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成事無處不在!做任何一件小事都是在成事,把小事做好了,就是在成事。具體內容不在這篇文章贅述了。

馬斯洛有個理論叫需求層次論,從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到實現自我價值的需求,我認為成事的本質只是人的需求不同而已。當需求得到滿足後又會有新的需求,人生就是這樣不斷前行、攀登,這也符合客觀規律的,而成事也不能用靜態的眼光去看,它是動態的不斷迭代更新,能在這種動態的運動中保持平衡,我想這就是人生的成事,而不是得。能在做成或做不成一件又一件事後保持心態、情緒、心理、利益等等上的平衡,我想就這就是成事,真正活出了境界。

這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觀點,提到了“成事的本質”。

對事物本質的思考,認知這個世界,理解這個世界運作方式,讓我們自己活得明白,活出通透,這原本是我們人生的一項必修課,畢竟活著總有那麼多煩惱、艱難和不幸,可惜鮮有人花時間和心思對物的本質進行思考。

比如,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人為什麼要活著等等諸如這些涉及生命宏大的主題。更多的人則是日復一日,為了生計而忙碌,重複著“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的劇幕,反正大家都是這樣過日子的,父輩們都是這樣過來的。即使空閒下來,多數人也不會去思考這些問題,而是把時間用於埋頭刷手機。

離開了手機,生活意義的還能剩下多少?

成事的本質是什麼

回到這個問題,如上面的粉絲說:成事的本質只是人的需求不同而已。

既然談到本質,首先我們就要弄清楚本質是什麼,界定好這個概念,我再談成事的問題就會變得比較清晰、透徹。

本質是什麼?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根本的屬性。

比如,成事要勤奮、聰明、遠見、胸懷、順勢、幸運等等的因素,一個人要想成事基本脫離不出這些因素的範圍,區別在於有的人佔了7個、有的人佔了10個。所以從本質的內涵來說,成事的本質“只是人的需求不同而已”,這個觀點是站不住腳的。

蘿蔔青菜,各有所好,可以涉及不同的層面。比如戀愛、婚姻、職業等等同樣可以說它的本質只是人的需求不同而已。

但回過頭來看,我們又無法否認,“成事的本質只是人的需求不同而已”這個觀點不對。因為每個人心裡定義的成事標準不同,的確是取決於自身的需求。

一家可以把螺絲釘賣到全世界的企業和一家把產品賣到全世界的網際網路企業,都叫成事,每個人擅長和專注領域不同,1000萬的和1000個億身價就成事的本質而言,只是基於人的需求(做事的目標和動機)不同。

但人不同需求的背後,終歸有一個終極的需求,這個需求是不分層級的,不論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還是終極的自我價值的需求,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特質,那就是追求心理上某種幸福感。

從終極的角度來說,成事的本質是人追求內心的幸福感,而不論是工作、生活、情感還是社交活動,追求內心的幸福感都是始終唯一的、共性的、必然的屬性。即使是那些十惡不赦、不擇手段、自私自利的人,其內心也是在追求某種幸福感,只不過幸福感是被金錢、利益、名聲所扭曲的產物。

因此,成事的本質,終極本質,只能是人追求內心的幸福感。用現在一個流行詞“底層邏輯”來說,追求內心的幸福感是人的底層邏輯,人生一輩子所做的事情,無非都是在為了實現“幸福感”這個內心最深處、最原始的東西。如果沒有幸福感可言,1000億,何嘗不是神馬都是浮雲。

我之前認識一些商人,他們中不少人都存在一個共同的苦惱:“生了一個敗家子,不學無術,掙這麼多錢有什麼,還不是替鬼做了……”

幸福感還真不是成事能解決的事

我身邊一個朋友的好友,資產也是過億的人,有兩個孩子,男孩剛30就得了絕症,孩子才4、5歲;女兒結婚不到2年,孩子不到1歲就離婚了……

你說這叫幸福嗎?事是成了,家大業大,但一個家支離破碎的,哪有幸福感可言,這還叫成事嗎?難道成事、成事、成事,苦心經營,掙了很多錢不是為了幸福感嗎?

