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眼裡,世間的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無私的。為了子女,他們任勞任怨一輩子辛勤付出。
孩子小的時候,父母要擔心他們的衣食住行,學習和未來,孩子長大後要操心他們的終身大事。
見過為兒子結婚,樂呵呵地拿出一輩子的積蓄買新房給兒子結婚的父母,也見過拿出一生積蓄為兒子彩禮買單的父母,花錢給兒子娶親,他們眉頭都不會皺一下。
為了兒子的終身大事,父母花錢把最好的一面展現在女方面前無可厚非。可要是父母為了嫁女兒,花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錢給自家門面貼金,你能理解麼?
講真的,我很佩服嫁女給自己家貼金的父母,他們的思維確實不一般。我們村裡有一對夫妻,重新整理了我對婚姻嫁娶的認知。
01
村裡50出頭的張叔張嬸,前幾天去了縣城一趟,開回來了一輛10萬出頭的小轎車。村裡人在背後都議論開了:
“平時經常叫窮,開春的時候買種子還在我家借錢,這才幾個月,車都買回來了,這家人真會裝。”
“不是的,聽說是他們家大姑娘這些年打工存下的錢,全部被他們取了出來,還跟親戚借了一部分錢,才夠買車的。”
……
是的,張叔張嬸人都不懶卻也著實不富有,一方面兩人沒啥手藝,打工種地都不得法,只能維持家用。另一方面,張嬸孃家親戚多,這些年的人情往來也不是一筆小的開支。
02
正在大家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一個知情人士悄悄地給大家公佈了事情的原委,這位知情人士,正是張嬸在村裡處得最好的人---王嬸。
據王嬸說,買車是張嬸提出來並且堅持的事,起因是有人找張嬸提親,張嬸的大女兒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對方家境不錯,張嬸轉念一想,就讓女兒年前辭工回來相親。
女兒回來後,張嬸就把一家人聚在一起,讓女兒把這些年打工的存款拿出來買輛車,首要目的不是為了一家人有輛車方便,而是為了相親的時候讓男方覺得自己家境不錯。
這樣做的理由有兩點:
一、自己家條件看起來好一點,自然選擇相親的物件也是條件相對不錯的,跟自家一樣窮的,幾乎就不考慮了。
二、家裡有輛車充門面,說明孃家還是有實力的,將來女兒嫁過去後,婆家人也不敢輕易欺負自己的女兒。
是的,張嬸拿出女兒的存款,甚至還欠下一部分錢全款買車,看起來確實是為了自己的女兒好。
03
張嬸的這套操作,確實夠高明,起碼大多數的父母不會為了嫁女兒如此這般的費盡心思。
要說張嬸錯了嗎?也並不全錯。
身邊確實有男方因為女方家境不好,結婚後對女人指手畫腳的,要說娶的是妻子,倒不如說是找了一個免費的保姆回來。
並且,女方父母要是勸導女婿對自己女兒好一點,換來的是表面上答應得好好的,回頭卻是變本加厲。說白了,有些女婿就是沒有把窮岳父母放在眼裡。
為什麼說張嬸不全對呢?
因為,好的婚姻確實離不開殷實的家境,但更重要的是嫁一個對的人,兩個人沒有愛,不夠愛,再殷實的家境也難得到真正的幸福。
在我看來,好的婚姻不光要談錢,更要談感情。
反過來也是如此,不少家境一般的男方,為了達成女方的有房有車,夠面的彩禮,不僅花光了家裡的積蓄,還因兒子結婚欠下了外債,而這些債,女人嫁過去後不也要一起去還嗎?
寫在最後:
父母養兒養女都不容易,在子女的婚姻問題上,大家的出發點應該更多的放在子女的幸福上,而不是敲打著手上的算盤,把婚姻嫁娶變成了一場交易或博弈。
不管是女方還是男方的殷實家境,那都只是上一輩努力的結果,年輕人的幸福,更多的是靠兩個人的努力。
在我看來:婚姻嫁娶,遇到對的人更重要,對方的家境,只是錦上添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