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人都有某種特定的“說話習慣”的。
這種說話習慣,形成了我們每個人的表達風格。當我們聽到這個人這樣講話時,自然就知道這個人是誰了
例如我們熟知的那些著名主持人,撒貝南、董卿、何炅、汪涵等人,他們的主持風格就很不一樣了。
風格的背後,就是說話習慣的展現。而說話習慣的背後,則是某種表達框架的呈現。由於不同的人都透過不同的表達框架說出他們的話,所以就會給人不一樣的感覺。
如果我們要學習這些名人的口才,我們應該要如何學習呢?最基本的做法,就是積累某些特定場合的表達框架。
所謂“表達框架”,就是某些領域內容的表達形式和脈絡。如演講有演講的框架,辯論有辯論的框架,工作彙報有工作彙報的框架。
例如之前有一次我參加別人的婚禮,婚禮司儀是這樣開頭的:
各位親朋好友、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
陽光明媚,歌聲飛揚,歡聲笑語,天降吉祥,在這美好的日子裡,在這生機盎然的大好時光,我們迎來了一對情侶XX先生XX小姐幸福的結合。
接下來,就讓我們大家以最熱烈的掌聲有請二位新人閃亮登場!
當時我就在想,這些話也太“文鄒鄒”了吧,一點都不接地氣,肯定是事先準備的稿本。
雖然我沒有婚禮主持的經驗,可是如果我把這些主持詞透過熟讀或朗讀記下來,形成一個大概的表達框架,那麼讓我去主持,豈不是“有辦法可依”?
是的,積累表達框架的作用就是如此。
也就是說,只要我們平常注意積累不同場合的表達框架,那我們的口才自然就會獲得有效的提升;面對什麼談話情況,也都可以侃侃而談了。
怎麼積累呢?四點:
第一,根據自己想要學習的目的,找到適合的文章;
第二,熟讀文章,直到對於文章的框架有深刻的瞭解;
第三,根據實際應用場景,適當轉換框架的內容,或寫出類似的內容;
第四,反覆練習,直到自己能夠運用框架脫口而出。
例如如果我以後要主持婚禮,那麼當我把上面的主持詞熟讀很多遍,爛熟於心之後,我就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變化主持詞的內容,甚至可以沿著背誦主持詞的架構和流程,講出類似的話語了。
以下分享四種常用的表達框架,所有例子都可以用作練習素材。透過不斷開口朗讀,讓自己熟悉素材的結構,你在這些場合的表達能力,就會獲得鍛鍊,從而心裡有底了。
注意:由於展現素材的關係,文章會很長,所以大家閱讀時,可以略過素材的部分。
演講的表達架構雖然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很少會遇到演講的機會。
但是掌握演講這項綜合表達能力,卻可以幫助我們在平常的表達活動中,讓說出來的話更有效果和分量。
一般來說,演講的表達框架不外乎是:
1,開場;
2,主體;
3,結尾。
(一) 確定講題,選擇材料。1,按照演講活動的性質與目的來確立講題;2,根據演講主題與聽眾情況來選擇材料。
(二) 精心安排主體內容。不同型別、不同內容的演講稿,其主體結構的表達方式也各不相同,有的是運用故事,有的是運用論證。
(三) 結尾要乾脆利落,簡潔有力。
例如以下這個例子:
大家好,今天我想跟大家聊一聊關於健康的話題。
也許大家會覺得這個話題很老套,又或者覺得我肯定會說一些老生常談的“正確廢話”。但今天,我只想說說我自己。(開場白)
大家都知道前幾天,因為粗心大意而導致自己的右腳受傷了,儘管沒什麼大礙,但我聽到很多同事都跟我說“上班不用跑來跑去,可以安心坐在辦公室”之類的“羨慕”話語。沒錯,受傷前我也是這樣想的,但現在我就不這麼覺得了。
首先受傷肯定是很痛,畢竟腳長在你自己身上,說不痛是假的。這幾天晚上我都痛得睡不著,早上很早就痛醒了,導致整個人上班的精神也不大好。
其次是不好看,人人都有愛美之心,尤其是夏天,穿得很薄,看著腳上一大塊紗布裹著,走路還歪歪扭扭的,心裡特別不是滋味。
可是我的這一番話,似乎同事們並沒有真正聽進去。問題是,意外是永遠無法預料到,我們與其在受到傷害後痛苦,還不如在日常生活中保護好自己;與其哭泣,還不如歡笑!(主體內容)
隨時保護好自己,是對自己的承諾。最後,提醒大家:保護自己,捍衛健康。給自己一個承諾,生命便會還你一片美麗!
