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是個很複雜的詞,因為未來可以更好,也可能更壞,它既能激勵人,也能欺騙人。所以讓人既愛又恨。更因為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會願意猜自己的未來更加美好,正像每一個興沖沖進賭場的人,沒有幾個抱著輸的態度進去的,都覺得自己能贏。但是可能多說只有百分之二十或者三十的人覺得自己賭贏了,達到了目標很滿足。而大部分人多多少少都會覺得有點失望失落,卻偷偷地低著頭走出賭場,讓臉上的情緒透露了他的輸贏。正因為人生經常像賭博一樣猜不準,未來,對於我們就有著更大的迷惑性和誘惑力。
還有的人,不好評價或者判斷正在面對的現實,就給自己或者別人建立一個未來的美好,以達到其樂融融的效果。
比如我們看到別人家的孩子,會說:哇,好靚仔,未來一定是清華北大。好好學習,未來升官發大財。這些話沒那麼真,也未必是假的,因為孩子有許多未來,有無限的可能。
但是未來這兩個字經常也會害人不淺。比如一些公司常常忽悠老人說,你現在買了我們的內部的基金或者股票,花上一千塊錢,未來一旦上市了你能得回去十萬塊。於是錢和心情甚至健康都被他們捲走了。
反思我自己,也是用未來這兩個字激勵了自己幾十年 。年輕的時候凡是得不到的,做不成的就告訴自己未來一定行,以減少當時的內心壓力。於是就給自己開了許多空頭支票,讓自己度過心理難關。現在發現兌現的有一些沒兌現的有一大堆。
可笑的是,到了五十多歲,還用未來這個真假難辨的詞忽悠過自己。
二年前我準備休假去美國看孩子。要請示主管我的領導。聰明的領導給了模稜兩可的回答:實在要去他也不反對,但是他要推動我所在的單位進行改革,這個時候離開好不好,要我自己決定。於是我就知趣地安慰自己:領導剛剛上任就請假不好,今年就算了,等年底或者明年改革完了再去也不遲。
未來不遠,到了年底突然就爆發了疫情。2020年中國壓住了,全世界卻更大規模地漫延,甚至2021年了,形勢更加不容樂觀。現在時間是有了,卻哪裡都去不成了。
現在坐下來看看,人生過了五十快六十的年紀,已經沒有遙遠的未來了。未來已經闖到我們的眼前。抬抬頭,甚至可以望到終點。對於這個從激情活力向衰老消亡過度的時期,現在就是未來,活好當下,就是面對未來,到了將來的某一天,也不會再次為現在懊悔。
所以,當我停下來不再為工作操勞的時候,我就認真盤點了一下自己過去給未來開的支票到底有多少?
簡單梳理梳理,發現幾十年來還真的沒少給自己開支票。大概可以分為四類。
一類是小時候開的小支票。
因為自己從小 生活在偏遠落後的農村,沒有見過世面,所以回憶起來,兒時對未來的夢想實在小得可憐。印象中當時只是覺得,如果能夠離開這個又苦又累不掙錢的農村就好,能夠進城住上不透風挨凍的房子就好,每天都能吃上豬肉大米白麵就好……其實這些就是當時城裡人普通的生活,早在二十年前基本就實現,現在甚至又想吃回原來農村覺得最難吃的粗糧野菜了。
第二類是近十幾年給自己開的大支票。
第三類是雖然還沒有實現,但是說不定未來還有機會實現的。比如能不能買一個萊卡Q2這樣好一點的相機玩玩?能不能在國內開個車隨便走到哪裡住到哪裡?情況再好一些,能不能去東南亞逛逛?雖然現在實現不了,但是也作為不多的幾個支票,暫時掛賬在那裡,一不小心實現了呢?