除了幸福感,我想不出別的什麼可以替代成事的本質。幸福感這東西,看不見摸不著,卻的的確確地存在,存在於我們的內心。

現在的人為什麼不快樂,整個社會充滿了焦慮,每一雙眼神裡都透露著焦慮的光。毫不誇張地說,焦慮伴隨了我們的一生,從出生到死亡,鮮有人可以安生地活著,生活。

有一句流行語說:傻Z多歡樂。

為什麼傻Z多歡樂?因為傻Z“無腦”,不與人比較,不與人較勁,不矯情,也就沒有傷害,沒有了負面情緒。

如果我們想擁有真正的幸福感,多一點幸福感,就不要和這個世界較勁了!我不是在告訴你人生要放下,看開點,不去成事,畢竟人需要活著。

這個世界上,除了空氣還是免費的,其他的任何一樣東西,你想要獲得它,都需要用勞動和金錢來交換,以維持你的呼吸。

而是希望我們的內心能夠去察覺、體悟、審視這兩點:

一、成事要找準自己的位置

找到自己的能力點和能力邊界,在自己邊界內做事,遊刃有餘,不去盲目追求不切實際的東西,不好高騖遠自己能力達不到的事情。只有這樣你的心態、情緒、心理、利益等等才能達成平衡,減少內心的焦慮,被無謂的負面情緒所拖累,像那位粉絲說:我想就這就是成事,真正活出了境界。

整個社會的空氣裡瀰漫一種逼你成功的硝煙,如果你不成功,都要感覺自己白活了。

有太多的論調在宣揚奮鬥精神,給你打雞血,告訴你不逼自己一把,永遠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讓你要努力配得上更好的自己,更好的東西,過上你自己想要的人生。但鮮有人在這些勵志雞湯輕描淡寫的鼓譟下能夠保持了清晰的頭腦,反而迷失了自己,忽視了人唯一能依賴的只有自身個性所具備的特質——身體、外貌、氣質、智力,潛力等等。

人只有在人海茫茫中找準自己的位置,才會多一份成事的機率,少一份迷失的憂慮。

二、成事要符合天道的因果

成事,一命二運三風水。北宋兩朝丞相呂蒙正在《破窯賦 / 寒窯賦 / 勸世章》中說道:人道我貴,非我之能也,此乃時也、運也、命也。仔細想來,韻味其中,需要細品。就像人民網的一篇文章《沒有所謂的馬雲時代,只有時代中的馬雲》,成事只是一種偶然,一種機緣的巧合。每個時代,不論是糟糕的時代,還是美好的時代,總有一些人會成為弄潮兒引領一個時代,成為風雲人物,但後浪總會把前浪拍死在沙灘上,風水總是要輪流轉的。

古語說:道善則得之,不善則失之。如果錯把成事當作本事,錯把上天的恩典當做自己的造化,錯把聰明才智當作有恃無恐,最終得到的只是一場空名而已。

古語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如果巧取豪奪,攀龍附鳳,用公益掩飾謀利等等,行欺詐之道,只得逞一時成事,卻不能保一世太平,終究逃離不了繁華落盡的因果迴圈——莫道因果無人見,遠在兒孫近在身。

人只有遵循天道因果的規律,厚德載物才能善始善終,抵達終極幸福的彼岸。

什麼是成事的幸福感

你完成一項工作得到領導的表揚,心裡美滋滋的,算不算成事?

你把一頓飯菜做得很好吃,滿足了自己的胃口,身心愉悅,算不算成事呢?

你看了一本書,對某個觀點有了重新的認知,然後在行動上做出一點點小小的改變,算不算成事呢?

幸福感看似很隱性,卻又很顯性,貴在真實。所謂細節見真章,只有細節才是最真實的,把握點點滴滴觸手可及的幸福感,才是人生最真實存在的東西。

多想一點小事,把小事做好,這就是妥妥的幸福感、存在感,你在成事!

如果我們頭腦中老想著成事,成大事,心站的位置越高,看到的景色就會越模糊,幸福感的敏感度就會越低。這一點對於多數普通人而言,是致命的!既成不了大事,也沒有獲得人生的幸福感,最終除了收穫一生焦慮,就只剩下焦慮一生。

10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和一個年長20多歲的女人戀愛,是怎麼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