這就是一般演講的表達架構。
當你需要進行演講時,找到適合你演講的表達框架,然後對照這個框架把內容寫出來,那麼就會形成你自己的表達框架了。
爛熟於心之後,以後讓你進行表達,你也知道怎麼做。
辯論表達框架與人相處時,遇到觀點上的交鋒,我們通常都要用到辯論這一武器。
雖然我並不支援動不動就跟別人爭辯,畢竟任何爭辯,都很難讓對方心悅誠服地接受。辯論的目的不是為了做一個“槓精”,而是為了維護自己的觀點。畢竟別人橫蠻無理,有時一味地退讓,並不會讓我們獲得一個好的結果。
所以敢於發出自己的聲音,就需要我們懂得去辯駁別人了,例如我們國家的外交發言人,就是這樣經常去反駁美國的無理。
那怎麼反駁呢?一般分為三種做法:
1,證據反駁,就是用真實的判斷,直接證明對方論題的虛假性。如:
正方:美國對於新冠病毒的防治和處理,至少是比你們中國成功的。
反方:是嗎?但是根據資料顯示,美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超過2603萬例,平均每天確診6、7萬。而我們中國確診病例累計卻不到九萬,平均每天確診病例才100個左右。你還說你們美國做得成功?
這就是運用真實資料,去反駁對方的論題虛假性。
2,引申反駁,就是沿著對方的思路,將對方的觀點向自己需要的方向引申。如:
正方:正因為人性本善,所以人隨時隨地都可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反方:對方辯友說,有的人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這不錯,但我請問,如果人都是性本善的話,誰又會拿起屠刀呢?
反方抓住對方的漏洞,將其引申到自己的論點上,從而構成反駁。
3,間接反駁,就是不直接反駁反方,而是透過迂迴曲折的方法從側面進行反駁。如:
一天,一個白人牧師向一位黑人領袖提出詰難:“先生,既然你有志於解放黑人,非洲這麼多黑人,為什麼不去那裡呢?”
黑人領袖反問一句:“那麼閣下既然有志於解放靈魂,地獄靈魂這麼多,你為什麼不下去地獄呢?”
這就是根據對方論題的漏洞,仿製對方的技巧來駁倒對方的做法,就是“以謬制謬”術。
平時多閱讀一些跟辯論有關的故事或者例證,然後分析例證當中是用什麼樣的形式去反駁的,久而久之,在大腦形成深刻的認知之後,你就有了一個應對的框架。
這樣以後去反駁別人,你也知道怎麼去做了。
即興表達的框架除了演講和辯論,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更多的是需要進行即興表達。
即興表達的框架,其實跟演講也有幾分相似,但可能沒有那麼正式的開場白和結尾,通常都是在主體內容部分下功夫。
所以對於主體內容的鋪排,就可以透過積累相應的框架來達到目的。
一般來說,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即興表達,都離不開兩種形式:
1,先觀點或結論,後論證或故事;
2,先論證或故事,後觀點或結論。
什麼意思呢?例如以下例子:
始終要在言語上勝過別人,是我見過情商最低的行為。(觀點)
和這樣的人相處有多累,可以看看王蒙寫的一篇叫《雄辯症》的小小說。
這是個患了“雄辯症”的病人看醫生的小故事。醫生禮貌地對病人說:請坐。
病人卻不樂意了:為什麼要坐?難道你要剝奪我的不坐的權利嗎?
