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我們常以為自己的主觀意識決定我們的行為,但實際上,我們在與別人交往時,多數時候不過是在重複小時候我們與父母等親人打交道的方式而已。並且,這種重複真的會一一對應,非常具體。

任何事情都具有兩面性。一段關係走向破裂,一定是兩方都有責任。

W和Z因為共同的愛好成了朋友。一開始他們每天都聊很久,聊理想、聊心事、聊困惑……隨著時間的發展,他們之前的友誼開始有了變化——投射在他們之間悄悄地發生。

W的爸爸是個討好型人格,總是在生活中討好他的媽媽,媽媽經常對於爸爸的討好行為很反感,最後媽媽為了反抗乾脆就對爸爸破口大罵。心理學上說,孩子天然就有替父母解決問題的想法,長大後很容易找一個跟爸爸像的人去完成媽媽未完成的對爸爸的改造。

很神奇的是,Z剛好就是討好型的人格。在他們的相處中,Z從來不會正面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表面看來都是順從型的。而且一旦有什麼事情,即使自己可以解決,也會像找媽媽一樣去求助W。而W對這個投射是有覺察的,但是還是忍不住回去滿足他。在他們的交往中也經常會發生一些隱形的攻擊。比如一起約好的事情找各種藉口不去做,答應好的事情不去兌現等等,而他的討好又讓W很抓狂,有時候也會用罵的方式去反抗。因為討好,就意味著不信任對方,認為對方不好才需要去討好。Z是把自己放在了受害者的位置,所以他的心裡總會憋著一股子委屈勁兒,W一罵他就會更覺得委屈,從而使他們的關係走向破裂。W沒想明白的是,他的爸爸媽媽之前因在有婚姻這一非常強大的關係紐帶,所以當爸爸被媽媽罵時,無論多麼難受,他們的關係也不容易破裂。而朋友就不同,即使自己有隱形的攻擊,但是被罵的話還是會不舒服,何況討好型人本來就有自己是受害者的角色定位。所以他們的關係破裂也是一種必然。

但是,這段關係對W來說還是有很大的成長意義的。他在這段關係中隱隱體驗到了這種投射。並且透過這段關係,他能夠明白,對方是個獨立的個體,自己無法改變對方的,正如自己也不可能被對方改變一樣。他們關係的破裂,無非是因為對方都沒有變成自己希望的樣子,打破了自己可以把控關係的自戀幻想。那麼對W來說,在將來的戀愛關係中,如果對方是討好型的人格,那麼W可能就會很快發現並儘快抽身離開。當然如果他對爸爸的改造夢還沒有破,那可能還會遇到類似人格的人,在關係中去完成自我成長。

當然,W的爸爸因為有自我察覺和成長的主觀意識,所以隨著W父母關係的進一步改善,也許在這個改變過程中W也不需要再去完成改造爸爸的這個夢。

夫妻關係是家庭的定海神針!一個家庭裡即使有明確的界限意識,但是孩子畢竟心理還不成熟,會不由自主地想要為改善父母關係做出努力。父母之間關係越健康,孩子潛意識揹負的責任也就會越少,這才是愛孩子的一種更健康的方式!不是嗎?當然,平時生活中也免不了舌頭碰嘴唇,夫妻之間有爭執也是正常的,但是如果我們能夠做到自我負責,時刻有界限意識,守護好自己的界限不把孩子牽扯進來,並且經常提醒孩子,他只要做自己就可以了。那孩子也就會越來越有界限。越來越有自信去承擔自己的責任,學會自我負責。

覺察,給生活增添一絲光亮!慢慢來,給自己加油!

7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祝福我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