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我們常常說"以理服人",可事實上講道理往往適得其反,特別是不停地講道理時。,不但沒有任何效果,甚至還傷和氣。所以,道理,不要隨便講。假設A對B講道理,那麼有兩種可能,一是B接受批評,按照"道理"去做人做事;二是B反感,生氣,甚至兩人反目……

B認同A所講的道理,但不想改變。

老一輩的人大部分經歷過貧苦的生活,有節儉的習慣。有些父母很節約,天天吃剩飯剩菜。做子女的,即使你苦口婆心地對她們說,吃過夜剩菜對身體不好,他們可能說“有什麼要緊的?這不都好好的嗎?”,也可能不耐煩地說“知道了,下次先”,然後照常把剩飯剩菜留到第二天吃。父母知道吃剩飯剩菜不好,但是他們已經形成了那樣的習慣,他們意識不到改變的重要性,所以他們不會因為你的“道理”而改變。

很多小孩子貪玩不想做作業。作為父母,即使你費盡口舌地告訴他們,好好學習,才有好前途,甚至又打又罵,孩子還是不想寫作業。喜歡玩是孩子們的天性,他們習慣了,雖然他們也知道寫學業是學生應該做的事,也知道學習好是一件好事,但就是意識不到改變的重要性,學習不好也無所謂。

與其跟他們講這些“道理”,不如用事實證明我們所講道理的可靠性,只有他們真正意識到改變的重要性,他們才會選擇去改變。

B不認同A的道理,反倒覺得自己有理。

有個朋友已經結婚了,還天天想著去大城市打工掙錢。她姐姐苦口婆心地勸她安心在家相夫教子,在家附近找份工作就行了,去大城市打工辛苦卻不一定賺錢,來回奔波,車費也貴。她就是不聽,她覺得姐姐講得不對,她就是覺得大城市工資高,不去更加賺不到錢。兩人為此還吵了起來。平心而論,姐姐跟她講道理真的是為了她好,可她就是覺得姐姐不理解她,甚至討厭姐姐。

有些人任何時候都覺得自己是對的,即使你再有道理,也說服不了她們。對這種人,如果她們的選擇是危險的,那能勸儘量勸,勸不了就放手,讓他們去經歷,去碰壁,他們最終會知道到底是誰有道理。

不管A有沒有道理,B都反感、覺得傷面子。

朋友的哥哥有兩個孩子,天天只知道玩遊戲,看手機,可以在電腦桌前坐一天。兩個孩子學習很差,考試都是十幾二十分,朋友勸哥哥好好教孩子,他哥哥不但不聽,反倒很生氣,認為你看不起他的孩子。

我堂妹,睡覺時喜歡把手機放在頭旁邊,作為姐姐,我跟她講了手機輻射的危害,叫她不要那樣做,她很生氣地說“有什麼不好的!我每天都把手機放在頭旁邊睡覺!”雖然是為她好,沒想到她不領情,可能這種關心讓她覺得她有缺點,有不懂的地方,她可是覺得她什麼都懂的很自戀的人。

有位女士訴說她的表妹,人懶,不打掃房間,又愛吃垃圾食品,天天吃大肉,卻天天想著嫁有錢人,無論她說什麼,她表妹都不聽,再多說一句她就離開了。平心而論,她表妹確實習慣不好,但每個人都有難以剋制的壞習慣,如果這種習慣的影響不大,就沒必要刻意要求她改變習慣,把道理講給她聽就可以了。

所以,道理不是隨便能講好的,有時候,道理講得多了,感情反而淡了。做人要懂得換位思考,設身處地地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再想該不該講,該怎麼講。

對願意、渴望改變的人,我們可以講道理,幫助他朝好的方向發展。

對能改變卻沒有動力去改變的人,比如對待孩子,我們要用自己的行動去給孩子做示範,而不是用嘴巴教唆。學會敏銳感知孩子的情感需求,能與孩子共情,才能讓孩子真正接受。

對於無賴,我們無需講道理。比如插隊的人,你說他插隊他說他本來就在那裡啊。對於惡意剝奪勞動者工資的人,你說她沒人性,她說你已經同意了她沒人性的工資要求啊。

對於愛面子的人,她們接受不了別人的批評,講道理時要考慮他們的面子需求。

善於講道理,才能真正地"以理服人"!

8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不喜歡一個人的父母,也不要和這個人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