一下子就聊不下去了,醫生決定換個人畜無害的話題緩和氣氛:今天天氣不錯。
結果病人還是不買賬說:純粹胡說八道!你這裡天氣不錯,並不等於全世界在今天都是好天氣。例如北極,今天天氣就很壞,颳著大風,漫漫長夜,冰山正在撞擊……
醫生解釋:我說的今天天氣不錯,一般是指本地,不是全球嘛。大家也都是這麼理解的嘛!
結果病人反駁:大家都理解的難道就一定是正確的嗎?大家認為對的就一定是對的嗎?
看病重要的環節是問診,他始終採取不合作的、對抗的的態度,醫生根本沒辦法給他看病。
他語語反駁、句句雄辯,卻忘了此行真正重要的目的。(引用故事做例證)
當一個人始終要在言語上勝過別人的時候,他說話的目的就不再是為了溝通,而是為了戰勝別人,這是我見過情商最低的行為。(總結陳詞,給出結論)
當你熟讀這個例子之後,你心裡對於這種表達形式有了一定的認知,那麼以後你就可以根據這些表達框架去組織你想說的話了。
這是第一種。
至於第二種,我引用來自作者李三清的文章《真正的努力,從來都不動聲色》:
很多時候,我們喜歡嚷著要改變,要努力。(給出一個現象)
想學英語,買了一大堆書,幾個月過去了卻還是停留在前三頁;
如果我們能把嚷嚷的勁頭落實到每一天的實際行動中,也許就能減少很多因碌碌無為、虛度光陰而留下的悔恨了。(觀點)
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不浮躁、不喧鬧,長年累月,腳踏實地、不動聲色地努力。(論述理由)
真正的努力,是“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的積累;是“貴有恆,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無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的自律;是“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的執著。(總結陳詞)
這段話的講述,就是先給出一個主題,再透過一些事例去講述這個主題,然後給出自己的觀點,還稍微論證一下,最後總結陳詞。這也是一種表達框架。
平時生活中,當你要發表自己的觀點時,就可以結合運用相應的表達框架,來幫助你自己去組織好想要表達的內容了。
怎麼積累這種表達的框架呢?多讀相關的文章積累語感就很有幫助!
平時看看一些講述一個主題的文章,看看作者是怎麼表達,引用什麼樣的故事,又是如何對觀點進行論證的,久而久之,心裡有了相關概念,自然就知道怎麼去說。
日常交談框架與別人聊天,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最常碰到的事情。
千萬不要以為,交談隨便應付就行。如果你想要聊得好,留給別人深刻的印象,遵從特定的框架去做,也會讓你獲得一個很好的表達效果。
一般來說,交談的框架有五個步驟:
1,打招呼;
2,寒暄問候;
3,正式交談;
4,轉換話題;
5,結束聊天。
所以表達框架就是如下:
A:小張,沒想到在這裡遇到你,很久沒見啦!(打招呼)
B:哇,真巧啊!你去哪裡啊?
A:剛剛看完電影啦,你呢?
B:出來超市買點東西,儲備一些糧食!(寒暄)
A:居家好男人嘛!近來怎樣,工作還好嗎?(正式交談,轉換話題)
B:還在以前的公司做,你自從辭職之後,我就頂了你的位置,工作更忙了。
A:不會吧!公司沒有招聘新人進來嗎?
B:現在這種環境,還怎麼請到人進來,工資又不是說很高。
A:也是啊,所以我才辭職,你也要為自己著想啊,待在這家公司沒什麼前途。
B:年後應該也會考慮換工作了,你呢?換了什麼工作?
