先後,然後才能有秩序、有效率地做事。
如果主次不清、先後不明,就會眉毛鬍子一把抓,東一榔頭西一棒子,難有所成;如果主次倒置、先後反序,就會抓芝麻丟西瓜,或返工重做,勞民傷財、事倍功半;如果主次先後雜亂,就會朝三暮四、搖擺不定,往往會碌碌無為、忙而無果。所以說,對主次、先後關係判斷得準不準、選擇的對不對、安排得好不好,最終決定了能不能成行、成事、成功。
怎麼確定主次和先後關係呢?
總體思路是:先定事、再選人,然後佈局、排序、籌物依次進行。
這是因為,人的活動都是圍繞著“事”來展開的,如果“事”都沒定,人也不知道幹什麼,後面的動作也就沒法啟動。
事定了之後,就要確定由誰來做。沒有人做不了事,但有了人也要明確每個人做什麼事、做哪個環節、哪個專案的事。因為有的人適合做這個事,有的人適合做那個事,誰也不是萬能的,如果先定人再定事,那就是因人設事,本末倒置了。
定了讓誰做之後,就要確定怎麼做、步驟怎麼安排、準備哪些裝備物資等。
具體怎麼來分清和確定主次先後呢?
分四種情形來應對:
按佈置事的人的主次區分事的主次和先後
一般原則是按照佈置事的人的級別高低依次排序,就是人們俗稱的要搞清“大小貓”。
總體上講,領導、摯友、親人是主要的人,其他人是次要的人。階段性的,同事、同行、臨時合作者會成為主要的人。偶爾的,對你的事特別有制約和影響的人,比如打車時的司機,也會成為主要的人。但並不是說權力大的人安排的事都重要、都得先辦,有時身處高位的人也會安排一些普通的細微的事,比如讓下屬取份檔案、列印個材料。
只是因為同樣的事,不同權力的人安排了,你的重視程度一定會不同,高位者安排的事再小,也得當成主要的事、先辦的事。
這看似勢利,卻是正常的人性,除非遇到了一位聖人或完美的人。
按事情的輕重區分主次先後
就是看這個事在整個事情中的作用力和影響力大小。
從總體和長遠看,必要性、支柱性、核心性、瓶頸性、樞紐性的事,要作為主要的事先辦。
比如一個組織裡與主業、領導、技術骨幹、機關、關鍵技術、支柱產品相關的事;比如一個人出去旅遊的身份證、經費、住處、交通工具,一定是重要的事,要放在主位優先對待;有些看似次要的物件卻身處重位,如鑰匙、合頁、連線螺絲,雖小卻責重,一失則物傷。可以說,只要是必要構件都具備了重要位置的條件。
通常情況下,支援性、輔助性、伴隨性的事,一般是相對次要的事,要放在次位逐步安排。
比如一個組織中的文體活動、生活服務等,一輛車裡的座椅材質、車載冰箱等。但是從區域性或階段性看,一些次要的事會上升為主要事物,比如後面要講的急事,會階段性地升級為重要的事,必須先處理。但是如果因此而忽視了主事的總體推進,被次要的事遮蔽了主業,就會主次倒置,或者被碎事牽著鼻子走。
按事情的緩急區分主次先後
這是從運動頻率和節奏的角度看的。
急事有兩個鮮明特徵:
一個,急事一定是整個事情中繞不過去的節點或環節,此事不解決、打不通,整個事情動不了;
另一個,急事是後邊的事在等待此事的完成,才能展開,如果拖延,可能造成損失或機會丟失。
一般地,突然、密集、高強度發生的事,比如臨時任務、搶險救災、反恐維穩、趕搶訂單、遲到早退的人多了、工作幹勁普遍下降了、別人不配合、同事間互相掣肘等等就是急事;處在瓶頸、樞紐、傳遞節點上的事,一旦出現故障比如停電、堵車、材料供給不到位、中間環節停業等就是急事。當急事出現了,小事兒變大事兒,一般的事上升到了舞臺中央,它一定會是那個階段的主要的重要的事,緩事,即使是大事,也要暫時放在次要位置。
按事的難易程度區分主次先後
這是以事的複雜程度、工作強度和可知程度來看待的。
難事的主要特點:
一是關聯的事錯綜複雜,牽扯到上下左右,互相交織纏繞,梳理起來頭緒繁多。比如體制障礙、結構矛盾、人才不足、任務繁重等多個事項同時擺在那裡,互相關聯,都亟待解決。二是矛盾積累厚重,前面的還沒有解決好,後面又增添新問題,一層層一環環接續而至。比如老政策長期不修改、工程專案多年完不成。三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明明知道應該辦,可資源力量短缺,一時難以提供基本條件。比如看著房價要漲,孩子結婚要有房,可沒錢買。四是面對的情境像個黑洞,瞭解掌握的資訊很少,不知從何處著手。比如找人辦事,到底能不能辦,自己心裡沒底,又很著急。易事是相對於難事而言的,如果關係簡單明瞭、問題積累不多不久、具備了啟動條件、初步掌握基本資訊,就不算是難事。
面對難易之事,一般是難事為主,易事為次。
因為難事往往牽扯麵廣、關係重大、制衡性強,對全域性和長遠影響深刻,早晚必須解決。在做事上,應始終把難事作為主線來對待,這樣才能把握前進方向,不至於發生較大偏差或失誤。
但處理起來則是:先易後難,或者化難為易。
好處是透過積累小成功,以點帶面,逐步推進,最終實現大目標,解決大問題。
先易後難,選定容易突破的切入點,即找出資源力量條件有支撐、好協調配置、可以儘快啟動的那個點或環節,從它入手,開個好頭,破一點而順全域性,一點一點傳遞放大。
化難為易。把難事逐級分解到三四級,最終轉化成許多小的易處理的事,然後,選擇其中幾個關聯度、傳遞性和敏感性較強的點作為切入點,逐點逐級各個擊破,最終解決難事。
諸事繁雜,主次、輕重、緩急、難易交織存在,理論上既可同步同力推進,也可區分對待,梯次配置推進。
但實際上,能夠同步同力推進的狀態很少存在。因為資源力量短缺和事物演變的客觀制約,人們只能區別性地分步實施。所以選準切入點才是決定性、關鍵性的事情,真正展示人的能力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