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Needing nothing,attract everything.”

相信與否,其實我們無時無刻都在使用著吸引力法則,“同等頻率與能量的事物本便會互相吸引”,哪怕我們並不刻意的在腦海中去強調我們的願望,或者哪怕只是單純的想象,我們的潛意識也在幕後時刻為我們做著工作。

所以我總結出了吸引力法則中最精髓,也最起決定性因素的理念,而這條結論本身,卻也是一個悖論。

“ 當你什麼都不需要的時候,你想要的一切都會向你奔湧而來。”

我相信許多人聽到這句話啊一定有種瞪眼的衝動,如果什麼都不需要了,說其他的還有什麼意義?

“想要”是一種美好的願景,因為我們對這份願景或者某件事物有著積極的感受,所以想要將它們迎接到生命中來,這意味著,你如果實現了這份願景,你會更開心更滿意更愉悅,而如果你沒有實現這份願景,那麼也並不會對你原本的生活有任何消極的影響。“想要”的出發點,來自於身處已滿足的狀態,而求更好。“沒有你,我對生活很滿意;有了你,我會對生活更加滿意。”

而“需要”則是一個截然不同的故事了。它意味著某些事物對你來說是必需品,如果你無法得到,那麼你的生活將會從一個消極的方向轉向更消極的方向,即“沒有你,我對生活就無法滿足;有了你,我才能得到快樂。”。這一種迫切的索取欲,裹挾著重重的壓力與焦慮,因為“需要”的出發點在於填補空缺,即一種“不滿足”。

我們不妨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如果你剪了一個新發型,你非常迫切的想要得到別人的誇獎,所以當你與朋友聚會,在任何人面前,都會不自覺的釋放出希望他人能夠注意你新發型的能量與氣場,在你往往會發現事與願違。或許許多人都發現了你的新發型,甚至開口向你確認,但卻沒有一個人給予你你渴望的讚揚。

這是為什麼呢?原理其實很簡單,但你釋放出一種“需要”的能量時,人們能夠敏感的感覺到你想要索取的慾望,哪怕索取的只是一句讚揚,但沒有任何人喜歡這種“被索取”的感覺。所以本能的,雖然人們在無意間都接收到了這種訊號,但第一反應也是潛意識反應永遠是,先保護好自己的能量,隔絕這種“缺乏”與“索取”的能量。

而相反的,如果當你剪完新發型,滿心歡喜,發自內心的欣賞與喜愛自己的新形象的話,不需要任何人來認同你,讚賞你,你自己已經給予了自己的充足的肯定。在那時,你的內心將完全不需要從他人那裡“索取認同感”,也就是說,你所發散的,分享給他人的,是滿足,快樂,自信的能量場,所以當你與他人交流時,他人也能感覺到你氣場的舒適,是滿溢著滿足快樂的,所以人們便會不自覺的被你的能量場所感染,同樣也注意到你的新形象,發自內心的與你分享他們的稱讚。

只有你發自內心的認可自己時,外界才有可能認可你。

這也是為什麼,經常我們的生活中會出現“無心插柳柳成蔭”的巧合了,當我們在一件事情的結果上抱有期待時,其實在能量角度上來說,反而是一種無形的壓力,因為缺乏,所以才有“指標”。而缺乏,吸引更多缺乏;滿足,吸引更多滿足。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在無壓力的狀態下發揮更好,收穫也更多的原因。這並不是要求我們做是沒有規劃沒有計劃沒有預期,而是我們在儘自己所能,在保證自己心情最佳的狀態下去自然而然的做到自己的最好,同時擺脫任何期望值的壓迫,其實當我們追隨著自己的好心情時,本身便更容易做到最好。

你是否曾經經歷過,在等待著某條訊息,等待著某件事的發生,左等右等都沒有收到迴音,於是你沮喪過後,不禁感嘆或許不會發生了,便隨之拋到腦後,但就是當你忘記等待這件事,或是放棄希望尋找其他的出路時,你最初等待的東西卻莫名其妙的突然到來了。甚至有時自己都一頭霧水,心情起起伏伏猶如坐了幾次過山車,完全不理解這是怎麼回事。

當一件事發生的時候,往往影響的並非我們自己,從虛像顯化為我們肉眼所見的實相,其中的運轉的能量奔波遊走於無形之中為我們所不可見,而除了我們自身之外的任何其他組成要素,不管是時機,人,或物,本質上都是完全不屬於我們控制範圍之內的,不管這件事對我們來說有多重要。

有時並非命運在對你進行心理折磨非要你等待到最後一刻,而是我們自己沮喪,焦慮,擔憂等等負面的情緒在自己的能量場中,形成了一堵厚厚的高牆,導致你想要的東西難以跨越這層障壁。而當你沮喪過後,發洩光了這股負能量,便是將這座高牆消解去了,從而收穫了遲到已久的願望。

其實,當我們不期待回報而僅僅是為了我們內心的激情與快樂去做一件事的時候,本身完成這件事的過程都是一種純粹的享受與滿足不是嗎?

當我試著慢慢去放下控制慾與預期,僅僅是為了事情本身去做事,而非為了獲得結果去做事時,生活中開始出現了巨大的變化,也總是越來越能體會到那種“心想事成”的莫名好運,其實無處不在。

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每個人,都能在2021年,時時好運。

11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陪伴爸媽的日子(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