這種聊天,我們大多數人都能夠處理,也沒什麼問題。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不同的場合,這個對話流程的每個步驟,都會有相應的變化。例如面試時,打招呼後就需要向面試官自我介紹。如:
在大學裡,我主修了新聞概論,新聞採訪,新聞寫作,新聞攝影攝像等一系列相關課程。我也利用課餘時間閱讀了大量書籍,觀賞了很多有價值的電視專題。這些為以後的工作學習打下了基礎。經過長時間的實踐和積累,我對於撰寫文章,也形成了自己的寫作風格。同時,我也學會了基本新聞攝影及新聞剪輯的相關技術。
大學期間我還擔任過學生幹部,有一定的管理能力、組織能力、協調能力和強烈的集體主義精神,注重團隊的合作。在這些活動和工作中,我培養了自己快速高效的做事能力,也養成了良好的思想品格。
我深知自己所學知識是有限的,也正因為如此,我真誠希望貴單位能夠給我一個機會。我將在今後工作中虛心學習,不斷鑽研,積累工作經驗,提高工作能力,為貴單位奉獻自己有限的才智。
這就是在面試中,作為自我介紹的表達框架。如果你是一名銷售員,那麼去拜訪某個客戶,最好也要懂得根據自身需求,調整這個對話流程。
但一般情況下,很多人煩惱的問題,就是如何講述一個話題,反駁話題以及轉換話題。
因為很多人跟別人聊天時,聊得比較淺層,或者聊得不多,就是因為他們不知道如何深入挖掘話題。
例如當別人問到你如何看待朋友這一關係時,你就可以分享三個觀點,如:
我覺得跟朋友相處,有三點是比較重要的。
第一,朋友最好是由共同的人品和價值觀構建出來,畢竟一個自私的人和一個大方的人是無法成為朋友的,一個急功近利的人和一個清心寡慾的人也無法成為朋友。
其次,朋友之間一定能夠按照某些準則相處,這些準則包括尊重、真誠、信任、支援、理解、包容等。我對你是這樣,但你對我不是這樣,就很難成為朋友了。
最後,做朋友一定要君子之交淡如水,就是大家要保持適度的距離。不要依仗大家是朋友,就去幹涉對方的任何事情。能夠幫忙的事,儘量幫忙;無法幫忙的事,也不要太強求。
這種表達,跟上文提到的即興表達框架差不多,只不過是圍繞一個主題,用簡單的方式分述幾個不同的觀點而已。
所以當你想深入講述一個話題時,可以在對話期間,結合即興表達的結構,用故事例證或者運用邏輯論證,圍繞著某個特定主題進行講述。
例如我之前舉過的一個例子:
A:小楊,你近來做什麼?很久沒有看到你出來啦!
B:這段時間我一直都在家裡看書學習,基本很少出外。
A:這麼認真?學習什麼呢?
B:還學了挺多的,包括寫作啦,演講啦,甚至影片拍攝這些都在學。
A:為什麼要學習這些呢?
B:
因為我覺得,現在這個年代,個人能力可以變成我們的經濟能力。當你的個人能力足夠強大時,你就具備與外界資源連線的機會。而這種跟外界資源連線的能力,往往跟我們自身的價值有關。當我們自己是一個強大的人,身上有閃光點,自然就會吸引到別人來跟我們合作,賺到錢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所以,讓自己強大起來,才能夠具備這種連線能力。而讓自己強大起來,就必須具備成長性思維,積極進行自我輸入,不僅要透過各種的方式去提升自己的知識技能,還要懂得從與其他人的溝通交流中,獲得新的知識、新的觀點、新的資源,學習別人的思維方式,思考視角。
A:沒想到你的思想到了這麼高的境界了,厲害!
紅色這段話,就是你要鍛鍊的地方。
這種對話,可以用來模擬自己平時跟別人聊天說話那樣,如不敢說大段的話,就試著在私底下模擬說一大段話的樣子;不敢非常邏輯的反駁別人,就試著模擬說出反駁別人的話語。
除此之外,還有工作彙報的框架,跟客戶溝通的框架,進行銷售的框架等,都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去學習。
總之,你要模擬和熟練自己面對這種情況,自己怎麼才可以說得更好,然後結合這種表達架構去組織語言,讓自己熟悉這種表達場合的感受。
多讀多背這些長的論述,熟悉不同情況的框架表達,這樣就會讓你在聊天的時候,更好地拓展話題的內容,那麼你面對不同情況的講述,也可以做到侃侃而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