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面有一句引發了我對做人的思考。
我們經常會聽到這麼一句話,叫作“對事不對人”,這句話告誡我們要把焦點放在事情上,而不要放在人上,好像這樣就能比較客觀。但事實是,那些“對事不對人”的人常常會陷入困境。因為一旦你把焦點放在事情上,往往就會忽略人的感受,這會讓對方感到很不舒服。如果你想留住身邊的人才,讓他們為你所用,你就要把焦點放在人身上而不是事情上,也就是“先對人後對事”。
一直以來,不管是同事、朋友、還是家人對我貼的最明顯的標籤就是,思想單純,情商太低。
久而久之,我就真的覺得我在人際交往方面沒什麼天賦,只能盡力去表現的友好點,讓自己不至於脫離團隊。
比如說我現在的團隊,就感覺自己融不進去,每次開例會,她們處的好的經常一排全佔了,至於我有沒有位置,要麼看運氣,要麼看這排座位是不是五個,否則只能我一個人坐一排。
不僅僅是現在,之前在外企也是同樣的情況。
我印象最深的是,之前為我的團隊招聘員工,沒有哪一個員工是可以長期呆滿1年的。
當然工作量比別的部門大,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還有一個原因估計就是作者說的態度。
我是典型的對事不對人,一旦員工有問題,在我的思想裡把這事解決了不就沒問題了嘛,但我忽略了員工的精神需求。
在一次商品盤點過程中,我的員工因為剛上手還不會,按計劃我應該是手把手帶著她一起盤點的,可是老闆突發緊急任務,我不得不簡單交代幾句,並把要求寫在紙上上她先幹著。
她因為不會,每隔一會兒就打電話,問我什麼時候過來。我因為被緊急任務纏身,所以雖然語言溫柔,但還是透露出“這事不難,數完標記下就好了,你有什麼不懂的”這種言外之意。
最終這個員工沒等到我快刀斬亂麻的解決完緊急任務,直接撒手不幹了,招呼沒打,電話不接直接撂挑子走人。
當時這事對我打擊特別大,沒有管理之能這項標籤瞬間華麗麗的貼在了我身上。
即使我現在閉上眼睛,都能感受當時的無奈和絕望。
當時我對這事做了分析,覺得員工走的最大原因是我部門太繁瑣,工作量大,商品流動性快,排面亂,偏偏就一個員工要麼早班,要麼晚班,根本顧不過來。
現在想想,除了上面的原因,當時這個員工心理肯定也是苦楚的,她的不理解,不懂,不會我都視而不見,沒有給她想要的安慰和幫助。
這可能是她走的最大動力吧。
這本書給了我一個反思的點,讀到這裡有種豁然開朗之感。
之前總標榜自己很理性,從來“對事不對人”,沒想到有一天我引以為傲的優點竟然是我做人做事的最大痛點。
我把員工這事和我朋友分享的時候,她們安慰我說,這員工本身也有問題,怎麼能不說一句撒手就走呢,誰招她進來的。
我捂著臉,難為情的小聲支吾:“也是我!”
朋友瞬間無語。
我真的很想請教一句,從心底講,當領導和你談論工作問題時,你希望他“對事不對人”,還是“對人不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