而第四類,是我最在意的,那就是過去一直想做可以做,就是謊稱做沒時間做而開給未來的支票,現在馬上開始一點一點兌現。
比如不斷地買了幾百上千本書,都沒有認真讀完。現在可以每天讀一點了。比如之前一直說沒有時間跑步鍛鍊,現在可以每天走五公里,跑三公里。比如一直對自己病弱的身體困惑,希望有一天有時間自己研究一下中醫,幫助自己調理一下身體,那就可以馬上開始先找來十幾本中醫書翻看……
翻撿處理這些大大小小,或長或短期的未來支票,我慢慢地有了一些特別的感受和領悟。
一個是給自己開支票,也是隨著年紀的增長,由小到大,由具體現實到虛妄,甚至由務實到貪婪到無聊。比如小時候只想著溫飽,後來就想著要小康,再後來甚至夢想著能不能也嚐嚐富貴的滋味?
不知不覺中,給自己開的支票越來越大,導致自己的壓力也越來越大。不滿足,不快樂,不幸福也就越來越多。所以現在想來,學誠大師那本書名是對的:煩惱都是自找的。
於是我再翻翻,看看,想想,其實從上學讀書開始,四五十年的努力,還是兌現了許多當時開出來的未來支票。比如吃得飽飯,住得起房,開得上車,孩子上得起學,老人吃得起藥。這些在過去的時代也是夢想啊。甚至也做到了一些之前沒敢想,沒開支票的事情。比如四十歲的時候帶著老婆孩子和老人從偏遠的東北來到最開放的廣東工作和生活;比如自己在工作中做成了許多在北方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比如孩子到南方受到商業氛圍下契約精神的薰陶,有了更完善性格,有更獨立的生存能力。這些足以讓我滿足人生,感受幸福。當然,這些和有錢人,和成功人比起來,還是太卑微了些,但是有什麼關係呢?幸福不是和別人比較出來的,我是普通人,我就自己內心的滿足感不好嗎?
更何況,我對於未來也不會再去設定很高的理想,不會再給自己開出高不可及的支票了,內心就更加淡定從容。
日本著名的教育家,精神分析師河合隼雄寫過一本書《生與死的接點》,為人生劃分了生命週期。大概五十歲到六十歲,就是這個週期轉換的樞紐。書中歸納了許多種古老的人生由由盛到衰的過度形態。《猶太法典》裡說,五十歲就要給人忠告,六十歲要成為長老。如果自己對自己的問題沒有想開悟透,顯然沒有辦法忠告別人,也沒可能成為智慧的長者。希臘詩人、立法家以七年為單位,把生命分為十個階段,第九個階段是56到63歲,全盛已過,精力衰竭,人應退潮而去。我們的聖人孔子則說出了自己的人生體驗,在每十年一個週期的人生方向的變化,則表達了東方人文化的智慧。他說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在承認自己喪失了之前充滿突飛猛進的精神與精力之後,聽天認命,才能達到七十歲的時候從心所欲不逾矩那種自由自在的至高境界。而印度教四住期第三期的林棲期則更加徹底,要求到了轉折的年紀,就要拋棄財產和家庭,也包括之前肩負的一切社會義務,離開人群和社會去過獨居生活。為最後的消失做準備。
但是無論如何,我們在這個過度期,都要認真清理一下過去,明確一下未來。這樣我們才能風輕雲淡地面對死亡,走好人生的最後階段。
許多人到了這個年紀變得更加的焦慮不安,甚至糾結抑鬱,其實也並不是對於現在有多麼不滿意,而是對過去的不甘和對未來的恐懼。
其實,給自己開了太高的支票,完不成還不肯燒掉就是自我折磨。好多事情,過去沒有來,未來也不會來。對於我們這個年紀的人來說,未來不遠,就在眼前。所有能做想做的事情,就今天開始做起來,不要留給那個並不存在的未來。
把每一個今天活好,就是最精彩的未來。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最後的那一刻,毫無遺憾和糾結,才能夠淡淡地微笑著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