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時代,人們閒聊時,難免感慨說當今社會很浮躁,許多人總是心神不安,做事急於求成,幻想一夜暴富或者一日成名或者一步登天。無形的壓力導致不少人不是有抑鬱傾向就是有狂躁表現,有的甚至已經患上了抑鬱症或者精神分裂症,自己還矇在鼓裡沒有察覺。那麼這個社會的浮躁到底從哪兒來的呢?
根據我的觀察和分析,原因主要有三:
一是當代人,都在忙賺錢,很久沒有靜下心來讀書了,尤其是經典著作。即使抽空讀書,也是讀一些娛樂化的沒什麼思想價值的書或者碎片化的資訊湊熱鬧減壓。
二是不少人缺乏獨立系統深入思考問題的能力。大腦幾乎被攀比或者壓力這樣的精神垃圾綁架了,很難靜心深入系統的深度思考和分析研究眼前遇到的社會問題或者家庭問題,盲目從眾、人云亦云者居多,幾乎失去了判斷力。
三是相當一部分人,從小沒有養成總結經驗教訓,及時記錄思維成果的習慣。平時雖然腦子裡想得不少,但沒有把裝進腦子的問題搞明白幾個,更談不上梳理清楚及時形成自己的創新思維成果記錄之,以便自己引以為戒。
以上這些原因,如果在一個人身上集中體現,那必然導致此人的認知受到極大限制,很難透過現象看到事物的本質,認識不了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和人性的本質特點,從而不能把握社會發展的脈搏和節奏,更不可能洞察社會發展的主流方向和趨勢,為人處世缺乏界限感,遇事做不到遊刃有餘!於是,在飛速發展的時代裡闖蕩,不是事業夭折,就是家破人離,導致消極窩火!
其實,閱讀是最廉價的精神享受,思考是最靠譜的導師,寫作是清理精神垃圾最忠誠的保姆。一言以蔽之,讀書,思考,寫作,這三個朋友必須從小交定並要平等待之,核心是要做到系統深入,這樣才能靜心明眼、與時俱進。否則,那就不僅僅是才能表現平庸和精神表現浮躁,而是在這個資訊氾濫的時代,碎片化的垃圾資訊有可能把我們帶向精神死亡地帶而迷失自我!
最新評論