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空蕩蕩的城外,一個揹著包袱的男子,朝著城的方向雙膝跪下,深深地磕了三個頭,迅速起身,加快腳步,向西而去。在西邊的山崗上,有一個女人正焦急地等著他,兩人會面,相視一笑,一同奔向實現理想的地方。每當有人問起老人,當初為何做此選擇時,老人都會指向牆上妻子的遺像,笑著說:“為了她,為了愛,為了理想!”

阜成門

1939年,十八歲的李曉琴在“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下,嫁給了二十歲的富家少爺馮雲東。當時,馮雲東正在上大學,而李曉琴十五歲初中畢業後再未踏進學校。兩個年輕人遵從父母的意願走到一起,在心靈上並未有共通之處。婚後的第二天,馮雲東即離開家去了學校,他不想因為結婚而耽誤自己的學業。在他心裡,學業是第一位,而結婚只是為了遵從父母的意願罷了。人生三大喜事:金榜題名,洞房花燭,他鄉遇故知。馮雲東甚至把洞房花燭排在了三大喜事的最末。可知,他對這場婚姻,與自己另一半的態度。

十八歲的李曉琴並不認為嫁為人婦,要侍奉公婆,要做個賢內助。她是別人的老婆,但她更是個有理想的女人。她不反對丈夫勤奮好學,專心學業,但她看比起丈夫身為男人,卻對國家的災難,民族的存亡無動於衷。當一個男人在女人的心中連個女人都不如,可知,這個女人有多麼嫌棄這個男人。

丈夫

每當星期時,馮雲東從學校回來,他首先到父母的房裡問安,然後到自己的書房讀書。在他心裡,妻子是個可有可無的人,似乎同在一個屋簷下的陌生人。兩個興趣不同,目標不同,理想不同的人走在一起,簡直比陌生人還陌生。結婚兩年後,馮雲東大學畢業,進入家附近的一所中學教書。父母不讓他住宿學校,每天都要回家。一是,家中的飯菜比起學校的好,二是,父母可每天見到他,三是,使其與妻子多接觸,改善關係。

妻子李曉琴的剛烈性格,馮雲東很難駕馭,所以,不論妻子在外面做什麼,他都不會過問。而妻子對這位懦弱的丈夫也是不聞不問。她知道除了教書,丈夫翻不起大浪。當然,她還是希望丈夫有骨氣,有志氣,能在北平城翻起大浪,那樣才是真男人。她喜歡真男人,佩服真男人。

妻子

丈夫馮雲東偏偏不是她心目中的真男人!在外人眼裡,馮雲東是個文雅、善良、規規矩矩的教書先生,在妻子眼裡,亂世中,男人的這種表現可解釋為懦弱。懦弱的男人可忍受剛烈的妻子毫不打招呼地進進出出,也可在夜深人靜時才回家,但絕不能允許妻子半夜帶另一個男人回家。因為,懦弱的男人也是有底線的。

那一夜,妻子李曉琴卻偷偷地帶回了一個男人。男人身材高大,衣衫不整,渾身是血,眼睛被血迷住,鮮血沾著灰土貼在臉上,早已難辨本來的面貌。當李曉琴將這個男人攙扶著進了屋後,正在屋裡看書的馮雲東驚嚇地眼睛直瞪,嘴巴張開,要喊而喉嚨像被塞住了,發不出聲。妻子害怕丈夫喊出聲,慢慢地將受傷的男子放下,一個箭步衝到丈夫身邊,一隻手迅速捂住丈夫張開的嘴,湊到耳邊,輕輕說了聲“不要聲張”。

士兵瞬間被擊中

丈夫從驚嚇中緩過神,卻老實地聽從了妻子的話,膽戰心驚地坐下了,妻子鬆開了手。他以前感到妻子陌生,現在卻感到妻子可怕。妻子熟練地找出藥水,給受傷的男人擦拭傷口。馮雲東心中的怒氣,像夏天的雲湧了上來。老實人再懦弱,也無法容忍眼前這一幕,自己的妻子當著自己的面給陌生男子擦拭傷口。最終,怒氣沖天,謹慎小心的馮雲東還是選擇了“惹不起,還躲不起”的態度。他想起身離開,但當他剛站起時,妻子猛地一回頭,一個犀利的眼神,直射到馮雲東的眼裡。

這個犀利的眼神瞬間將丈夫早已衝到頭頂的怒氣壓了回去,馮雲東兩腿顫顫地又坐下了。妻子幫受傷的男子擦拭完傷口,塗抹上藥,又包紮好,才向丈夫解釋。她並沒有先安慰丈夫,而是直接對其說:“此人曾是我的中學同學,日本人進城後,出城參加了部隊,後在戰鬥中被俘,關押在西苑,前幾天趁機逃了出來,先是在其他同學幫助下藏在別處,但我認為這裡是最佳藏身之處,所以把他帶到這裡了。”

