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回孃家,和媽媽說:“我想離婚”。
媽媽問她:“你老公家暴你了嗎?”
她說沒有。
又問:“你發現他外面有人了嗎?”
她說沒發現。
再問:“他賺錢給你花嗎?”
她說給的。
媽媽憤怒且不解地說:“你瘋了嗎?”
我們都知道,這個女兒沒有瘋,而她想離婚的念頭也是真實的。
其實,這樣的婚姻狀態很多人都有,想結束,並不是因為某人的背叛,但就是覺得不想繼續下去了。
對於他們來說,或許不是在考慮離婚的理由是什麼,而是在考慮“我還有什麼理由和這個人繼續生活下去”。
那麼,我們繼續婚姻的理由,應該是什麼呢?
今天的文章,我們就來說說,在雙方沒有背叛的情況下,怎樣經營好婚姻。
1.沒有盼頭的婚姻,會讓人絕望婚姻,是需要承諾和責任的,但這份“承諾和責任”不單單是經濟上的保障,還有精神上的契合。
也就是說,在精神上,婚姻中的兩個人應該有共同的目標,即希望,才能讓婚姻繼續下去。
沒有盼頭的婚姻,猶如死水一般,令人絕望。
有人可能會說,老夫老妻的,有房有車有娃,就安心過日子唄,還有什麼希望呢?是不是要求太高,不知道滿足呢?
其實,這是對婚姻意義的狹隘理解。在他們看來,婚姻只是為了傳宗接代、只為了保證生理和安全的需求,這是遠遠不夠的。
根據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來看,一個人在滿足了生理和安全的需求後,還需要滿足愛和歸屬感、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求。
也就是說,婚姻中,還應該關注兩個人在一起的狀態,這個狀態就包括除了生理和安全之外的,更高層次需求的滿足,這些需求就是夫妻雙方共同奮鬥的目標,也是婚姻保鮮的秘訣。
就像前面說的女人,她衣食無憂,老公也沒有背叛,但為什麼她還想著離婚呢?原因就在於她看不到婚姻的希望,她的愛和歸屬感、尊重,以及自我實現的需求得不到滿足。
2.婚姻中的希望,本質上就是愛的感覺每個人都渴望愛與被愛,所以,婚姻的維繫自然離不開愛。
婚姻中的希望,本質來說,就是愛的感覺,包括感受到溫暖、體貼、親密等等與愛相關的一切體驗。
知名親密關係專家克里斯多福·孟在《親密關係》一書中說到,我們最初被某人吸引,主要是因為對方能滿足自己情緒上的需求,包括歸屬感和確認自己的重要性。
其實,這些需求的滿足,就是愛的感覺。
文章開頭說到的女人,她缺少的就是這種愛的感覺,老公雖然沒有婚外戀情,但她在和老公的相處中,感受不到自己被愛,也無法獲得歸屬感,以及無法確認自己在老公心裡是否重要,這些對於她來說,就是沒有盼頭的感覺。
3.婚姻中的愛,是需要行動證明的精神分析學家弗洛姆在《愛的藝術》中曾說過,正如生活是一門藝術一樣,如果我們想學會如何愛,就必須像我們學習任何其它藝術,例如音樂、繪畫、雕刻、醫學或工程技術時一樣地著手。
這說明,愛是需要學習和實踐的,它是要付出行動的。
很多人結婚後,覺得沒必要去學習什麼愛不愛的,找到了這個“正確的物件”,一切都順理成章地發生了,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
或許對於前面那個女人的老公來說,他認為自己只要盡心盡力賺錢,給老婆孩子富足的生活即可,其他的都不重要,也不需要再去滿足他們愛的需求。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物質基礎固然重要,但這並不代表,精神需求是不重要的,在某種程度上,婚姻中愛的感覺,會起到關鍵作用,就像那些共患難的夫妻,愛的力量要勝於經濟需求。
從這個角度來說,讓婚姻繼續下去的理由,就是用行動來讓彼此感受到愛。
其一,讓彼此感受到希望,即希望和對方共度此生。
愛一個人,就是希望和ta共度此生,想著和ta在一起就感到滿足和期待,這才是真正的愛。
其二,讓彼此感受到溫暖,即你在我心裡是重要的。
我們要承認工作很重要,但“你在我心裡”更重要,這就是精神的滿足帶來的愛的感覺。
其三,讓彼此感受到親密,即我願意和你分享自己最要緊的感受。
心理學家榮格說,孤獨並不是身邊無人,感到孤獨的真正原因是,一個人無法與他人交流自己心中最要緊的感受。
那些在婚姻中找不到繼續下去理由的人,想必是孤獨的,孤獨到沒有人和自己交流內心深處的“秘密”
可見,愛的感覺需要在行動中獲得,比如,一起制定奮鬥的目標、時刻把對方放在心上,學會用心溝通等等。
總之,愛一個人,就要讓ta看到婚姻中的希望。因為希望代表愛、代表未來。
那些在婚姻中感受到愛的人,能夠看到美好未來的人,怎麼能選擇離婚呢?
萬物之中,希望最美。有希望,再普通人的愛情也有無盡的美。
希望我們的婚姻都充滿希望。
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