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聰明人不能成事,成不了大事?
“如果我想掙錢,把專利一賣,引進外國資本,我一個月內就可以成為億萬富翁。可這東西畢竟是中國人的,即使最終爛在我手裡,我也認了。”
和之前的老闆電話中談完事情後,他的這句話讓我陷入了沉思,年過60的他,花了十幾年時間,投了幾千萬,幾乎傾盡了所有,一直勉強維持著公司的運轉,只為追求他自己心裡的夢想和天道,這樣做值得嗎?
突然我想明白了一個問題:成王敗寇,無非就是人的心性的問題。成功的道理並不複雜,但人往往難以突破的是人自身心性的那道屏障。
回顧我身邊的不少聰明人,他們在自己的領域都做得不錯,但能成大事的很少。
是他們不想成事,成大事嗎?
不是的,畢竟誰也和錢沒有仇恨,何況千百年來,我們接受的都是出人頭地、光宗耀祖、榮歸故里的文化思想。
是他們不夠聰明嗎?
也不是,智商比他們低的,成事的人比比皆是。
是缺少時代的機遇嗎?
更不是,在社會黃金髮展的三十年,很多人都有機會,機會也相對公平,但為什麼很多聰明人沒有成事呢?
問題就出在那句老話上,“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
膽大是個什麼概念?
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膽商。
膽商(DQ),是指一個人膽量、膽識、膽略的度量,體現了一種冒險精神。膽商高的人能夠把握機會,凡是成功的商人、政客,都具有非凡膽略和魄力。
這是百科的解釋,但用辯證的眼光來看,凡事都具有兩面性。冒險精神、非凡膽略和魄力的背後,往往還有另一層深意:敢於突破現有的社會規則。再往細了說,就是突破道德、法律的底線。
而聰明人呢?
聰明人往往心性過於善良,面子薄,太講道德情義,顧慮太多,促使他們做事總是謹小慎微,瞻前顧後,缺少了殺伐果決的霸氣。
最近我追了一部電視劇《一諾無悔》,取材自原南平市政和縣“全國優秀縣委書記”廖俊波的先進事蹟。劇情中有一個橋段,廖俊波想讓百姓接受更好的服務,要求醫院交給南平市醫院託管,所有工作人員,重新考核上崗就業。但老院長是個老好人,注重情義,顧及大家收入、名聲……以及那些老同志的飯碗,怕託管後這些人失去了工作,為此對廖俊波書記的整改工作進行百般阻撓。儘管廖俊波書記三番五次去他家門口坐著,勸說他進行醫院整改,但他還是無動於衷,直至自己的妻子死在自己醫院的手術檯上,他才幡然悔悟……積極配合廖俊波書記的工作。
總之一句話,心性過於柔軟的人,往往難成大事!
講到成大事,成功學,繞不開李宗吾的“厚黑學”,“心要黑,臉要厚”,但發現不少人都存在誤解,認為讀《厚黑學》會讓自己精神上中毒太深。但我認為:一把利刃,可以雕刻出精品的藝術品,也可以變成一把行兇的工具,關鍵還是在於使用者的心性——他手握這把刀的動機是什麼。
一個真正能做大事的人考慮的是長遠利益,必然要犧牲一部分人的利益,甚至是不少人的利益。從早些年的下崗潮來說,觸動多少人工人的利益,如果當時不進行改革,試想現在會是什麼樣的情形?
“殺伐果決”的霸氣、正氣”,我想這才是“厚黑學”你所要領悟的精髓,而不是那些偷奸耍滑,心如黑炭,臉如城牆的陰謀詭計。
但對於大部分心性柔軟的人來說,天性、個性的特質決定其自身難以逾越這道屏障。所以,不必為自己成事與否耿耿於懷,你只是心地柔軟罷了,難以做到殺伐果決,那你做好自己的善良,遵循自己的本心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