北平偽善的日軍

妻子說完,驚恐未定的馮雲東裝作點頭,其實一句也沒聽進去,只感覺此人必定與日本人有仇,而妻子幫他,那妻子肯定也與日本人不對付。馮雲東害怕妻子,害怕日本人,但他更害怕妻子被日本人抓去,那樣不僅自己性命難保,就連父母也會受牽連。想到這裡,馮雲東知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因為他誰也得罪不起。他希望這個男子趕快離開自己的家,但本性善良的他又不忍心看到男子帶著如此重的傷離開,更不願男子再次被日本人抓去受到折磨。畢竟,他不是漢奸,他是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

只見馮雲東猛地從椅子上站起來,妻子瞬間被驚到了,心裡打鼓,但又不知所措。馮雲東沒吱聲,轉身走向自己的書櫥,拉開中間的一個抽屜,翻找起來。一個鋁製的正方形盒子被他拿出,擺放到書桌上。他開啟盒子,裡面有幾小瓶西藥,和一個注射器。妻子不知道書櫥中還有這些,因為她從來不會動丈夫的東西,尤其是書櫥。馮雲東熟練地用注射器吸取了一個小瓶中的西藥,往前輕微推了推注射器,隨著氣體排出,噴出一滴藥。站在旁邊的妻子驚訝地問:“這是什麼藥?”馮雲東斜了一眼妻子,他知道妻子是懷疑他。於是,他拿起那個被抽乾的藥瓶,遞給妻子,語氣有些硬氣地說:“你自己看看不就知道了嗎?”

抗戰盤尼西林藥

及至妻子拿過去,他才意識到妻子不懂外文,還沒等妻子說話,他嚴肅而不耐煩地說:“西藥消炎的,見效快。”他臉上嚴肅,心裡卻笑道:“終於扳回了一局,知識真的能讓人長面子。”丈夫的脾氣漲了,妻子的脾氣就不能不減。一是,妻子確實不懂外文,二是,丈夫確實是好心。妻子看在兩個確實的面子也要讓丈夫扳回一局。馮雲東給受傷的男子注射完,又主動提議讓男子趕快休息。此時,他心裡想的是儘可能快得讓男子痊癒,然後儘快出城,免得給家人招來麻煩。

丈夫的內心,妻子沒有看透,但真真切切地看到丈夫令人暖心的表現。從這件事,李曉琴對丈夫的形象大為改觀。因此,看到丈夫,眼神變得溫和,說到丈夫,言語變得溫柔。她認為自己的丈夫不僅不懦弱,還有著過人之處。看來,男人要想改變自己在女人心中的壞形象,只需做一件女人做不了而又讓女人佩服的事。即使像李曉琴這樣的烈女子,也不例外。

抗戰英勇的女戰士

妻子對自己態度的改善,讓馮雲東感到生活的溫暖,但他並認為妻子與日本人鬥爭是一件明智的事。為了能讓妻子與這個危險的男人及早地分離,在男人剛剛痊癒,他又主動想出了送男人出城的辦法。妻子與受傷男子商量了幾天都沒辦法的事,卻讓丈夫解決了,這讓李曉琴對丈夫馮雲東產生了敬佩感。當然她並不知道丈夫的小心思。馮雲東認識一個人是專門替人家置辦的喪事的。於是,他託這個人,讓男子假扮成送葬的人,成功地逃出了北平城。

此時,馮雲東在妻子心中,成了一個有知識,有頭腦,會辦事的好丈夫。馮雲東做的這一切無非是想讓災難離家人遠一些。他認為他不得罪日本人,日本人也不會無緣無故將皮鞭抽在他的身上。及至,他看到日本人強迫學校的學生學他們的語言,念他們的書,聽他們的宣傳,甚至讓學生們為他們佔領中國的領土而搖旗吶喊。馮雲東才感到妻子選擇與日本人作鬥爭是對的,等到日本人將他的鄰居無緣無故地抓去毆打,他感到了日本人的邪惡。當日本人強迫發放給他們良民證時,他感到了真正的恥辱。他明白了妻子所做的事情是多麼的偉大,那個受傷的男子是個真英雄。

抗戰時期延安紡織廠

一天,妻子告訴他願不願意一起奔向一個理想的聖地。他的離開,意味著要放棄龐大的家業與自己的教學事業。但他還是義無反顧地選擇跟隨妻子為國家存亡、民族大義而鬥爭。他分得清哪頭哪頭輕。於是,夫妻倆計劃一前一後離開,李曉琴白天出城,在城外約定的地方等候,馮雲東城門關閉之前出城。城門關閉後,空蕩蕩的城外,馮雲東揹著包袱,朝著城的方向雙膝跪下,深深地磕了三個頭,迅速起身,加快腳步,向西而去。在西邊的山岡上,妻子正焦急地等著她,兩人會面,相視一笑,一同奔向實現理想的聖地——延安。

6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1月匆匆結束,面對那些傷害你的人,該忘就忘,該放就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